鸽子Gezi,哈佛妈妈的「KnowYou&Kids」指南;丁香妈妈签约作者 阅读原文 惩罚这件事一直争议较大,棍棒底下出孝子大概还是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惩罚该不该用在育儿中,怎么用,何时用,都值得我们探讨和深思。 惩罚从而何来? B.F.Skinner 是最早研究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心理学家,惩罚的方式分为两种: 正惩罚:指的是在行为发生之后给予令人讨厌的反应。可以是身体上的体罚(corporal punishment),也可以是心理上的惩罚,比如情绪惩罚,比如漠视,蔑视,辱骂,忽视等。比如孩子在班级里面说话,老师则接着责骂孩子。 负惩罚:指的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拿走一个想要的刺激物。比如孩子在班级里说话,后果是他将失去课间休息的时间。 关于惩罚是否会起作用的研究事实: 1、 当惩罚立即应用; 2、 如果持续性的给予惩罚,并且惩罚会越来越严重,那么惩罚会起作用。 所以,当错误行为发生时,如果惩罚立即实施,并且保持对错误行为惩罚的一致性,那么惩罚会让错误行为消失。 但是惩罚也会相应的产生不良后果: 1、 因为惩罚而消失的行为往往拥有短暂性。往往会复发; 2、 惩罚从来不会教会人们如何是正确的或者被期待的行为。 3、 惩罚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恶性后果。比如对于体罚的研究中,大量的证据表明了家长如果长期体罚孩子,孩子容易形成暴力倾向,不良行为或者反社会行为等。 题中的惩罚如何? 题中的妈妈用的是正惩罚,给到孩子一种不喜欢的反应,关在了楼道里。她的本意也许是想借助冷静期让孩子思考一下自己的行为,但是却忽略了孩子的年龄。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而言,关在楼道给到孩子的是:被遗弃感,孩子会恐惧,惧怕妈妈不要他了。这种被遗弃感,不安全感会占据孩子的全部身心,因此他在不停的哭。 这种惩罚会起到作用吗?也许会,下次会因为害怕经历同样的恐惧感而不再做类似的事情。但是这种惩罚是让孩子从内心真正的认为他做的行为不妥吗?并不会,孩子不做只是因为惧怕,而非有了真正的自律。 对于这么小的孩子,让他感受到作业的快乐,兴趣,妈妈的陪伴会是最佳的方案。当然也许还是很难,那么可以用想要的玩具作为奖励,以训练他写作业的习惯,让他的大脑建立这种每天回来要写完作业的连结。 那我们可以用暂停的方案吗?可以用,但是需要在同一个空间内,妈妈陪着他暂停,我们可以说,妈妈很生气,妈妈需要暂停一下,妈妈也希望你也可以反思一下,我们一起呆在房间里,但是妈妈暂时不会理你,冷静之后,我们再聊这件事。这会是一种“积极”的暂停,而不会让孩子感到被遗弃在了楼道里,恐惧害怕。 惩罚如何用? 那惩罚可以用吗?惩罚最有效的地方在于让行为消失,只关注到行为,点到为止,会发挥惩罚最好的效果,并让它有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我会建议针对一些需要改正的行为,我们可以适当运用惩罚,运用负惩罚而非正惩罚,即让跟行为相关的孩子喜欢的东西被拿走一定的时间,让孩子明白,我的行为并不利于我达成自己的目的,反而让我喜欢的东西被拿走了。 比如,孩子拿着玩具打老二,因为他不想让老二拿这件玩具,他的目的在于争抢这个玩具,把玩具占为己有,但是他那玩具打人的行为是我们需要改正的,那我们可以告诉他,因为家里的规矩是不可以打人,你拿着玩具打人,那么你喜欢的这个玩具会被拿走 5 分钟,你看看钟表,5 分钟之后,妈妈会还给你。如果下次再出现类似行为,玩具会被拿走 10 分钟。再有,玩具会被收掉一天。 负惩罚,只让行为相关的孩子喜欢的东西或者食物等刺激被拿走,让这个惩罚只针对行为,而不会上升到孩子的人品,品格。 我强烈的反对运用正面的惩罚,即打和骂,是因为我们往往无法控制好自己的语言,6 岁之前的孩子很容易收到家长的暗示,我们的打骂会让孩子潜意识中被输入:“我是个坏孩子,我不值得被爱,我就是这么坏,我没有价值,我做错事情”等类似的暗示性语言。这种潜意识反而会让孩子继续为了成为“坏孩子”而去继续做不对的事情。现实中就会出现类似场景:比如你因为他打了老二而打骂他,看似他在你面前时乖巧不打了,但当你不在身边的时候,他们会变本加厉的继续打老二。 我们不可能时时刻刻在孩子身边,我们要养育一个真正内心自律的孩子,而非一个只是惧怕你而暂时隐忍的孩子。 惩罚的运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运用负惩罚,把行为相关的,孩子喜欢的东西拿走;不建议用正惩罚,比如打、骂,关小黑屋等。 2、惩罚之前讲明规则,因为破坏规则,因此你的玩具会被拿走,或者你的晚餐不能吃了。 3、 惩罚具有一致性,说到做到。家人之间,保持一致。千万不能出现,妈妈说了要拿走玩具五分钟,然后奶奶突然跳出来说,给你玩。 4、 惩罚在行为发生后立马实施,让孩子明白,因为具体什么行为,所以才会有这个惩罚。 5、 惩罚运用到过程中,口气温和而坚定,不带有负面的感情色彩。 6、 惩罚只针对当下的行为,不涉及到孩子的人格品质。不要谈及任何涉及人品的话语。比如,你这个孩子怎么总是这样,你这个孩子无药可救,真是不懂事,等等。 7、 惩罚之时,表达爱意,可以抱抱宝宝,一起等待这被拿走的 5 分钟,宝宝或许会很委屈,但是让他明白他不是一个人,妈妈在身边,但是规则就是规则,你不对,那么必然会有惩罚。惩罚不代表妈妈不爱你。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