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丸,每个异乡都是故乡 网购家具这种事,和买衣服有点像,又不太像。 像的地方在于,都在预算内追求款式与质量间的平衡,有经典或流行的特定款式。但以次充好和山寨的家具比服饰多太多,价格高又不便退换,网购就显得更加坑多水深了。 买过一些算法就会一直给你推,很容易挑花眼 某天我在某买手店中对一个花瓣形的吊灯一见钟情。后来发现有很多中山仿款。第一个快递在途中被弄丢,于是从另一家店又买了一个,结果先前的件找到了。于是我们有了两个:细节之处能看出是不同厂家做的,倒是各有各的糙。 正品,丹麦灯具品牌 Normann 的 Norm 12 仿品,看灯罩顶部连接处和五金配件的细节 网购的「复刻版」从商详到评价都可以用正品官图造假(我在很多家具店看到过一眼就是杂志扒图的所谓买家秀),没有参考性,实物如何基本靠运气。Norm 12 这样的原料还只是亚克力,颜值靠设计撑;那些高度依赖材质做工的经典款,很多仿品就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 * 所以碰到一些格调不高的灯具店非常反感顾客拍照,那是因为他们卖的就是技术门槛很低的山寨!去淘宝上以图搜图分分钟出来更便宜的。 更微妙的是,不少消费者甚至种草的博主都没有意识到,那些备受追捧的网红家具,极有可能是国外知名设计师的仿款或变种。甚至很多家具厂商也没有意识到,单纯凭「好看」跟风把一套设计传了又传。 左:几乎每个灯店都能见到的萤火虫灯,原版是荷兰品牌 Moooi 的 Heracleum;中:这个百褶灯 上大概有几百家店在卖,原版为 Mads Caprani 于 1960 年代自中世纪地灯改良而来;右:The Norm 12 官图 装置的本源 买衣服的时候还对打版山寨有个心眼,家居领域却难以鉴别,不时被粗制滥造的打版网红款蛊惑。家具店陆陆续续逛着,引我进一个繁杂的新知识体系的入门。也顿悟了电影里《穿普达拉的女王》中这段语录: 几个设计师推出了这样的天蓝色服饰,然后在全世界的各大高级卖场、百货公司、中低价货摊发扬光大,所以有一天,你才在连锁店的减价堆里买到了身上这件松垮垮的蓝色线衫。你以为是你选择了这个颜色让自己远离时尚界。事实是,这屋子里的人帮你选了它。 打个比方,这组古典美女盘子来自 20 世纪初的意大利艺术家佛纳塞迪(Fornasetti),式样接近 400 种。看过很多仿品,Fornasetti 家族品牌出的才是「正版」。 右图摄于伦敦 Liberty 百货 最初令我感受到这种「自上而下」的,是两家店:闵行万象城 5 楼的尖叫设计,和安福路的 Casa Casa,或者说两个品类:椅子和灯具。 起初只是好奇翻了一下店门口两把椅子的标签,被 3 万与 5 万的价格吓呆,抱着「什么椅子这么贵」的粗暴想法,开始搜索标签上 Alvar Aalto 与 Borge Mogensen 的作品与生平,并记住它们的名字:Armchair 31(1931),The Spanish Chair(1958)。 这种整块木板的热弯折工艺在当时是极具创新的 再然后,我读到包豪斯到北欧艺术家们带来的现代工业设计史,收藏级家具中材质与工艺的组合艺术。也从当下流行的设计里看到一些经典作品的影子。 密斯凡德罗 - 巴塞罗那椅(1929),汉斯瓦格纳 -"The Chair"总统椅(1949),雅各布森 - 天鹅椅(1958) 像云逛博物馆一样,慢慢学会欣赏那种跨越大半个世纪,历久弥新的美感。 看工业设计纪录片,听到一个有趣的故事:柯布西耶喜欢把最新款的汽车停在他设计的建筑门口。今天再看,会觉得车和建筑来自两个不同时代:车是复古的,但建筑依然摩登 ► 尖叫设计 尖叫设计的陈列更换得很频繁,各种牌子搭得有点杂,风格反而不是很强烈。另一次去的时候两把古董椅已经撤了,看到丹麦牌子 Vita 的吊灯。 Vita 现在改名叫 Umage 了,山寨满天飞的羽毛灯原版叫 Eos ► Casa Casa 上海赫赫有名的设计师家具买手店——Casa Casa 也是如此。因为堆得太满、元素太密集,第一次走进去的印象是「乱」。但是细细逛就会发现很多有趣的单品,在基本款装修里添一两件反而更美。 看到 Frank Rettenbacher 为 Zanotta 设计的边几,为纤细美丽的桌椅赞叹不已。 Frank Rettenbacher,海外电商一把椅子约 500-700 欧元 被惊艳到做备忘的 Elbo Chair 来自丹麦百年老牌 Carl Hansen 的汉斯瓦格纳设计原版。接触实物就会感叹,那种自然的雕塑之美与细木工匠质感,绝对没办法被轻易仿出来,简直是吃土也想拥有一把。 