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为什么现代电影更换景别不用变焦镜头?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0-12-29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20
    赞:
    46
    [​IMG] 伍德卡特,电影摄影 阅读原文

    这个问题前提就错了,因为无论国内外剧组,除了定焦组之外带俩大变焦(15-45,45—250 之类的)是标配;但这个问题问得好,问得非常棒,别说圈外摄影爱好者,很多圈内掌机都不知道为啥用定焦、为啥用变焦(四十年定焦爱好者罗杰•迪金森吐槽)。

    先说说变焦在电影中的应用。这是 MV 的空镜头拍摄,苏联 lomo 的 20-120 T3.1 大变焦。

    [​IMG]
    [​IMG]

    一个青春叛逆题材的网剧,喜剧拍得很快,换镜头也频繁。这几张用的安琴 optimo style 30-72 T2.6。

    [​IMG]
    [​IMG]
    [​IMG]

    一个毕业生短片《off to care》,安琴 ez2 22-60 T3.1。

    [​IMG]
    [​IMG]
    [​IMG]
    [​IMG]

    lz 有一点说得对,很多人确实喜欢变焦的方便。拍电影的时候,换一个镜头要换遮光斗、跟焦器,而演员的情绪可能稍纵即逝,这就是我选择用变焦的原因。

    有一场老爷爷和把老年痴呆的爱人送去养老院的戏,拍完双人对话,老奶奶离去之后马上就要拍特写,因为我知道演员情绪来了,再稍等可能就哭不出来了。果然,拍的第一条特写就是情绪到位,表演非常自然;第二天第三条也在哭,但是哭得略微有些夸张了。虽然后几天构图是有进步,但肯定是选择表演最真实的第一条。

    还有个原因,就是变焦头覆盖面积广,拍风景拍全景就是用眼睛寻找风景,变焦能带来不同的构图选择,(即使提前堪景,也可能会有天气、阴影变化)特别方便,最上面几条海边和蒲公英就是用 lomo 20-120 变焦拍的。不过一条片子也就几个风光,我们后来也就没用它了。

    还有一点,就是需要在镜头内变焦。变焦在 1960s 带来了电影语言变革,著名的黄金三镖客,就有标志性的中景 - 近景变焦,强调人物内心波动。法国电影四百下结尾也有变焦从大景推到男主特写;但后来大家发现这种拍法纯粹炫技,太傻逼了,就弃之不用,以轨道推拉取而代之。80、90 年代,好家伙、大白鲨里还大量用了推轨道、变焦结合的拍法(具体不赘述,网上实在太多了),当年风靡一时,现在电影学院师生还津津乐道,但用得好的没几个,一下子就让观众出戏。

    下面,再说说为什么用定焦,这里照搬下罗杰•迪金森在 team deakins 播客里的回答:

    首先,同等级的定焦头光学素质更好。I hate breathing,罗杰在不同场合说过很多次。相比变焦头,呼吸效应控制更好;而变焦头光学组件太多,呼吸永远做不到定焦头那么好。罗杰最爱的定焦是蔡司 zeiss mp,拍 1917 后因为机身画幅大,改用 arri 自家的 signature primes。说个题外话,罗杰几乎不用变宽,就是不喜欢呼吸效应。

    其次,体积太大了。运动镜头很不方便。

    [​IMG]
    [​IMG]

    这是我分别手持和上斯坦尼康的片场照,一个 arri sr2 加胶片盒、无线跟焦、无线图传、监视器快 40 磅了,再来个 20 磅安琴 45-250,我要累死了。

    我想说的,最重要的一点,也是很多答主没有提到的。

    就是对演员的影响。

    罗杰这么表达:我经常看到有人在片场坐轨道车上,让摄助上几十磅、快一米的大变焦头,然后贴演员脸上拍特写,还以为自己拿着几十万刀的大变焦 + 大变宽就特别有成就感,全不在乎演员的注意力。

    当演员看到一个几百磅的家伙靠近自己,很难不分心的。和很多爱好者、专业电影摄影师不一样,罗杰喜欢用 27mm—40mm 来拍特写,就是希望离得近一些,通过距离感来营造现场感。这种情况下用很大体积镜头多多少少会影响演员。

    好的摄影组,是要隐身的,你可以离演员很近,像罗杰那样悄无声息地把自然流露的表情拍下来。

    而未来,随着技术提高,变焦镜头控制下呼吸效应,体积也能越做越小,以后剧组里拍人物也会用得越来越多。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