卷福酱,阿福在知乎,专业美妆科普,可甜可咸 阅读原文 只要懒癌还有救,就别用防晒喷雾吧。 先来看能不能上脸的问题。 吸入风险 防晒霜在护肤品里其实是个比较尴尬的存在,其它种种护肤品,抗老也好,美白也好,祛痘也罢,都追求一个「透皮吸收」,皮肤吸收得越多,效果越好,只有悲催的防晒剂,只能留在外面,千万不能透皮吸收。 对于防晒剂的攻击基本上都集中在吸收性上,透皮吸收一点点就会被拿来上纲上线。比如美国 FDA,大概是世界上对防晒剂最不友好的政府机构,把线画在 0.5ng/mL,基本上是普通检测方法的检出下限。 从图上可以看出,氧苯酮的吸收率实在太高了,虽然对健康的影响还不明确,但被限制使用仍是有道理的。 总体来说,防晒剂不应该被吸收,这是共识,只有程度上的区别。 对于其它几种透皮率很低的防晒剂,我觉得没必要那么大惊小怪,更不用听信一些别有用心商家拿这个来推销物理防晒,事实上纳米级的物理防晒颗粒同样有透皮吸收的概率。 不过,这只是涂在皮肤上的情况,过皮跟过肺是两码事。毕竟皮肤的主要职责是屏障,鼻子的主要功能是吸入。 作为行业专家,给大家透个风,现有的防晒剂都做过风险评估,但都是在皮肤表面做的,没有什么共识关于把防晒剂吸进去可能会发生什么,所以商家都会聪明地提醒你不要喷在脸上,可你还硬要这样用。 从其它方向上看,防晒喷雾也挺鸡肋的。 浪费 / 易燃 为了解放懒癌患者们的手指,自动喷雾里装载了推进剂,一种常温下能够快速气化,产生压力推动液体的物质。那么问题来了,用什么来做推进剂呢? 圈都不用圈,头两个就是 丁烷和异丁烷是最常见的喷雾推进剂,同样常见的还有丙烷。看它们在成分表上的排名就可以知道,用量基本都在一半以上。而这几个呢,都是液化天然气中常见的组分,尤其是丁烷,爱吃火锅的人一定认识它。 也就是说,你买一罐防晒喷雾,有大半罐其实是火锅燃料... 要是它不易燃,你的火锅难道是靠爱发热的吗? 一瓶防晒喷雾,推进剂可以占到一半以上,高的甚至可以达到 70%,别问我怎么知道的。按照防晒的标准需求,每平方厘米两毫克的用量,换在防晒喷雾上就至少得翻翻倍,甚至翻三倍都不够。 吸入风险;易燃易爆;浪费严重。你手里的防晒喷雾还香吗?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