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三国英雄士,四朝经济臣 阅读原文 「用七八年的时间谈恋爱」本身就意味着这俩人更难走向婚姻,这是一个负面而非正面的信号。 可以考虑一个金融和经济研究中的生存模型(Survival Model)来分析。 比如说房贷,房贷有人还,有人不还。但是很少第一个月就不还,总是还着还着,有人就中途掉队了。从房贷生效日开始算起,贷款人正常还贷的时间,就称之为生存周期。那么生存分析研究的就是,生存周期,以及最终的结局(贷款无法支付,纳入失信名单或者正常结清)到底和什么因素有关,关系有多大。 谈恋爱其实也是一个生存分析,恋爱从俩人默契的进入恋爱关系开始,就两个可能的终结:分手和结婚。而如果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进入「结婚」,那么只能说明这段恋爱关系中蕴含着一个非常强的阻碍「结婚」的因素。 上图是美国的一份调查结果,从同居开始到结婚 / 分手的转化关系。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增加,向着结婚转变的概率是越来越低的,而分手的概率则是稳定的。那么显然,随着时间越来越长,对情侣会有更大的可能性走向分手,而不是结婚。 所以「谈恋爱」的过程中,时间本身就是一个关键变量。这有一份问卷调查的结果,即便是硕士学历以上的,大部分人也都是认识三年以内就结婚了,注意这里是认识,而恋爱的时间往往都是小于认识时间的。 恋爱的时间再长,概率就不断的在下降——因为时间拉长本身就意味着双方存在犹豫、家庭因素等等或者客观或者主观的阻碍因素。 有人可能会说「那我谨慎,多考察考察一会不好么」——这里我们讨论的仅仅是进入婚姻的可能性,无关好不好,更并不意味着婚姻本身是幸福还是不幸福,或许你的谨慎可以让你挑选到更适合自己的,但是从数据上来看,你的谨慎毫无疑问是一个「从恋爱走向婚姻」的负面因素——让这段恋爱以更小的概率终结于婚姻,而以更大的概率终结于分手。 从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恋爱关系看做一个做布朗运动的小球,小球什么时候碰到边界是随机的,但是也取决于初始位置,如果一个小球迟迟的没有碰到边界,可能是运气不好,但是更大的可能是其初始位置就不在边角附近。 上面,我们假定了两段感情之间是独立的。但是现实中往往并不是独立的,那么这就更容易促使第二段感情更快的走向婚姻。 第一个因素就是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周围人形成的社会压力让其不能够再去谈一场时间很长的恋爱。这一点很多人都已经论述过了就不多说了。 第二个因素就是信息获取(information acquisition)所带来的逆选择。因为经历了第一段感情,所以更加明白第二段应该找个什么样的人,所以给定自己拥有了更多的信息,那么所找到的下一个恋爱对象无疑会需要更少的相处时间就可以确定是否结婚。 第三个因素就是干中学(learn by doing)。初恋往往是没有经验的,需要经过很多的磨合才理解男女相处的模式,而再开始第二段则不仅仅更加有针对性,对相处的模式也不需要从头开始训练。也就是相处的学习成本下降了。 所以,用七八年谈一场无疾而终的初恋,恰恰可能促成了一年就和另外一个人走向婚姻,这不仅仅不矛盾,前者可能还是后者的重要促进因素。 不过最后,还是可以给一点正面的信息,尽管时间越长,结婚的可能性越小,但是如果真的在恋爱如此长的时间后结婚了,那么离婚率也低——这同样是逆选择:连这么强大的阻碍都克服了,那么就不太可能轻易离婚: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