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糊涂,教书小匠~考/保研指导 阅读原文 因为语文是我教的课程之一,我一般会比较关注网上关于字、词、音等问题的讨论。我看了一下大家的讨论,不少人固守「正确」的读音,不满于「文化让位于文盲」的现状,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有很多问题可能并非大家想象得那么简单。 这个问题下的回答,恕我直言,很多是一知半解,以讹传讹。 因此,我作为语文老师,想澄清一些问题。 几点澄清 (一)现在的高考基本不考读音、字形和单独的成语题 大家对语音、字词的关注直接源于高考。过去高考的第一、二和三题是字音、字形题和成语题。大家为了这 9 分,付出了无数心血。 2012 年江西高考语文卷 然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现在高考卷已经基本不考读音、字形和单独的成语运用题了。 以 2019 年为例,全国语文高考卷一共有八套,分别是全国Ⅰ卷(乙卷)、全国Ⅱ卷(甲卷)、全国Ⅲ卷(丙卷)、江苏卷、浙江卷、上海卷、天津卷、北京卷。 2019 年语文高考全国Ⅰ卷 目前,只有天津卷、浙江卷还考字音和字形题。从发展趋势来看,未来这两个自主命题的省份也会不考了。 Ps:根据评论,浙江和天津也将不考字音字形题了。 所以,不要再纠结读音和词义问题会害了高考考生了。(当然不少地方的中考题还是会考读音、字形题) (二)语言始终在变化,字典的的功能主要在于记录和描述,其次才是规范作用。 过去,语言学界坚持学院派标准,认为字音、词义必须忠实于传统,有出处,有根据,哪怕社会普遍不遵循,也要坚持规定正确的读音和释义——这就是「规范派」的观点。 因此,如果观察过去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的编撰,会发现编委会坚持的就是上述原则。社会上不少人也习惯于这种原则。 然而,语言文字终究是交流的工具。民众方便使用、易于交流是语言文字的首要功能。正是基于这一点,现在语言学界的主流观点是:字典的功能主要在于记录和描述(descriptive not prescriptive)。具言之,哪怕某些字音、词义确实被读错了或理解错了,只要被读错和被理解错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为社会普遍接受,那么这种读音、词义就将被承认,进入词典之中,成为规范,由全社会在一定时期内共同遵守,从而在「变化」与「稳定」之间取得平衡。 近来,权威词典的编撰明显发生了变化,其采用的便是这一原则。于是大量过去被认为是错误的读音被承认。正因为社会中很多人仍然坚持「规范派」的观点,所以对权威词典的「妥协」行为颇为不满。 其实,汉语的发音经历了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阶段。过去我学生问我,如果他穿越回先秦,能活下来么? 我说大概率不能,首先就过不了语言关。因为我们上古的祖先讲话是大舌音(你想象一下俄语、意大利语的发音),他们讲话我们是压根听不懂的。如果我们坚持某个读音不能变化,否则就是数典忘祖,就是文盲,那么我们的祖先会首先骂我们数典忘祖,骂我们是文盲了——因为我们现在汉字的发音跟他们的完全不一样。 此时,你说某个字的读音是祖先读得对,还是我们现在读得对呢? 我看到了有人提到「荨麻疹」「叶公好龙」以及「说服」的读音问题。 首先,「荨麻疹」中「荨」到底读「qian」还是「xun」本身就是一个纠结问题。很多人以为「qian」才对,「xun」是文盲读法。那看看这个: 上面两张图来自 @Ambre Wang 感谢! 你会发现,「荨」读「xun」本身就是有历史依据的,词典编撰委员会也一直在纠结和取舍。 叶(葉)公好龙,很多人埋怨大家读错了,应该读 she,那么请看: 南宋郑樵的《通志》 至少从宋朝开始,「叶」作为姓氏就被大家读成了「与木叶同音」的 ye 音,而 she 成为了旧读音。 我不否定传统读 she 的历史依据,我只是想告诉大家读音问题不能绝对化。 关于「说服」,「因为普遍读错,权威词典把读音从 shui 服改成 shuo 服」是彻头彻尾的谣言。 实际上,权威词典从建国以来的注音便是「shuo 服」。 详见本人回答: 难得糊涂:「说服」读作 shuōfú 还是 shuìfú? 词义也是类似。 举几个例子。 「呆若木鸡」出自《庄子·达生》,讲的是训鸡高手纪渻子为齐宣王训练斗鸡。「呆若木鸡」本来的意思是一个褒义词,但现在是贬义。那么,请问,我们后世用的贬义是否背叛了庄子?背叛了祖先? 其他回答中特别谈到了「差强人意」。目前差强人意的意思被广泛误用为「不满意」,而其规范意思是「勉强令人满意」,属于「满意」的范畴,权威词典暂时没有更改。随着时代发展,如果这个词的「不满意」意思被广泛接受,那么字典自然会承认这个意思。 其实,各位要清楚,「差强人意」的本意是「非常令人满意」。这个「差」的意思是「甚」,然而这个词的意思改变与南宋大儒朱熹有关。 「差强人意」语出《东观汉纪·八·吴汉传》:「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差」是甚、颇之意,「强」是起、振奋之意。宋人还这样用,如刘克庄诗:「饱阅交情悲世道,差强人意赖君诗。」但朱熹在使用时改变了词义:「奉常差强人意,但觉亦欠子细商量,甚恨前此匆匆不能甚款也。」(《答吕子约十一月二十七日》)「差」是稍微、大致之意。朱熹又以「甚强人意」「殊强人意」等替代古义的「差强人意」,使两者有所分工,如《与李诚父书》:「胡公论事皆合公论,甚强人意。」《训门人二》:「二公独径还,乡试殊强人意。」 