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llyWeaver,公共卫生 / 营养流行病学 阅读原文 讲各个标准之间的区别之前,先普及一个冷知识: 食品生产行业都会默认,一个产品的实际品质,大多数情况下就是刚刚满足包装上标的那个标准的样子,不多也不少。 比如说,如果一根儿火腿肠包装上标的生产标准是它淀粉含量 ≤ 10%,那你作为消费者,可以直接认为:这根儿火腿肠的淀粉含量就是 10%。 不可能比 10% 更高,是因为这就虚标了,违规;不可能是比 10% 更低的比如 9%,是因为你就算真做了 9%,消费者靠眼睛看也看不出来,除非你标了是 ≤ 9%。而为了做到 9% 需要多花的额外成本,可都是实打实的影响利润的。 所以说,产品包装上写的「本产品按照 xx 标准生产」,基本上意思就是:「这个产品就是这个标准里的最低要求那样的」。 那么,当厂家有「靠标准区分产品质量」的动机的时候,标准的制定过程就开始变得很有意思了。 (以下所有都来自我本科母校一些食品安全的教授在上课的时候吹水的内容,如有雷同,那就是你跟他们一起开过会!) 国家标准制定开会的时候: 农业部代表(白眼一翻):你们这帮专家能不能别这么多事儿,多少农民朋友指着做这个赚口饭钱呢!任何人生产食品,一旦低于国标就直接判刑去坐牢了,你搞那么严,人家农村条件差的还吃不吃饭了?饿死农民朋友影响国家扶贫大计了我跟你说! 食品安全专家代表(嫌弃脸):啥叫我们别这么多事儿?农民的命是命,食品消费者的命就不是命了?我这版已经到极限了,你们再怎么瞎整,也不能比这还烂啊,比这还烂就要吃死人了! 经过 n 轮来回讨价还价后,国家标准 GB-xxxxx 释出。 团体标准 / 行业标准制定开会的时候: 行业协会里头部企业老总(嫌弃脸):国标那种吃不死人就行的标准也太低了吧,基本的行业操守我们还是要有一点,不能都像那些散兵游勇小作坊一样瞎搞啊!再说了,要是没个团体标准,消费者都不知道我们做得比国标好那么多啊!来,写,给我往严了写! 行业协会里的小企业老总(苦瓜脸):X 总,Y 总,你们能不能下手轻点儿,你们家大业大做得到这么严,我们厂子庙小做不到哇!咱们写的时候,就写得能比那些小作坊水平高点,但是我们这些小企业跳一跳也能够得着就行,可以不? 头部老总(内心 OS):跟你们这帮菜鸡绑在一起搞行业标准,我真是沾了十八层倒霉催的冬瓜灰! ——行业标准搞完之后—— 小作坊老板们(刷微博看到新闻才知道行业协会开过会了,懵逼脸):啥?我做的这个食品,又出了个行业标准?我们不遵守的话会有啥后果吗?噢没有啊,那没事了,与我无瓜。 企业标准制定开会的时候: 行业头部企业老总(嫌弃脸):我刚跟那帮菜鸡同行开完会,他们也太拉胯了吧!啥叫「我们庙小做不到」,搞得团体标准也没比国标好多少!把这么低的团体标准写在产品包装上,完全没办法体现我们 xxx 牌作为行业龙头老大的产品力啊!来,X 老师,Y 老师,给我写个企业标准,给我往严了写!让他们那帮菜鸡看看什么叫优秀! 所以总结: 违反国标,是直接犯「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罪」的,是要判刑的。 要是农民卖个农产品还得在自家开质控实验室才能卖,不然就会犯法,那谁知道让这么多农民天天无意识下就被违法判刑会不会逼出几个当代陈胜吴广…… 所以,国标不能搞太严,要在「底层生产者能讨口饭吃」和「食品消费者吃了不会出太大问题」之间取得一个微妙的平衡。 至于团体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显然它们必须得比国标严——要是新标准比国标还松,那只要遵守国标的人都能自动符合这个新标准,那还要这个新标准干啥? 以上。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