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资小新 阅读原文 有的文物靠「颜值」,「原来文物这么好看!」 有的文物靠「想象力」,「原来古代还有这个!」 优秀的祖先,留给我们超越想象的文物,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精彩的时代。 相比于那些「只一眼就会喜欢的文物」,我更喜欢的那些需要看第二眼、第三眼,越看越有味道、拍案惊奇的文物。非常推荐大家多看看铜器文物,尤其是青铜器。 这样的文物,有看头、有后劲儿,过瘾! 比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十二兽首中的猪首。第一眼平平无奇。 再仔细看第二眼,有没有看出什么奇异之处? 首先,做工非常细致,绒毛清晰可见。 第二,它的造型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家猪—— 而是这个—— 尖嘴长吻、獠牙外凸,颇似野猪的形象;但蒲扇般伏贴的大耳,又有浓郁的中国传统审美趣味。也就是说,猪首把野猪、家猪两种形象融合在一起,却没有任何违和之处,值得拍案称奇。 其他兽首也是如此,既参照了中国传统十二生肖形象,同时结合了西洋绘画技法及审美趣味。 再比如这件文物—— 有没有觉得它很眼熟? 它的名字叫「错铜蟠螭纹錍」。没错,和现代的行军水壶是一样的功能—— 这种扁壶,古代被称作「錍」,腹部扁平,是骑马民族最先发明和使用的,便于携带。因其造型奇特,铸造工艺难度很大,所以存世数量非常稀少。 这把壶的年代是战国早期。虽然老,但是做工非常精美——壶口沿用的是红铜包镶,颈部错嵌了一周三角形红铜饰,腹部设五层嵌红铜装饰的方格栏,格栏内填模制的蟠螭纹,细密而规整。 如果《生化危机》里的里昂掏出的是这把酒壶,绝对是片场最靓仔了。 这件西汉时期的文物,颜值当然没话说——兽头状的顶端,通体流云纹,都是用金、银镶嵌而成的,色彩艳丽,堪称豪华,充满了帝王贵气。 但是它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它的学名叫「承弩器」。承弩器是古代中国用于辅助开弩的器具。在 2000 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弩是重型武器,但难以单用手来张弩,特别是在狭小的战车上,张弩十分困难。我们聪明的祖先便设计了这种承弩器,两两成对,可以固定在战车上。将弓卡在凹槽里,再向斜上方用力拉弦,弩便被相对较为容易地张开了。短短的承弩器,解决了战场上的大问题。 使用起来,应该是这样一种形态↓↓ 在兵马俑出土的秦始皇铜车上,就有这个设计↓↓ 真的要惊叹于文物里蕴藏的先人智慧。 相比这下,心疼《英雄》里躺在地上用脚开弓的秦军小哥哥一秒钟。 这件西周早期的青铜卣,为目前所见造型和装饰最怪异、艺术水平最高的一件。 卣的器盖与器身两面皆为神面,神面头有双角,双睛圆鼓,直鼻小耳,大眼暴张,吡出两颗獠牙,在威猛之中又略带笑意。 它的神奇之处是:即使你变换位置,它的双眼仍紧紧盯着你,给人以摄人魂魄之感。 第二个神奇之处:整个卣就是一座动!物!园! 猫头鹰:器盖顶端站立一只枭,即猫头鹰。 龙:提梁由共用一尾的两条龙组成,龙尾上翘。圈足部位则装饰有一头双身的龙,龙首居中前凸,龙身左右延展;恰与提梁上的双身龙相呼应。 怪兽:提梁两端各有一个由象鼻、牛头、羊角组合而成的怪兽。 貘:器身中央部位伸出一个貘首,貘是一种食蚁兽,目前仅分布在马来西亚等东南亚热带地区。 专家认为,卣上的神面就是当时人们心目中最高的神――天帝,而龙、枭、貘及怪兽等则是「天帝」属下掌管各方的神怪。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论造型多么复杂,表面皆以刻划的花纹作装饰,只是花纹在深浅、层次上有所区别。而这件神面卣则完全是一件立体的艺术品,具有超凡艺术感染力,是百年难遇的艺术珍品,可谓天才之作。 有点像梳妆盒?别误会,放在古代,人家也不是淘宝货。 这件小巧精致的西周晚期铜盒,是当时晋国贵族用于盛放贵重物品的器具,目前仅在山西曲沃、闻喜等地发现寥寥数例。 别小看它,这件小盒虽形体不大,但造型特殊,设计新颖,特别是,颇具巧思,功能非常强大! 盒下安装四轮; 盒身四角饰回首夔龙,四壁装饰波带纹,腹两侧各有一供牵引用的小环; 盖面四角各立一只昂首展翅、可任意转动的小鸟,中部为中间开合的两扇小门,小门分别以一人一猿为钮,人为蹲姿,猿为坐姿。 