Carl Hansen 做了大半个世纪的瓦格纳椅子们,代理报价四五千到万元不等(已经吃土买了一把)左:CH 20 Elbo Chair(1956)中:著名的 CH24 Y Chair(1949)右:CH07 Shell Chair(1963) 上图 Petite Friture 草帽灯本尊,淘宝给我推过一些丑到爆的仿品及变种 ► Flos Flos 在上海有一家实体店,特地跑去看了看:进入千万家的钓鱼灯的祖宗——Flos Arco(正品小两万),以及常见于餐桌上空的圆环灯 Arrangements。 我发现贵的东西的一个共同点是:实物比拍出来美很多很多!传闻著名的 PH5 吊灯在设计时力图还原黄昏时刻柔和的自然光线。Flos 的大多数灯具也从任何角度都看不到光源,高级感和舒适感就油然而生了。 Flos IC,这款仿品也不少 Gatto(已放入心愿清单) / Viscontea 顺带一提,上图两款的材质是一种蚕丝状的树脂纤维,能看见细腻的纹理,摸上去厚实、柔韧又丝滑。国内代购 Gatto 大约在 3500-5000 元。后来我去逛宜家,再看化纤和薄纸糊的轻飘飘灯罩,光会边缘漏出来,「消费降级」的感觉就特别强烈了…… IKEA 宜家,最右这个 29.9 元 材质与款式概念的入门 宜家没有不好,单纯「好看」与「不好看」的认知阶段,宜家是我与很多人对家具审美的启蒙(也买了很多)。在为山寨家具大跌眼镜时,宜家保守的原创设计和十分稳定的品控显得尤为感人。只是低成本大批量生产的特质,让它易于频繁更换和丢弃。 左:颗粒板,右:胶合板,表面是贴皮,注意侧面的纹路 我认为材质的概念在设计之前。一些非常有名的设计师也为宜家出过东西,但成本摆在那儿。大件很多都有材质上的妥协:颗粒板与胶合板暂且不提,实木也大多是便宜的松木。与贵一些的木材质感一对比就看不过眼了。 宜家爆款 BILLY 书架(颗粒板),我买了个小的,搁板两年后有轻微变形 市面上全屋定制装修的中低价位会大量使用胶合板贴皮。网购家具实木框架、实木拼接标榜全实木;「胡桃木」「胡桃色」一字之差;以价格相差 10 倍的「橡胶木」冒充「橡木」……木材的知识体系特别复杂,图片滤镜一加,玩点文字游戏,套路特别多。 从浏览记录里截了四个商详。左:柜子之类的辅材常使用成本更低的贴皮材质;中:樱桃色,实为松木;右:MDF=中密度纤维板=成本低的人造板材 一些网红家具的高价是源于设计而非材料。所以一堂实践课是去线下,实地观察颜色、纹路和触感(尤其是在灯光下)。也树立实木家具价格的基本概念,譬如一把什么材质的餐桌或柜子或椅子该是多少钱。 ► 源氏木语 / Nitori 源氏木语展厅在店租便宜的闵行外环外。展示橡木、水曲柳和黑胡桃等主流家具木材。没有什么设计溢价,所以款式就真的非常保守:平平无奇「老实人」风格。 日系家居 Nitori 在徐家汇大转盘的店开了很久,只是门面做得太像大卖场容易被忽略。除了著名的餐具和家居小件,也有两层家具展厅(还有暖桌卖),用料不算太豪华,贴皮就标贴皮,主材和辅材都写得很清楚。 Nitori 的餐具真是物美价廉! ►Hay / 造作 / 吱音 我在 25 岁上下的时候非常喜欢这些价位不太高的原创设计。它们风格很年轻,也很适合小户型。但过了几年阅历渐长,还是会觉得:是不是有点不够稳重。小件还行,全屋大面积使用或者搭配不好,就容易出现网红民宿那样轻飘飘的感觉。 太轻薄的材质容易让人联想起随时打包带走的出租屋,不容易移动的物件会增添质感。人不是活在滤镜里,能够「压得住」全屋的从来不是颜色或款式,而是用料加做工。 造作,当年买了他家两个沙发 Hay,如今再看发现其实塑料感略重,材质好的单品都非常贵 什么是好的质感 ► Evita Home 小有名气的家具网店有地方能实地触摸、看到剥离网图滤镜的模样,还是有诚意的。上海的线下展厅在静安大宁。观感上定位介于造作吱音和后文的 Norhor 之间。真皮开始出现并被使用,但打光和搭配有点迷。我觉得图里这种大面积的深蓝色实在不太搭。 家具的质感呈现,也依赖整体搭配和照明设计。 桌柜一般,沙发还不错,实物比拍出来好看 ► Harbor House Harbor House 和旗下更高端点的 TAO 的感觉就更「厚」,也稍显成熟。店内塑料材质极少,主流是皮革、金属和陶瓷。纺织品出现了 400-500TC 的高支高密。像属于 30 岁上下的,比较保守又富有心思的设计。 上海的话,在万象城、南丰城和浦东嘉里各有一家店,看选址知品牌定位。不算老气,也没有家具城那样开价离谱的臭毛病。 很喜欢这个皮框落地镜 个人 hold 不住美式田园风,但装饰画的质感深得我心 ► Norhor 北欧表情 世博园区面积巨大的两层,代理了好些中高档家具品牌。