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物质奖励对孩子到底是好是坏?会不会打消学习的积极性或者最原始的目的性,算是教育的失败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01-31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13
    赞:
    46
    [​IMG] 优米妈,爱,得如她所盼,而非如我所愿。 阅读原文

    以前,我觉得在育儿上聊物质、谈奖励是大错特错的。现在,我变了。

    我开始重新思考这个问题,是因为以下 3 件事:

    1. 我曾带优米去逛超市,她抱了个苹果,对我说:「妈妈,买!」。

    那时,她才 1 岁半。

    小人儿未必懂钱,可她已经懂「买」这个获得自己想要东西的方式了。

    2. 闺蜜的女儿(幼儿园中班)说:「妈妈,你看,我今天得了小星星,有 5 个小星星就能跟老师换玩具了。」

    3. 表哥的儿子(小学一年级)告诉我,每科都得 A,就能竞选学习委员。

    我发现物质激励无处不在,就算家里不谈,社会上也会用,从小时候的小星星,到长大后的 KPI,只是评价机制不同罢了。

    接下来的干货,长,可以先收藏再对照实操。

    · 谈钱色变

    为什么很多爸妈会和曾经的我一样谈钱色变呢?

    大多基于动机说。

    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将人的学习动机分为 3 类:

    1. 认知内驱力(内部动机)

    它和我们常说的好奇心、求知欲是一个意思,儿童越是不断探索、了解周围的世界,越能从中获得满足,这种满足感(作为一种「激励」)又会进一步增强他学习的内驱力。

    这算是牛娃的标配,比如同事的女儿周末排满了补习班,我刚想替孩子叫屈,可人家妈妈说:「刚开始只报了一个班,她很感兴趣;后来报的,都是她主动要学的。」

    2. 自我提高内驱力(外部动机)

    它指儿童希望通过获得好成绩来提高自己在家庭或学校中的地位,比如站在同学间「鄙视链」的顶端,赢得亲友的尊重等。

    3. 附属内驱力(外部动机)

    它指儿童学习的目的是实现父母、老师定的目标,这种动机追求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长者的赞许。

    反对物质奖励的人们认为金钱诱导是孩子学习的外部动机,依赖外部动机会带来 2 个问题:

    1. 耐受使奖励失效

    耐受是一个医学名词,指持续使用药物后,对同等剂量的药物反应下降,需要加大剂量,比如以前只要一粒糖就能好好弹琴的孩子,现在一包糖都不顶用了。

    还表现为一旦奖励没了,某件事就变得不可忍受。

    2. 降低内部动机

    当孩子习惯用外部动机思考时,内部动机正在慢慢消散,他看不到学习给自己带来的益处和快乐了,比如进步停滞的「四年级滑坡效应」。

    物质奖励,真的一无是处吗?

    一则有趣的 TED 演讲,打破了我的固有思维。

    演讲者 Mohamad Jebara 是一位澳大利亚在线教育 CEO。

    热爱数学的他问了一群孩子对数学的看法,听到最多的 2 个词却是困难和无聊。

    [​IMG]

    于是,他决定开发网络应用,帮助孩子们克服学习数学的障碍。

    在设想「金钱激励」的 APP 时,他认真思考了 3 个问题:

    1.这符合道德吗?

    Jebara 热爱数学是因为学习了足够长的时间,能够欣赏它的魅力;但对于已经视数学为痛苦的孩子来说,是很难想明白「努力学习终将有所回报」这点的。

    2. 如何筹措资金?

    按周收取软件使用费,使用软件并做完数学题就免费,不做就付钱;在一周内完成,就能得到 10 美元的奖励,他奖励的是学生们付出的努力,而不是他们的成绩。

    [​IMG]
    APP 中澳大利亚数学课程关于方程与不等式的内容

    一段时间测试下来,约 75% 的孩子能斗志昂扬地每周完成数学作业,剩下的 25% 就成了他资金的来源。

    [​IMG]

    3. 若停止给学生金钱奖励,这种效果还会持续吗?

    Jebara 认为数学帮助我们了解周围的世界,当一个人了解得越多,他就越希望深入这个领域,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被奖励激发出来了。

    物质奖励有效果好的,也有产生后遗症的,这与每个孩子的具体情况和鼓励方式密切相关。

    · 激励方式

    1. 精神鼓励

    便捷、有效的精神鼓励是首选,包括正确的「夸」、拥抱、鼓掌、理解等。

    2. 物质奖励

    [​IMG]

    学霸的爸妈靠鼓励就能过活,但还有一群身处「阶级斗争」,在精神层面招数用尽的爸妈,「画大饼」展望未来没用,那就试试眼前的「小甜头」。

    这就像经济学家口中的「双曲贴现」(相比后期的大回报,更看重眼前的小酬劳)。

    [​IMG]

    A.钱

    有的爸妈会直接给钱,比如做家务、班级前三、考上好学校等就奖励多少钱。

    芝加哥经济学家 Steven Levitt 发起了一项研究,他付钱给考试成绩提高的学生,并发现:

    结果性(分数)的奖励不如过程性(努力学习)的激励。

    ② 我们可以给年龄小的孩子精神鼓励、仪式感奖励(小红花、奖杯等),但对于年龄大的学生则需要给

    ③ 这种奖励必须及时,不能延迟。

    B.代币法

    相比操作要求、危险系数高的直接给钱,还有的爸妈倾向于隐性的代币法。

    代币法(token economy)是在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基础上形成并完善起来的一种行为强化方法。

    其运用代币编制一套激励系统来对符合要求的行为进行肯定和奖励,代币只是一个符号,可以是小红花、五角星、记分卡、点数等,通常对 10 岁以下的孩子效果显著。

    · 恰到好处的钱

    金钱激励出问题,不在于钱,而在于对物质的不恰当运用。

    1. 孩子对钱的认识

    爸妈不敢用物质奖励,大多出于 2 点,一则怕孩子功利,二则怕孩子乱花钱。

    比如知乎上以前很火的一个问题:

    [​IMG]

    考上好大学的女儿想用妈妈奖励的钱去买 LV 包,竟被妈妈骂「德不配位」。

    事实上,让孩子拥有钱、支配钱没那么可怕,关键在于我们要做好经济学启蒙,使孩子对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以免将来拿着高薪,却不会理财。

    2. 外部动机 + 内部动机

    精神与物质奖励不是取代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的。

    比如我们在给孩子设立一个物质奖励时,要耐心地向他解释这一行为本身的意义。

    在实践的过程中,强调内在驱动力,比如鼓励孩子「你已经连续 3 天按时起床了,加油,真棒。」

    这样,孩子的外部与内部动机是同时起作用的,避免了挤出效应(外部动机排挤内部动机)。

    3. 什么时候适合物质奖励?

    A. 孩子对无兴趣、恐惧的领域或克服不了的恶习,缺乏内部动机,这时物质奖励就是一种有效的、帮助战胜困难达到目标的方式。

    比如 Jebara 实验成功的数学等,一开始枯燥无味,但达到一定水平后,就能体会到学科本身的魅力。

    B. 在精神鼓励已经无效时,爸妈不妨试试物质奖励这种转化式的激励手段。

    4. 什么时候不适合物质奖励?

    A. 涉及情感、责任心的情况。比如孩子给辛苦了一天的妈妈捶捶背,是出于对妈妈的爱;孩子分担家务,是出于对家庭的责任感。

    给予、传递、回报的都是无价的爱,就不会养出「没钱就不洗碗」的「白眼狼」。

    B. 孩子已经有兴趣的领域,不需要奖励。比如孩子已经兴致勃勃地主动弹琴了,再给钱或代币就没有什么价值了,甚至还会因过于强调外部动机,磨灭刚冒出来的内部动力。

    C.孩子哭闹、不满时。比如孩子在游乐场没玩够,不想回家,就大哭大闹;爸妈劝说无效,为了息事宁人,只能通过买玩具来交换孩子的乖乖回家。

    若激励演变为收买,那我们就离孩子的下一次「要挟」不远了。

    D. 孩子做了我们意料之外的好事。此时,他可能已经有了内部动机,更需要的是精神鼓励。

    5. 细化目标

    物质奖励的一大益处就是帮助孩子明确、细化目标,比如最终要学好数学,就可以分为一个个小目标,认真听课、完成作业、有一定的正确率、做数字游戏等,分别获取积分。

    马拉松世界冠军的日本选手山田本一曾透露自己夺冠的秘诀:每次比赛前,他都会乘车把比赛线路看一遍,并画出标志点,比如第一个是银行,第二个是红房子,第三个是大树等,比赛时他就分段向这一个个目标冲刺。

    若把一件大事分成几个小目标,那孩子就会如山田本一般轻松达成。

    6. 个性化

    每个孩子感兴趣的事都不同,有效激励的关键在于这个奖励是孩子想要的。

    我们给幼儿钱,还不如一张贴纸;再大一点,他就想和爸妈去动物园、游乐场。

    因此,在制定奖励计划时,最好让孩子参与进来,倾听他的想法,比如朋友本想给儿子一笔奖金,但孩子要的是一场生日派对 + 平时多夸夸我。

    此外,目标的设立,不必跟众家长比高低,而是孩子通过努力,跳一跳能够得着的。

    7.「功成身退」

    有的小孩依赖奖励,是因为爸妈不断地引入奖励,却没有撤出。

    奖励的作用是帮助孩子形成那些难以自然建立的行为,它是一个暂时的助推器,一旦丰富的体验转变为积极的内在动力,奖励就要「功成身退」了。

    在整个过程中,我们要注意 3 件事:

    A. 引入时,向孩子解释这个暂时措施的意义。

    B. 进行中,注重帮助孩子建立起内部动机。

    C. 行为基本稳定后,慢慢撤出;正式撤出时,爸妈可以和孩子来一场庆祝仪式,肯定孩子这段时间的努力。

    最后,我想说不要因为害怕风险就不敢谈钱;也不要懒得用精神鼓励,就直接买买买。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