盖顶四只小鸟、底部四轮及两扇小门共 10 处可以自由转动。 这样有智慧、有内涵的青铜器文物精品还有很多。比如这件青铜盨—— 是距今约 2900 年的西周中期的一件食具。虽其貌不扬,但它的内底所铸 98 字铭文,记述了「大禹治水」与「为政以德」等内容,是目前所知中国最早的关于大禹治水及德治的文献记录。整篇铭文堪称一篇政论性质的散文,其文辞、体例与现存《尚书》等古代文献十分接近。 根据考证,这件铜盨为遂国国君所制,这个遂国是中国古史传说中「三皇五帝」之一的舜的后人建立的。铭文记述了大禹采用削平一些山岗、堵塞洪水和疏导河流的方法,治平了水患,并划定九州,还根据各地土地条件的不同规定各自的贡赋。在洪水消退后,那些躲避洪水而逃到丘陵山岗之上的民众下山,重新定居平原之上。由于有功于民众,大禹得以成为民众之王、民众之「父母」。 再比如这件双龙耳盘口壶—— 它造型修长而优美。壶自肩部至器口有一对双龙耳,它们的身躯呈 S 形,正垫起脚尖伸着头向壶内,似乎正要饮壶内的琼浆玉液,生动活泼。 这件唐代铜壶是历史的明证——具有鲜明的中亚、西亚一带的艺术风格,应当是中国工匠向古波斯即今伊朗一带的艺术家们学习的结果。 这件西周早期凤鸟尊,可以说是我们民族的象征了。三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格外崇尚凤鸟,商人以此为图腾,有所谓「玄鸟生商」之说;周人则将之视作民族的守护神,视为祥瑞。 这对距今约 2400 年前战国早期铜壶,根本就是一出连续剧——器身图画从上到下分为四层,其中最上一层表现贵族射箭和采桑的情景。在「射箭图」中,一群腰配短剑、手持弓箭的贵族男子,正列队走上一座高台进行射箭训练,还有一些人在鼎和俎案前忙碌着,为这些贵族男子准备酒食,供他们射箭之余享用;「采桑图」表现了一群贵族男女两人一组,在桑林中一边采桑、一边嬉戏的情景。人物姿态多变,场面生动有趣。 第二层图画由多个单元组成,表现贵族们射箭比赛、射猎飞鸟和乐舞等场景。天空中,鸿雁成行飞翔,下面三个人半跪着,正用带绳索的箭射向它们,三只鸿雁正中箭坠向地面。射箭比赛是在一座比较讲究的台榭中举行的,台前设箭靶,台上站立五人。台榭下有一大帐,帐内六人或跪或站,形态各异。 第三层图画表现的则是陆战与水战场面。在陆战图中,守城一方手持戈、矛等兵器在抵挡敌人的进攻,攻城一方,登上「云梯」向前冲锋。战事非常惨烈,一人已经身首分离。 四层也就是最下一层表现的是斗兽和对兽图案,其中斗兽图案共四组,每组由一位手持戈、矛一类兵器的武士及七头形态各异且高度抽象化的禽兽构成,颇为奇特。 这是西周白敢盨,是周人特有的一种盛装米饭一类饭食的专用器具。说白了,就是古代最早的饭盒。 以上文物都是保利艺术博物馆的馆藏,只是冰山一角。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去看一看。 保利艺术博物馆是中国大陆首家由大型国有企业兴办的博物馆,馆藏展示由青铜器和石刻像两大部分组成,被誉为「中国大陆最具现代水平的博物馆之一」。 一个特别之处在于,保利艺术博物馆一直致力于积极抢救和保护流散在海外的中国珍贵文物,展品绝大多数为保利集团从海外抢救而来,大部分属于精品、绝品或孤品。 比如我们开头提到的兽首。圆明园猴首、牛首、虎首及猪首铜像因 1860 年英法联军劫掠而流失海外,凝聚了中华民族百年耻辱与血泪。2000 年春,佳士得和苏富比两家拍卖公司公开在香港拍卖圆明园猴首、牛首和虎首铜像。国宝已经处于失控状态,可能蒙受再次流失的厄运。保利艺术博物馆到拍卖现场抢救国宝,经过一番艰苦努力,最后终于以 3000 多万港币的价格拍购到圆明园猴首、牛首和虎首铜像。2003 年 9 月,澳门著名实业家何鸿燊又将猪首铜像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这样,圆明园内海晏堂前十二生肖中四件铜像在流失海外 140 余年后,终于结束了它漂泊的旅程,回到祖国,回到了故乡北京,永久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内。 鉴赏文物,始于颜值,陷于脑洞,终于文化。尊重文物,应当以尊重、了解文化历史为始。诚邀大家经常去保利艺术博物馆看一看,以历史为友,与国宝结缘!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