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肉食动物总吃肉不会营养不良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01-1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18
    赞:
    46
    [​IMG] 混乱博物馆,一档满足百科知识好奇心的短视频节目,都是些你不知道的。 阅读原文

    人可以只吃肉吗?

    这是一个看上去可以随时进行自我实验但又没几个人知道答案的问题——人类是不是可以只吃肉?顺着这一脉络,会找到很多和我们一样趋同演化的动物,以及,在历史长河中,竟还有与我们有所分离的同胞。

    人类是杂食动物,但是比起谷物和蔬菜,绝大部分人只要有机会还是更愿意吃肉。肉中的蛋白质可以提供人体所必需的氮元素或者说氨基酸,脂肪则可以提供相同质量碳水化合物两倍以上的能量。全世界的数据都表明,伴随着经济发展,肉类的消费也提高了。

    [​IMG]

    我们知道有人可以过纯素食的生活,相反,不少人也表示自己「除了肉我什么都不吃」。那么,人类真的可以只吃肉吗?

    [​IMG]

    绝大部分营养物质,在动物和植物身上都能找到。比如除了肉类,豆类谷物也可以提供蛋白质。所以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东西是肉里面没有,但又是人体必需的?

    [​IMG]

    首先可以想到的是膳食纤维,因为它们只在植物(和真菌)中存在。其中包含纤维素、果胶、木质素等等,实际上是一大类人类不能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的统称。

    [​IMG]

    膳食纤维本身虽然不能输出任何能量,但却是全场不可缺少的辅助。它们的作用就好像活性炭,能吸附身体里面的多种物质。比如它们能够结合水,帮助人体正常排便;能够结合胆酸,进而预防高血脂症和胆固醇型胆结石;能够抑制厌氧菌,进而帮助预防结肠癌;还能提供虚假的饱腹感,变相可以预防肥胖。

    [​IMG]

    然后就是维生素 C,这是更加性命攸关的物质。它们大量存在于我们日常食用的蔬菜水果中。按照人类正常的食谱,这本不会成为问题。但是在不正常的情况下,比如大航海时代的水手就因为长期无法吃到新鲜蔬菜水果,饱受坏血病的困扰。

    [​IMG]

    更要命的是,维生素 C 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不能像脂溶性维生素一样在肝脏等器官内储存,这意味着人们需要每天持续摄入维生素 C。

    [​IMG]

    但维生素 C 真就只存在于植物中吗,肉类中就没有吗?或者说,动物就不能合成维生素 C 吗?

    的确,包括人类在内的大猿、其他简鼻亚目的灵长类,以及不少其他脊椎动物,都因为不需要自己合成维生素 C,出现了一处基因失活,无法在合成维生素 C 这条反应链的最后一步生成一种酶——L- 古洛糖酸內酯氧化酶(L-gulonolactone oxidase)。

    [​IMG]

    也因为这种酶只在最后一步发生作用,这次基因突变没有影响合成途径中其他分子的产生和利用。我们在此出现了趋同演化,但是,这一基因在外源性维生素 C 不足的很多动物中仍然被保留着。

    这包括与我们亲缘关系稍远的狐猴等原猴类,也包括各种食肉动物比如海豹、鲸等等。这些含有维生素 C 的肉类给了人类完全肉食的可能。

    [​IMG]

    在北美洲北部和格陵兰岛上生活着因纽特人(Inuit),在他们的传统食谱中,除了春季能够吃到很少一点浆果、偶尔能储存少量的海带外,几乎全部的食物都来自肉类,主要是鱼、海豹、鲸的肉与脂肪,也就是含有维生素 C 的肉。他们也是所有人类文化中最接近纯肉食的文化。

    [​IMG]

    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比起「因纽特人」这个称呼,很多人可能更熟悉另外一个名字——「爱斯基摩人」(Eskimos )。这其实是来自北美其他原住民的歧视性称呼,意思是「吃生肉的人」。

    [​IMG]

    尽管因纽特人本身并不喜欢这个名字,但是这却很好的描述了他们的食谱,他们对于捕获的海豹等动物几乎不进行任何烹饪,直接生吃或者只进行简单的腌制,这种黑暗料理显然不好吃但是却有效保护了维生素 C,因为维生素 C 很容易在烹饪过程中流失。比如,未加工的鸡肝,每 100 克中含有 17.9 毫克的维生素 C,但经过油炸后这个数值降到了 2.7 毫克。

    [​IMG]

    虽然解决了维生素 C 的问题,但看着因纽特人的食谱中大量的动物油脂,不禁让人怀疑他们不会高血脂吗?

    [​IMG]

    有趣的是,尽管心脑血管疾病是现代人的一大健康杀手,但是对于因纽特人来说,这个问题却似乎没那么严重。他们大量摄入脂肪,但是却很少有人患上心血管疾病。

    在上世纪 70 年代,丹麦的研究者首次发表了一项关于因纽特人的流行病学研究。他们发现格陵兰岛上的因纽特人的甘油三酯和胆固醇水平都比丹麦白人要低得多,这些研究者认为,因纽特食谱中的鱼类和海洋哺乳动物中的脂肪与陆生动物的脂肪是不同的,这些 Omega-3 脂肪酸中的 EPA 和 DHA 保护了他们的心脏免受侵害。关于 EPA 和 DHA 的研究直接导致了人们对深海鱼油的狂热追捧,而且热潮至今未退。

    [​IMG]

    但在过去几年,这个故事变得更加复杂有趣。

    伯克利大学的遗传学家拉斯姆斯尼尔森(Rasmus Nielsen)及其同事在研究格陵兰岛因纽特人的基因组时,发现了他们和邻居丹麦人以及血缘关系最近的中国人之间的多处基因差异。并且认为其中的 FADS 基因突变影响了他们代谢脂肪,特别是 Omega-3 脂肪酸。

    [​IMG]
    [​IMG]

    这项研究认为将血脂水平保持在健康范围内的是这些人的突变基因,而不是他们的高脂肪摄入。这其实是环境带来的适应性突变,类似的例子还有在 7500 年前匈牙利平原,因为更适合畜牧,这里出现了成年人也能分解乳糖的基因突变,而其他的大部分人仍然在成年后乳糖不耐受。

    [​IMG]

    归根结底,人类确实可以过只吃肉的生活,但没有因纽特人的特殊基因,就要面临更多的健康风险了。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