出现黄杨木、橡木、黑胡桃和金属的组合。展厅开始做出风格:体面的都市中产阶级之家,像是艺术家的居所兼工作室,或人迹罕至山野里的狩猎小屋……都令人无比舒适。 有趣又不太张扬,有时间沉淀,能反复品味,这是我当下心目中「材质」与「款式」最好的平衡。 买了左边这个书柜 ► JOLOR / Mountain Living 同样是设计师家具的甄选与引进,但价位会更高些。需要预约并按门铃等店员开门。 JOLOR 是和前文的 Evita Home 展厅一起逛的(都在大宁),有少量海外代理,也做原创。大片黑色水磨石铺底,室内设计和打光做得很高级,质感立显。 店内看到了三件野口勇 Akari 和纸灯正品,店员说他们想谈引进,但是对方不做。制造商似乎是瑞士厂商 Vitra,目前国内只有极少的代购和大量山寨款。 这个椅子一千出头,一度想买 野口勇 p.s:Vitra 出过一个叫 Chair Times 的纪录片,很有意思,b 站可以看 Mountain Living 淮海中路的概念店慕名而去。每一件都飘着「质感」二字,毫不怀疑能摆上几十年也不显廉价。 产品图里只有大灰墙,没有花里胡哨的装饰,一些木质表面甚至粗糙得仿佛没有上漆,但就是能奇妙地与任何风格都相配。浑然天成,是对一件家具莫大的赞美。 图没拍好,实物都非常美 沙发 1.9 万,书柜 1.3 万(图上的一半),喜欢,但财力不允许 从保守到新锐 上海这边精品店性质的家具店也有不少。多数散落在旧法租界的悬铃木树荫下。相比追求用料质感的呈现,更注重设计师理念的表达。适合为整屋搭配增色、收藏性质的小件,以及进阶关于室内设计「风格」构建的领悟。 我也逛过连卡佛这样高端百货商场的家具区,感觉收录的是两个极端:设计史上留名的经典(如 Carl Hanson、Herman Miller),与概念性极重、带有品牌风格的新锐设计(如 Tom Dixion)。价格非常高昂,加上店员目光如炬,照片也没敢拍一张就讪讪溜了。 Tom Dixion,摄于香港 ► Maison Dada 法国设计师做的品牌,和工作室连在一起的展厅。用色大胆,非常新奇俏皮,从橱窗就一见倾心。床头柜和小边几很可爱,属于「很喜欢,但不知道如何搬进自家」的风格。 ► Indigo Living & Hometique 都在安福路五原路一带,离 Casa Casa 很近顺便逛了逛。Indigo Living 做香港和中东市场,有点高配版 Zara Home 的既视感。 ►The Paragraph 永嘉路上的时髦洋楼里的买手店,有很多小物件,在这儿买了印物所出的版画。 ► 设计共和 把设计共和放在全文最后。如恩工作室的创始人夫妇一并创立了设计共和。收录全球顶尖家具设计师的作品,也许是上海最具规模也是最有名的家具买手店。 当然,这里价位极高(动辄五位数甚至六位数),自己哪怕将来很长一段时间也难以承受。在过去几年里以游客、学习者和消费者不同的心境来过好几次,常看常新,也算是见证了一些个人成长吧。 不同认知阶段消费水平,家居审美和对居住空间的喜好也会相应改变。不满足会变形的人造板材,不甘心用仿品山寨将就,不再会有「凭什么这么贵」或者「还没有宜家好」的想法(反之亦然)。从单纯好不好看到用料质感,到开始看设计史,探索物件背后的设计理念历史意义。 越研究,越感受到一个新领域的有趣之处,令我享受良久。 文中的(个人向)家居学习笔记: 关键词: 设计师:Alvar Aalto(阿尔托),Borge Mogensen,Hans Wegner(汉斯瓦格纳),Arne Emil Jacobsen (雅各布森),野口勇,伊姆斯夫妇 制造商:Carl Hansen,Petite Friture,&tradition,Flos,Vita,Zanotta,Vitra 逛过的店:家具设计启蒙:宜家材质入门:Nitori,源氏木语款式入门:造作,吱音,Hay 感受质感:Evita Home,Harbor House,Norhor,JOLOR,Mountain Living 新锐设计及装饰:Tom Dixion,Maison Dada,Indigo Living,Hometique,The Paragraph 艺术品级买手店:尖叫设计,Casa Casa,设计共和 彩蛋:古董家具仓 逛店时无意中发现的(茂名路靠近延安高架下面)。堆得满满的大小物件的年代气息扑面而来。 一家卖中式,一家卖欧式。夜色中橱窗后立着一匹巨型旋转木马,简直梦幻。 我家:你家的装修是怎样的,共花费多少?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