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视频悬赏:作为一名「文史哲练习生」,我应该读什么书?在这些书中,有哪些你必须分享的内容?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0-10-1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33
    赞:
    46
    [​IMG] 知乎用户,坚持使用分号(“;”);对繁体字大惊小怪者拉黑 阅读原文

    感谢 @殷守甫回答珠玉在前,解释了「如何选择入门读物」这件事上的复杂性。他的看法非常有道理:入门读物如何选择,这和读者群体的知识背景、工作环境等等因素都是有关的,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问题。贸然推荐一些书,可能和初学者的需求并不能完全契合。诚然,有一些文史哲初学者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能够克服学习曲线上的困难,青年人应该有这种勇攀高峰的精神;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入门阶段由于缺乏好的读物,学习曲线不合理,带来的挫败感是很「劝退」的。很遗憾,在我看来,至少中国史现在就处在这样的一种情况:入门阶段的学习太依赖少年时代在课本之外的学习经历;常识的门槛,在本科或更高的阶段,并没有特别理想的系统训练方法来逾越。

    在当下,做一名文史哲的「练习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需求十分多样:我们既要通过一些标准化考试,又要设法在某些特定的课程中获得高分,还要撰写为本校老师所欣赏的本科生科研或研究生中期研究成果,也要为未来的研究打些基础。需求不同,所需要的入门读物就不同。比如说,想要通过标准化考试的话,那么我们需要去阅读在国家现有的建制化知识体系中受到承认的书籍如《中国通史》《简明清史》等;而如果要斩获高分,那么我们应该读的则是授课教师较为欣赏、予以推荐的入门读物。类似的情况其实非常普遍,结果是,正如殷守甫所说,目前海内外的几种中国史入门读物,要么不太适合在中国做研究的具体情况,要么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

    仅就我的经验而言,在「练习生」的时代,根据需求,大致要进行五个方面的阅读:

    1. 阅读考试组织者或授课教师指定的参考书,目的是为了通过考试;
    2. 阅读史学经典著作和所在领域内的重要论著、论文,目的是为了获取历史知识;
    3. 阅读初阶史料、经典典籍和相关文献学著作,目的是为了了解历史文献;
    4. 阅读近年来新出的论著和论文,目的是为了学习怎么写论文以及了解史学界热点;
    5. 阅读广泛意义上的人文社科名著,目的是扩充知识面、了解常识。

    这里的困难在于,由于时间不等人,五个方面经常需要同时进行。换言之,不可能先考上研究生再读论著,也不可能先把人文知识基础打扎实了再学历史。在这一情况下,以上五个方面一般都是「捉襟见肘」地推进的。如果你觉得困难,尽力而为吧,因为大家都难。

    在上述五个方面里,第1项需求,涉及的书是由别人决定的,我们没有挑选的自由。第4项则主要面向古代文献,我已经在先前的另一个回答中有所述及,此处不再赘言。我们重点来谈如何满足其他几项需求。

    第一个想要谈到的是中华文明史普及读本系列。这个系列是用来替代《中国通史》的——《中国通史》很好,但它对今天的青年来说太「硬」了。诚然,这套书有许多不够满意的地方,但它很适合用来熟悉一个时期里最基本的一些叙事重点和历史知识。而且读者也可以体会到「不较真」的快速阅读大致是什么样。如果你对这个书系实在不感冒,一个更好的替代品是《中国断代史》,质量要好一些,但篇幅实在太长。

    第二个要谈到的是《大学历史学论文读本》系列。这个系列按照中国史的几种建制性专业分类,选编各个分类中较有代表性、适合本科生阅读的一些经典论文。这些论文大部分撰写时间都比较早了,不太适合学生用来揣摩撰写期刊论文的技巧,但却很适合用来让学生学习基本的历史知识。毕竟这些论文在学术史上都是标杆级别的地位,很多新的领域、新的研究,都是从它们这里衍生出去的,读下来会对历史学研究有一些基础性的认识

