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为什么可以说「我爸爸」、「我妈妈」,却不能说「我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0-12-2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20
    赞:
    46
    [​IMG] 难得糊涂,教书小匠~考/保研指导 阅读原文

    教中学语文的回答一下,我也希望通过回答这一问题,告诉大家:

    汉语不仅有语法,而且还非常难。那些说没有语法的,往往连一本汉语言方面的著作都没读过,不值一驳。

    回归正题。

    这应该是汉语语法界中的老大难问题了:领属关系下「的」字的隐现问题。

    说人话就是,为什么在表述领属关系(所谓领属关系,即领有和隶属关系,即表示「是谁的」或者「属于谁的」)时,有时候必须加「的」,有时候不加,有时候可加可不加?

    题主问的,属于这一难题下面的子问题:代词性领属关系下「的」字隐现问题。

    一般而言,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形式化:

    (1)P+ 的 +N

    (2)P+N

    其中,P 为领事标记,N 为属事标记。上述结构表达的意思是:P 领有 N 或 N 隶属于 P。

    针对这一问题,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展开研究。

    一、结构视角:结构相似性原则

    Haiman(1985)[1]认为,领属关系从不可渡让到可渡让是一个连续统。在这个连续统里,身体部位 > 亲属关系 > 拥有关系。领属关系越是不可让渡,那么越倾向于省略「的」,从而展现偏项与正项(即定语与中心语)紧密整体性;反之,则越倾向于用「的」。

    在「我爸爸」「我妈妈」为亲属关系下的领属,「我的狗」则属于「拥有关系」,前者比后者更不可让渡,所以「我狗」的用法不具有合法性。

    这一原则虽然具有一定解释力,也解释了题主的疑问,但是如果我们看这个例子:

    (1)我的手(√);我手(×)
    (2)我的爸爸(√);我爸爸(√)​

    明明「手」比「爸爸」更不可让渡,为何省略了「的」的「我手」合法性不足呢?

    可见,这一原则有局限性。

    二、句法视角

    语言学大家朱德熙(1982)[2]认为:

    人称代词做领属性定语,如果中心语是表示亲属称谓的名词,通常不用「的」字,例如「我哥哥」「他父亲」。如果中心语是一般名词,单说的时候要用「的」字。

    这一视角也解释了题主的疑问,因为「爸爸」「妈妈」是亲属称谓,不用「的」,而「狗」是一般名词,作中心语时,要用「的」。

    然而,这一视角下,为什么「老板」是一般名词,「我老板」和「我的老板」都没有问题呢?

    三、语义视角

    崔希亮(1992)[3]指出:

    人称代词做定语的结构中「的」字的隐现,取决于偏项和正项之间的领属关系是否可以改变,不可改变的,其中的「的」字可以隐去,反之则不能隐去。​

    这也可以解释题主的疑问,即「我」和「父亲」之间的领属关系不可改变,「的」字隐去;而「我」和「狗」之间领属关系可以改变(比如把狗送人了),因此「的」不能隐去。

    然而,在前面举的「我的手」一例中,「我」和「手」之间的领属关系也不可以改变,但却不能隐去「的」,说成「我手」,而要说「我的手」。

    四、认知视角

    张敏(1998)[4]提出了著名的「距离象似性原则」,偏项和正项之间概念较近的,「的」可以省略。具体论述如下。

    1. 首要条件是能否对应某个具体的专名。例如,「我父亲」和「我们老板」可以分别对应「张三」或「李四」,因而可以成立。「我手」「我书」不能对应某个具体的专名,因而不能成立。
    2. 偏项和正项之间的关系是双向领属。例如,「我」可以领有「父亲」,「父亲」也可以领有「我」,它们之间是双向领属,因此可以说「我父亲」。​

    在题主的疑问中,「我爸爸」「我妈妈」可以对应具体的专名,即他们的姓名,而「狗」不能。同时,「我」可以领有「爸爸」「妈妈」,反过来「爸爸」「妈妈」也领有「我」,但「我」领有「狗」,「狗」却不能领有「我」。

    因此,一般我们说「我爸爸」「我妈妈」「我的狗」。

    更为详细的论述参看 @牧龍居士 在本问题下的回答。

    不过,这一解释也存在问题。

    「他们学生」中,满足了张敏的两个原则,但是我们不能省「的」,要说「他们的学生」,由此来表示某人(复数)的学生。否则「他们学生」会造成歧义,「他们」与「学生」往往会被理解成同位语(如:他们学生都喜欢这么玩儿),而非说话人想表达的领属关系(他们的学生都喜欢这么玩儿)。

    沈阳、陆俭明(2004)[5]则提出了典型性原则,用以解释这一问题:

    既可以说「他的父亲」,也可以说「他父亲」,原因就在于「他」和「父亲」的领属关系比较典型或比较紧密。反之就只能说「他的衣服」,不大能说「他衣服」,原因也就在于「他」和「衣服」的领属关系不太典型或不够紧密。​

    这也可以解释题主的疑问,即「我爸爸」「我妈妈」的领属关系比较典型 / 紧密,但是「我」和「狗」的关系不太太典型 / 紧密。因此前者「的」可省可不省(但一般省略),后者不能省「的」。

    五、社会关系视角

    杨晓宇(2015)[6]指出:

    中国社会是一个关系社会,相对于身体部位和一般物品来说,中国人似乎对人际关系倾注更多的心力。这种心理认知从某种层面上也反映在了语言中,那么「我爸爸」比「我眼睛」「我书」更具有独立指称性的现象也就可以理解了。​

    对于题主的问题,「人」与「狗」并非人际关系,因此不具有独立指称性地位,自然不能说「我狗」。

    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评论区很多人拿「我狗死了」「我狗跑了」「我手断了」「我手疼死了」等句子来反驳,我只能说:

    你们没有搞懂这些所谓的反例,跟这道题问的是两个范畴的问题。它们只是长得像罢了。​

    上述所有例子都是汉语语法学中的「主谓谓语句」(有兴趣去翻翻黄、廖版的《现代汉语》),而本题问的是领属关系中的「的」字问题,两码事。

    所谓的「主谓谓语句」,是指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

    观察这类句子,可以从全句的主语(称为大主语)和主谓短语里面的主语(称为小主语)是施事还是受事以及时间方面的关系等方面来看。​

    这种句子有不同类型,其中一种类型就是:

    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的领属关系。例如:他 ll 态度和蔼。(→ 他的态度 ll 和蔼。)​

    在评论区所提的反例中,这里的「我」与「狗」「手」等是两个独立的主语。

    以「我狗死了」为例,「我」是大主语,「狗」是小主语,「狗死了」是主谓短语作谓语,这是典型的主谓谓语句。

    由于「我」后面的内容是句子的主体,自然不需要加「的」,因此,这并不是本题讲的「我」与「狗」构成领属关系(即俗称的定中关系)的问题。

    因此,这道题讨论的是诸如下面例句中的领属关系问题,为什么:

    这是我(的)爸爸 / 妈妈。(√)
    这是我狗 / 手。(×)​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