朱熹把「差」由原来的「很、非常」改成了「勉强」。于是,差强人意的意思变成了「勉强令人满意」。这个意思整个社会普遍接受了,那么原来的「非常令人满意」的意思成了错误。语言就是这样,不能简单纠结于对与错,往往积非成是。不然我们是不是要说朱熹是文盲?最原始的意思才正确? 荀子曰:「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不宜。」 语言具有社会性,不会因为个别人的使用而改变标准。当社会中大部分都接受某种读音、用法或者意思,那此前的「不正确」也会变成「正确」。换言之,约定俗成,便是正确。这就是语言文字的特点——积非成是。 (三)文白异读不等于读错 事实上,生活中一直存在文白异读的问题。比如薄(bo、bao),剥(bo、bao),色(se、shai),角(jue、jiao),两种读法都没有错。 凿以前有两个读音,即 zao 和 zuo,前者为白读音,后者为文读音。证据确凿这个词,1985 年之前,你念哪个音都对,区别在于这是生活用语还是文书用语罢了。只是随着时代发展,zuo 这个文读音大家基本不读了,而是采用白读音,读 zao。那么词典就顺应现实,去掉了 zuo 的读音,统读为 zao,所以现在念证据确凿(zuo),就属于读错,而不是白读。 因此,大家要注意文白异读和一般讲的读错是两码事。比如,我念角(jiao)色,你也不必纠正我,因为这种读音属于白读,即生活读音,并不属于读错。 (四)关于韵文中「斜」的读音 出现 xia,主要是因为叶(音 xie)韵的发明。叶韵发明于南北朝时期,而朱熹则将其发明光大。为了强行押韵,他造了这个音,但是很多人并不认可。叶韵最大的问题是注重韵母,不注重声母。根据唐音,斜的读音为 sia(浊音),而不是 xia。强行按照 xia 的读音来,且不说这是半吊子返古,因为正音是 sia(浊音),如果非要按照唐音来读,那么一大堆字都要同时改变读音,比如「唯见江心秋月白」(bo)。然而,我们现在也不会这样去返古。 又比如杜甫著名的七律《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按照现代音读也不押韵,为什么读的时候不改音来押韵呢? 《诗经》中的诗按照现代音来读很多都不押韵,怎么不为了押韵返回到先秦时期的大舌音,像俄罗斯人那样来读呢? 所以,「斜」从来就没有任何特殊之处,为何很多人唯独对这个字所谓的「xia」音情有独钟呢? 此外,斜读成 xie,自元朝以来,/ie/ 这一韵部被确立,再没有第二个读音。从已知的语音研究材料来看,斜的正音从来就不读 xia。 因此,在诗歌中,斜字读 xie 即可。而我在教学中,几乎每次都会给学生纠正这个问题。 (鉴于过去我提出这个问题时,不少人拿方言来说事。我想提请各位注意,现在讨论的是各个时期的共同音,而非方言。如果喜欢用方言读,觉得押韵,那就整首诗用方言读。别整首诗歌都是普通话读,结果「斜」用方言来读,这不滑稽么?) 上图来自 @江汉思归客 具体可参考他的专业论述: 《山行》中「斜」字应该怎么读? - 江汉思归客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1302183/answer/186830614 (五)关于语法与语言文字运用的关系 很多人完全搞反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认为语法决定了语言文字运用。恰恰相反,语法是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性总结,服从于语言文字运用。因此,并非不符合语法,就是错误,就是语病。 因此,类似于语病问题不能绝对化,而是要全面看待。 以重复累赘为例,在「凯旋归来」中: 「旋」的确表示「归来」,后面再加「归来」或者「而归」似乎属于赘余。然而,「旋」在现代汉语中基本没有了这个意思,多在古文中保留。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大家更多把「凯旋」作为一个整体,表达胜利,弱化了「旋」的含义,因而加上「归来」或者「而归」才能表达完整意思,这种现象叫做「羡余」。 类似地,「高声喧哗」(喧哗即高声吵闹)、「相差悬殊」(悬殊即相差巨大)、「亲眼目睹」(目睹即亲眼看见)、「非法走私」(走私即非法行为)、「一致公认」(公认即一致认可)、「反复推敲」(推敲即反复考虑)、「共同协商」(协商即共同商讨)、「免费赠送」(赠送即免费给予)、「彻底根治」(根治即彻底治好)……这些都是看起来有语病但不能判为赘余的正确用法,都属于「羡余」——这种重复主要起到强调和音韵节奏美的作用。同时,「来自于」「涉及到」也不宜认定为错误用法(中学语病题一般判定为赘余),而是约定俗成的表达。 参见本人回答:「凯旋归来」这个用法对吗? - 难得糊涂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842287/answer/280326386 关于「羡余」,请参看 @蜃楼城少主 羡余——由「彻底根治」「凯旋归来」说开去 - 蜃楼城少主的文章 - 知乎 https://zhuanlan.zhihu.com/p/28627020 如果你承认「参差不齐」「桀骜不驯」是对的,那你要知道「参差」就是「不齐」,「桀骜」就是「不驯」,但这不能叫赘余。 总结 语言文字问题不是科学问题,绝对化的观念需要摒弃。 词典的功能包括记录和规范。尽管我对社会中语言文字的流变持开放态度,但是不意味着鼓励大家乱来。不管如何,尽量读规范音,用规范义,保持语言文字系统在一定时期内的稳定是需要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