    第三个要谈到的是《博雅人文读本》系列。这个系列也是编选了历史学的重要论文,但和第二个系列有所不同,并非按照建制专业来分类,而是选取了史学研究中的一些较新、较有发展潜力或是已经引发出较多讨论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中编选有关的论文。这就更进了一步,读者阅读这些书籍,可以较好地把握这些新领域,借此去审视自己所面对的文献,寻找感兴趣的议题。与《大学历史学论文读本》相比,本书的内容或许不那么「经典」和「基础」,但却和研究中的问题意识贴得更紧。

    第四个要谈到的是《历史学研究入门》丛书。这套书是由当代学者自行撰写的某一学科或领域的入门教程,内容较为直接,可供学习者较快地了解一个领域。

    此外,《名家通识讲座书系》也是一个重要的阅读资源。这个系列门槛较低,适合用来快速了解一个学科的大概面貌。但书的内容良莠不齐,不太适合用作系统学习。

    目前,译林出版社的《牛津通识读本》系列和三联书店正在陆续出版的《乐道文库》系列,也是当下较为重要的入门读物书系。

    上述的介绍,较为贴近第 2 两项需求,而第 4、5 两项需求,则很大程度上需要读者自行寻找书籍。与经学不同,历史学的学习过程更看重阅读量,而不是「是否阅读了正确的书」。当然这不是说盗版地摊书读多了也能成大师,而是说,与其寻找一个极简的读书列表,不如圈定一个大概范围,涉及的著作和论文都翻阅一下。进一步讲,最高效的方法当然是跟着比较理想的读书班或精选的阅读列表,但这种机会未必能遇到;在更多的时候,与其册册精读,不如有所拣选:觉得重要的书当然要仔细读,而其他的书翻翻目录和前言,了解其主要内容,不必花太多时间就可放过。这种「书皮儿学问」不是偷懒,而是对阅读效率的优化。

    很多人都曾经有过「打卡式阅读」的经历:

    • 听说某某人很厉害,找来读读看?
    • 听说某某书很新潮,找来读读看?
    • 听说某某书很经典,找来翻翻?
    • 听说某某书被禁了,有电子版流出,赶紧打开看看……
    • 听说某某古籍很重要,我没看过,借出来扫几眼……
    • 听说某某书很难读,我来挑战一下?
    • ……

    我觉得只要没有歪曲原意、没有不懂装懂、没有拿着「卡」作不恰当的炫耀,那「打卡式阅读」就是一件没什么羞耻的事情。固然,「打卡」可能是件肤皮潦草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阅读面的扩展正是隐藏在这些「一时兴起」之中。循序渐进当然重要,但跳跃出来随便翻翻,对于历史学入门者来说,往往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方式。看得不严肃,总比不看强,总比看错了强。


    再来谈谈清史的入门读物。我曾经在多个场合抱怨清史缺乏好的入门读物,到现在为止仍然坚持这一点。经过与几位朋友的讨论,到目前为止,杜家骥的《清朝简史》(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或许是面向文史哲「练习生」的清史入门读物中比较好的一种选择。它有如下的几个优点:

    • 兼顾了「清宫剧里会拍的事情」(传统清史中会提及的大事)和「清宫剧里不拍的事情」(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具体情况)两个面相;
    • 叙事语气较为平和,没有特别多的褒贬;
    • 行文较为简洁,有叙述句,有间接引文,也有一些例子,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
    • 篇幅合理,详略得当。

    需要说明的是,《清朝简史》并不是十全十美的。特别是对于已经对清朝历史有了一点初步了解、希望看到稍多一些、稍深一些的内容,那么你可以考虑去阅读社科院出版的十卷本《清代全史》或罗威廉《中华最后的帝国:大清》。前者是到目前为止国内的几种清代大部头通史类著作中质量最高的一部,有史有论,而且很扎实;后者则胜在与当下清史乃至早期近代中国史研究贴合较近。然而两书的阅读门槛都较高(前者篇幅太长,且有建制学者的一种独特口吻,后者则和中国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相差较大)。

    此外,2020年新出版的《中国断代史·清史》我还没有看过,不知道是否好用,仍有待观察。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