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医生,野生外科医生/美短饲养者 阅读原文 简化回答:临近死亡,极度缺氧的大脑功能衰竭,对脊髓的抑制作用解除,脊髓的神经反射进而占据主导,所以出现了不受控制的肌肉收缩,外在表现为肢体的抽搐。 说人话:接近脑死亡,大脑管不住脊髓了,脊髓的神经反射放飞自我,支配肢体乱动。 ==============下面是严肃科普=============== 从膝跳反射和搔扒反射说起 学过中学生物的同学一定还记得有关神经反射的内容,课堂上老师也大概率会找小(ni)白(tong)鼠(xue)上讲台演示膝跳反射(Knee jerk reflex)。就是拿叩诊锤敲击膝盖骨下面的那一段肌腱,被检查者就会出现小腿向前跳起的动作。 但在实际操作中,被请上讲台当小白鼠的同学可能会因为过度紧张而无法被敲击产生膝跳反射。所以有经验的生物老师一定会选择班上主动举手当小白鼠,而且平常性格外向的同学——在做实验的时候足够放松,所以大脑的抑制信号不会特别强烈,脊髓膝跳反射可以相对明显一些。 假如老师没能在同学身上引出膝跳反射,老师就会讲解其中的原因——高级神经中枢的抑制作用。我们的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大脑和脊髓,其中大脑在进化上更年轻一些,但却精准管理着相对原始的脊髓,从而让生物体对外部环境产生更加精准的适应性行为。有时候要让脊髓反射更强大(易化作用),有时候要抑制脊髓反射(抑制作用)。 为了证明这个原理,中学生物实验中最血腥,一般情况下也不会给学生展示的实验——蛙的搔扒反射实验,就开始了。首先,我们要制造「脊蛙」,也就是只有脊髓的青蛙。方法也很简单,就是从嘴巴处下刀,把整个脑袋剪掉。 然后把摸不着头脑的蛙蛙(脊蛙)挂在台子上。用蘸有稀硫酸的纸片刺激蛙的皮肤,这时候虽然蛙已经没有大脑而死亡,还是会有搔扒行为,试图把扒掉身上的刺激物。这个反射就叫搔扒反射。说明没有高级神经中枢管理的时候,脊髓自身就可以完成一部分趋利避害的行为。 再回到刚才的膝跳反射,其完整的神经反射示意图是这样的: 在靠近反射中枢的位置还有专门的上行神经元,将脊髓的决策信号(准备踢小腿)上传给高级中枢(也就是大脑)。大脑综合周围情况决定是允许脊髓的反射决策。 这种高位中枢对低级中枢的控制有什么意义呢? 这个意义是颠覆性的,自从脊椎动物演化出了大脑,适应环境的精确性和灵活性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通过大脑整合的听觉、视觉、嗅觉等多种感觉信号和更高级的抽象思维、情绪等诸多参数给出最合适的决策,从而让有大脑的生物更精准适应环境,而且很多时候大脑越发达,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越强。脊椎动物从文昌鱼那样只能在沙子里扭动的小虫子变成了今天你我这样的精密复杂生物。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排便反射,这也是由脊髓就可以完成的。当膀胱或直肠内的压力达到一定水平,压力感受器就会将信号传递到脊髓的腰骶段,如果没有高位中枢的控制,就会直接引起排便行为。但生物在面对复杂生存环境的时候显然不能随时拉尿,否则留下的气味就会告诉掠食者自己的行踪。所以大多数动物都会去固定的地方排便,做好气味管理。当代社会的人也是如此,否则成年人也还要继续穿开裆裤或者纸尿裤。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严重的脊髓损伤、大脑的损伤都会导致上行神经纤维或者高位中枢的毁损,那么大脑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作用也就消失了,引起大小便失禁。所以我们可以见到截瘫患者、濒死或刚死亡的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 濒死的抽搐——高位中枢油尽灯枯 回到问题本身,病情加重或者快死时,高位中枢(大脑)相比低位中枢(脊髓)对缺血缺氧的耐受力差得多,所以高位中枢会首先停摆,其对低位中枢的控制作用也逐渐消失。在这个过程中,低位中枢就会「自作主张」,控制肢体对外在反应发生无意识的运动(表现为抽搐),这时候如果膀胱或直肠压力比较高,还会发生排尿和排便。 但是很多久病的患者本身经历长期的疾病消耗,肌肉内残存的能量已经不多,所以濒死时的抽搐可能并不明显。但如果是相对健康、强壮的人,突发严重外伤或重病,濒死或死后的抽搐还是相对明显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