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宏观经济学如何解释经济周期?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0-12-09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20
    赞:
    46
    [​IMG] 公孙衍,Ph.D. Candidate in Applied Economics 阅读原文

    路过这个题目,发现正好是博士在读内容,所以来简单说一下经济学博士阶段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课程的框架,也作为自己的课业复习。

    目前学界中对经济周期的解释主要是两个流派:新古典和新凯恩斯。新古典使用 RBC(Real Business Cycle)模型;新凯恩斯的解释模型是建立在对 RBC 的某些改进之上,新凯周期理论中目前最主流、放到课堂上来讲的就是 Kiyotaki (JER, 1998)这篇,里面加入了信贷,并用房地产作为信贷的抵押品。

    RBC 模型

    1. 发展过程:RBC 模型起源于 Lucas(1976)对当时流行的凯恩斯主义计量模型的批判,后来经过 Kydland and Prescott(1982)以及 Long and Plosser(1983)等早期尝试,目前作为 workhorse 版本广泛使用的模型在 Prescott(1986)中提出。

    2. 模型设定:模型中一般假设 Representative Household 和 Representative Firm。在后期发展中也有异化性(Heterogeneous)的企业和消费者,但是我们这里就介绍最简单的情况吧。Household 在理性预期的假设下实现最之后效用函数的最大化。效用函数中又分消费和劳动供给两部分:

    [​IMG]

    [​IMG]

    #这里的模型设定使用的是 Negishi Form 简化版本#

    分别对资本(K)和劳动供给(N)求导可得一对动态方程组:

    [​IMG]

    [​IMG]

    3. 动态系统:这两个公式,外加条件中的资本积累公式共同组建了 RBC 模型的动态系统。在 RBC 系统中对周期波动的全部讨论就是基于这个动态系统。这两个公式:第一个是当期劳动和消费边际的交换等于社会的劳动边际产出(在市场完备的假设下也等于当期一单位劳动的工资);第二个是跨期间的边际消费期望无差别。另外需要函数 D(N)为 convex,二阶导大于零;函数 U(C)为 concave,二阶导数小于零。

    4. 模型的重要假设:

    • 模型中没有加入货币:这里面既有模型简化的目的(加入货币的模型会复杂很多倍)。同时又符合当时 70 年代欧美经济滞胀期,货币宽松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有限的时代背景(某种意义上又回到了货币中性的假设)。
    • 模型假设市场实时出清,避免了凯恩斯框架中关于通缩螺旋的分析范式。
    • 生产函数的形式很重要。生产函数中的技术波动【A】支撑起了整个 RBC 周期理论的波动来源。至于为什么使用【A】作为波动来源,个人感觉还是出于实(sheng)用(shi)主义。可以见以下这段解释:
    First, productivity is relatively easy to measure given a functional form assumption for the aggregate production function and data on aggregate output, the capital stock, and hours. Second, with a single shock added nearly anywhere else in a one-sector growth model, it is difficult to generate the business cycle comovements between output, consumption, investment, and hours found in the data.​

    5. 模型对经济周期性的解释:RBC 模型的周期性主要来自于技术冲击【A】,当面临负向技术冲击(A 降低),劳动供【N】给将减少(就业率下降),消费【C】下降,资本积累【K】下降导致之后的边际劳动生产率处于相对低位,之后的就业率处于低位。

    但是!RBC 对于周期的解释力度其实并不高,如果用严格的计量工具,比如 Likelihood ratio 来做拟合,结果都是 rejected!!

    RBC 的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在实践检验中,模型对劳动供给【N】的模拟结果与实际数据很难吻合。这个原因来自于传导过程中跨期的【K】。当【A】减少时,传导至【K】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导致的结果是之后几期边际劳动生产率并没有太大的下降,模型拟合的【N】又能回到均衡值附近。所以你如果去看 RBC 拟合出来的结果,更加像是【A】波动下的「随机游走」而不是一个「周期」。

    另外一个问题来自于技术波动【A】。虽然技术波动在宏观上能和 TFP 这个概念挂上关系,但是 TFP 本身也是一个黑箱,没有办法做进一步的具象化。所以只有一个技术波动,无论是在对现实的解释,以及对产业的政策建议上,帮助都非常有限。另外在 RBC 模型中,如果要拟合出符合显示数据的【K】和【N】的波动,需要导入较大幅度的技术波动【A】。但是在显示观测中,TFP 是很少有大幅度波动的。所以后来人对模型的冲击又做了无数拓展,包括投资冲击、财政和货币政策冲击等等。当然以上这些变量都受内生性的困扰,于是才有了「太阳黑子」冲击(手动狗头)

    加入信贷的周期模型

    1. 发展过程:Kiyotaki 的文章主要源自于新凯对新古典的完备市场假设的修正:Arrow-Debreu 证券存在性假设提出的质疑、financial friction 的加入、Bernanke,Gertler 等人前期关于对信贷和周期的文章。另外因为传统 RBC 文献列上的关键人物最后都拿了诺奖,目前 Kiyotaki 拿诺奖的呼声也很高。

    2. 模型设定:假设存在两类人,高生产力的群体和低生产力的群体,两群体拥有相同的效用函目标:

    [​IMG]

    生产函数(k 为固定资产,例如房地产,可跨期储存;x 为当期的劳动资本,无法储存):

    高生产力群体:

    [​IMG]

    低生产力群体:

    [​IMG]

    [​IMG]

    预算约束:[​IMG]

    信贷约束:[​IMG](#重点 1# 信贷规模不能超过抵押品的期望价格)

    因为不同的生产效率,两个群体之间存在借贷关系。低生产效率群体将一部分资本借贷给高生产者,获取更高的收益。高生产者通过借贷来扩大生产。求解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地方是一下三个等式:

    定义:[​IMG](#重点 2# 固定资产的使用成本 / 价值,反向就可以推导出固定资产价格是未来期限使用成本 / 价值的贴现求和。这一等式复核理性期望假设,即固定资产价格实时等于其基本面价格,不存在投机性的偏离)

    [​IMG](根据科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最优化可得,高 / 低生产者的生产资料分配均符合这一公式)

    [​IMG](假设给定群体比例条件下,信贷市场为卖方市场,借贷利率由低生产者借贷和自己生产的无差异性来决定)

    3. 模型对经济周期性的解释

    Kiyotaki 围绕着固定资产价格和信贷规模为核心变量,构建了整个周期的传导机制:当技术冲击【A】来临时,高生产者因为生产规模更大,收到更多冲击。同时因为高生产者存在借贷来购买固定资产,当高生产者收到冲击是,固定资产价格【q】下跌,信贷规模【b】缩减。因为信贷规模缩减沿时间向后传导,影响之后每一期的信贷规模【b】和生产规模【y】,同时之后每一期的固定资产使用价值【u】都下跌。之后的固定资产使用价值下跌,又折现影响当期的固定资产价格【q】。形成一个闭环。

    模型最后的拟合结果是,在受到技术【A】负向的冲击下,固定资产价格和信贷规模会受到最大的影响,并在之后缓慢复苏。如果仔细去读才会发现,整篇文章其实就是 Kiyotaki 在讲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及之后持续低迷的故事

    I hope that this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value of the fixed asset, credit constraint, balance sheets and investment may shed light on recent business cycles of the Japanese economy​

    其实无论 RBC 还是 Kiyotaki 的信贷周期模型,都只是宏观周期模型中的主干部分,其他的学者会根据特定的研究需要对主干内容进行修改,来满足自己的项目需求。也就是说在多个方面,这两个模型都有提高的空间,但是他们只是处于某一个简洁性和有效性的最优点。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