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回看《武林外传》你有哪些新感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02-02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13
    赞:
    46
    [​IMG] 喜剧杂货铺,看,前面漆黑一片,什么也看不到。也不是,天亮后便会很美的。 阅读原文

    剧中人物一言不合就疯疯癫癲、又蹦又跳、胡言乱语——观众喜欢吗?答案是:分作品。这种搞笑到极致的喜剧手法,好比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让观众哈哈一笑;用不好则会让观众如坐针毡,甚至恶心反胃。《武林外传》却是一个神奇的存在,很多癫狂的场面不仅好笑,而且成了经典,观众百看不厌。原因何在?

    一、重新解构的江湖,是《武林外传》好笑的源头。

    有人说《武林外传》经典,是因为台词经典。这是外行人的回答。台词从来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跟剧本、导演、演员等方方面面息息相关的。

    当然,我并不否认编剧宁财神的功劳,他对于《武林外传》台词的设计,展现出了天空行空般的想象力。创造出了:「照顾好我七舅老爷」、「我上面有人」、「我姑父是知县,低调低调」等让观众脱口而出的台词,着实厉害。

    [​IMG]

    厉害也要知道厉害的由来。夸宁财神,也要夸对地方。

    与其说宁财神的台词好,不如说台词背后的情境妙。

    与其说台词背后的情境妙,不如说宁财神把「江湖」解构得好。

    我之前分析过:台词之妙,乃情境之功。比如赵大宗师的「这个真没有」、陈大宗师的「没想到你浓眉大眼的朱时茂居然也叛变革命了」,细看台词很平常,是背后的情境让平常成为经典。

    [​IMG]

    对于《武林外传》来讲,台词背后的情境另多了一层意味。很多台词本身已经很好笑,但放在一个重新解构的江湖里,好笑的程度会加倍。怎么理解呢?正常的江湖,里面的人物只会说一句:「我姑父是知县。」点到为止。在解构的江湖里,每个人做的是江湖事,思维方式、表达方式却是现代的,这种解构制造了一种巨大的反差。「低调低调」,本是现代人的口头禅,却从李大嘴的嘴里讲出,观众自然放声大笑。

    那么,为什么被解构的事物容易形成喜剧效果呢?这在喜剧手法里叫戏弄权威。本来是高高在上的东西,你一脚把它踹下来。姿态一下子低了,观众优越感一下子高了,自然笑了出来。

    西方喜剧很擅长戏弄权威,而且它们有三大法宝:戏弄政治人物、戏弄性、戏弄宗教。遗憾的是,这三样在中国,一样都行不通。但喜剧大师还是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道路——既然现实有所指的东西不能戏弄,那虚构的东西总可以戏弄吧。在这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这个人。

    [​IMG]
    中国古代就有嘻哈,风流才子唐伯虎,谁敢来 diss?
    [​IMG]
    他是 007,也始终是我心目中独一无二、风度翩翩的猪肉王子。
    [​IMG]
    为情所困的至尊宝,竟让人想笑想哭,爱他有心,恨他无情。

    周星驰自己说,他不知道「后现代解构主义」是什么意思,但他确实是位解构大师,分别解构了唐伯虎、007、孙悟空等经典形象,解构后的电影无一不是传世之作。

    相比较而言,《武林外传》似乎更牛逼一些!它解构的不是某个人物,而是整个江湖。观众心目中的江湖已经被金庸古龙,以及各种影视作品所定义,刻上了血风腥风、打打杀杀、、爱怨恩仇的标签。《武林外传》展现的却是另外一个江湖,这里面的人一点都不严肃,也没有深仇大恨。反而是没心没肺、不讲逻辑、一言不合就唱个歌跳个舞。可谓不正经、没正形、无厘头到了极致,却始终弥漫着一丝抹不去、化不开的温情底色。有了这些铺垫,那些现代人才懂的台词,甚至有些玩文字游戏的台词,才有了用武之地。让观众感觉到爆笑的同时,也深深记在心里,偶尔还会回想一下。

    因此,这种对江湖的大开大合、却又张驰有度、形散神不散的解构,才是《武林外传》被誉为殿堂级情景喜剧的根源。

    二、同样是解构,《龙门镖局》为啥不好笑?

    《龙门镖局》的编剧也是宁财神,而且是七年磨一剑。看过《龙门镖局》的都知道,里面对江湖的解构更彻底。第一集里面就有:星矢挨黄金圣斗士揍似的横飞而出的砸墙人影、一尊「人间大炮」、人物头顶亮起《模拟人生》式的血槽、商业广告的雄浑旁白介绍镖局的成立等。好笑吗?似乎有点牵强。原因何在?

    [​IMG]

    解构后的人物一定会有无厘头的行为,但不能是无厘头的人设,他们必须还是正常的人物。《武林外传》中的人物一言不合就开启无厘头模式,但仔细想一下,这里面的人物,大都是正常的人物,都有清晰且真实的性格设定。

    当你想到佟掌柜,你首先想到的是:贪财抠门、喜欢白展堂,而不会想到她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当你想到白展堂,你首先想到的是:武功高强、却只想做个普通人,关键时刻还是有担当的。

    而不会想到他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当你想到郭芙蓉,你首先想到的是:她是郭巨侠的女儿,武功一般却梦想成为盖世女侠,而不会想到她是个疯疯癫癫的人。

    .......

    总之,《武林外传》中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的、正常的人物。而且他们大部分时候都是正常的,疯疯癫癫、又跳又唱、只是情节发展到某个具体情境下的点缀。这个时候,他们突然开启无厘头模式、从正常状态切换到癫狂状态,制造了巨大的反差,进而形成了喜剧效果。

    除了癫狂状态,他们每个都有自己的喜剧性格,我之前写过一段:

    喜剧杂货铺:有人看《武林外传》时看哭了!

    吕秀才饱读诗书却没什么卵用,百无一用是书生。如果只到这里,观众感觉不到笑点的。但吕秀才却一直以知识分子自居,处处彰显着文化人的优越感。这种明明够不着,却还一直往上够,是观众觉得好笑的地方。
    还有李大嘴的经典台词:「蕙兰蕙兰蕙兰蕙兰」,也是这个道理。你条件一般、其貌不扬,人家蕙兰对你无意,你却痴心不改,不肯回头。这也是明明够不着,却还想一直往上够。往根了说,这就是一种小人物欲望受挫。
    人物受挫,观众未必觉得好笑。但屡败屡战、屡战屡败,人物的乐观精神,让悲剧的现实埋在了剧情的背后。这个时候,人物欲望的屡屡受挫,让观众笑个不停。而欲望受挫本身却是悲凉的底色。
    除了欲望受挫,还有一种叫大人物摔跟头。白展堂就属于这种。白展堂被称作「盗圣」,功夫了得,名头响亮。但每当关键时刻,却胆小如鼠,甚至连初恋女朋友都没法见。这种明明可以站的很高,却在关键时刻摔了下来,也是戳中观众笑点的地方。​

    至于《龙门镖局》。观众一上来接收到的就是癫狂状态。不论是特效、旁白,还是人物的动作、台词,都是一门心思用在搞笑上。节奏极快,笑点密集。不但搞笑质量下降了,剧中的人物也变得有点神经质、有点抽抽,跟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

    关于这一点,有一个很好的例子:贾冰与宋小宝。我之前写过一段:

    喜剧杂货铺:贾冰不红,天理难容

    从直觉上来看,贾冰小品的笑点,其实也没什么独特之处。无非是耍贱卖萌、装疯卖傻、甚至包括嗲声嗲气娘娘腔等秀下限的招术。这一类的战术,观众一点也不陌生,因为辽宁民间艺术团已经把它发扬光大。以宋小宝、刘晓光、小沈阳、文松、宋晓峰等为代表的东北二人转演员,已经把秀下限演绎到登峰造极。对于他们的特点,观众早已摸透。比如宋小宝的丑不知耻、刘晓光的说话抽抽、小沈阳的娘、文松升级后的秀气版娘、宋晓峰的彪。
    成也标签,败也标签。标签让观众很快记住了演员,但吃多了不消化。尤其宋小宝,那呲牙咧嘴的笑,已经开始让人审丑疲劳。
    贾冰也用了这些秀下限的手段,却没有成为他的标签,为什么?因为宋小宝们,是先确立了奇葩的人物性格,再基于这个性格建构人物事件。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顺着这个性格来的。但贾冰是先确立了一个正常的人物形象(霸道总裁居多),比如在节目的一开场,贾冰展现的都是一个高大威猛、一脸严肃的,略带些正派的中年男人形象。而且,在多数情况下,他是正常的说话、正常的做事。但在这中间,他会把那些卖萌的、搞怪的、嗲声嗲气的东西展示出来。
    要知道,在观众认知中,老板是严肃的、刻板的、一本正经的,贾冰出场时,也是这种姿态,这个出场的姿态很重要。老板的「高」姿态,让贾冰在表演过程中,每次使出那些搞笑手段时,都能形成巨大的反差:老板卖萌了、老板撒娇了、老板懵逼了、老板认怂了。因为有了这一次次反差,爆笑也就理所应当。
    这样的好处是:他的秀下限,口味很重却不腻。
    如果用一道菜来形容的话,宋小宝们的秀下限好比一碗香菜,口味很重,多了会腻歪。而贾冰的秀下限,是一盘凉菜里的一把香菜,口味正好,吃多也不腻。
    当然,前提是,你能接受香菜。
    贾冰的这种喜剧形式,不仅避免了标签,还放大了喜剧的效果,为什么?首先要解释一下笑点的产生。通常意义上讲,反差越大,姿态越低,观众越觉得好笑。宋小宝想打别人,结果被别人像提溜小鸡一样给羞辱了。反差有了,而且宋小宝的姿态很低,观众会觉得好笑。但这种套路用多了,观众能想到剧情一定会这样发展,反差就小了。而且,贴了标签之后,宋小宝刚一出场,在观众的认知里已经是姿态很低,无形之中,观众的笑点已经变得很高。这就导致,宋小宝必须摆出更低的姿态,制造更大的反差,才能让观众笑出来。而贾冰的作品却不存在这种问题。
    刚才说了,贾冰一出场就是一幅正派形象。所以,他在表演过程中,稍微动作夸张一点,都会产生巨大的反差。先不论剧本的质量如何,就凭这一点,他作品笑点的产生,在先天上、在生理层面,就已经比别人有优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即使是不好笑的作品,他也可以靠演技支撑效果。​

    解构是经典的前提,真正让人物活灵活现,还须在人物性格、人物关系、戏剧情境上下功夫。

    三、无厘头美学。

    《武林外传》的经典,另外一个人的功劳不能忽视——尚敬。《武林外传》的很多画面,是无法用剧本写出来,一定是导演与演员们现场打磨、再次创作出来的。(宁财神也承认这一点。)

    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画面:

    [​IMG]

    我们在爆笑的同时,一定也在拍案叫绝!怎么想出来的!原来搞笑已经上升到了艺术层面。

    《武林外传》的搞笑,同样也有美学追求。他没有把搞笑局限在台词上,更为搞笑挖掘了形式各样的艺术表现力。比如秀才与小郭演绎的这段 MTV。即使放在今天看,都是那么炫酷且性感。

    [​IMG]

    还有展堂率领众人演绎的别具异域风情的舞蹈。几十秒的片段,却有非常出色的镜头调度。

    [​IMG]

    《武林外传》中还有一大亮点:间离效果。第 11 集其中有一段台词:

    十娘:哎哟,你放心吧,不就是演戏吗,梅斯布吗

    掌柜:梅斯布是什么

    十娘:梅兰芳,斯坦尼,布莱西特,我懂

    (十娘演过一段)

    十娘:哎,还行吧

    众人:太好了

    掌柜:梅斯布占全了

    小郭:戏曲程式化

    老白:体验派

    大嘴:间离效果

    秀才:加上个人的天赋

    《武林外传》中的表演,不少地方运用的就是布莱西特的间离效果,比如突然面对镜头说话、突然集体整齐划一的晕倒在桌子上。而这个间离效果,本身就是一种解构,对电视剧的一种解构。电视剧是演给观众看的,演员与观众之间是有一堵墙的(第四堵墙),关于这一点,我之前也写过一段:

    演话剧的演员可以跟台下观众交流,但电视中的人物相对来说是封闭的,他必须处在电视的情境当中,他的情绪状态是受情境制约的。如果上一秒,演员还沉浸在情境中,下一秒突然对着镜头说话,观众会非常懵逼,进而产生「演砸了」的感觉。
    刑捕头顺利破了案:他突然对镜头说:「抓贼,就是这么简单!」按常理来讲,这属于出戏了,演砸了。那么问题来了:明明已经「演砸了」,为什么观众还觉得搞笑呢?
    这就是无厘头风格的效果。演员「演砸了」,自己竟然没有觉察到,还在一本正经地往下演,这本身就产生了从高到低的差势。这个演员是不是走火入魔了?整个剧组都有点不正常吧?当观众把此时电视中的人,视为不正常的人看待,各种荒诞离奇的行为,就有了搞笑的效果。​

    最后要说的是:《武林外传》里的这帮演员是真好。刑捕头、李大嘴、燕小六这些人,生就一幅搞笑的长相,喜剧效果好,这没的说。秀才长相平平,靠就是演技,这也没的说。最难能可贵的是,明明可以靠脸,却偏偏还会搞笑,没有丝毫偶像包袱。姚晨、沙溢、闫妮,这都是中上的长相,具备偶像派的潜质,却可以解放天性,奇葩百出,着实令人惊叹。

    对比之下,不得不说,巩俐演的《唐伯虎点秋香》,实在是弱爆了哈!

    [​IMG]

    PS:我在知乎上写了很多喜剧方面的文章。不少人加我微信,问我喜剧方面的问题。恕我能力有限,再加上问题问的过于宏大,比如有人问我,如何写出朱一旦那样的喜剧?坦率的讲,我要知道答案,我就弄个朱二旦出来了。

    艺术创作有三点很重要,一是天赋、二是天赋、三还是他 X 的天赋。所以,咱们平庸之辈,如果没有惊世之才,也只能总结前人的规律,应用到实践当中,姑且算是捷径吧。

    关于喜剧,对我影响最大的是陈佩斯老师,关于他的喜剧理论,网上就能搜到视频讲座。另外,我还想推荐一个人——饶曙光老师。据我所知,此人在喜剧学术研究方面,应该是国内第一人(饶老师属于学院派,陈佩斯老师属于理论结合实践),如果对喜剧创作有兴趣,他的这本书值得好好研究。

    当然,上面这本书对于初学者会有些晦涩。这里再推荐一本:《故事·类型·产业——电影编剧讲义》。这本书汇聚了很多编剧大家的创作心得。此书不是某人写出来的,而是在某次论坛上编剧大家与主持人互动交流的记录,口语化的表述,更适合阅读,也更容易理解。其中包括饶曙光老师对于喜剧文化与喜剧创作的高见,非常难得。

    [​IMG]

    这本书其他内容也特别有用:「编剧如何完成命题作文」、「制片人对编剧的要求」、「从人物的塑造谈故事创作」、「对电影的商业性与艺术性的思考」......都是编剧大家们的现身说法,值得细读。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