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户,装配式建筑 阅读原文 当然要数圣路易斯的大拱了: 来一张能稍微看到材料的白天照片: 这个 192 米高,建成于 1965 年的奇葩,是用一个个预制好的的三角形结构构件,拼接起来的。 三角形的结构形成了两层表皮,外表皮和内表皮 没错,这么多片的结构件 这种看着轻薄实则高耸的建筑更需要扎实的基础: 北侧的基础,可以看到挖了多深 由两侧开始同时往上搭建,再在中间拼合: 开始建造时 快要闭合时 从一侧看另一侧 最后一片构件的完工仪式 庞然大物的落成见证了人类科技的进步 是不是很酷炫!这里要介绍一下设计这个建筑的大师——小埃罗萨里宁。他是我个人最喜欢的,把结构和形式,设计和构造结合的最完美的一位建筑师。每个设计都用非常巧妙的手法达到让人感动的效果。 所以重点来了——这个建筑牛就牛在它并不只是一个纪念性的雕塑,而是能上人的真实建筑! 很难想象设计师在构思这么一个纤细的地标性建筑时,不仅仅是为了完成高度的堆叠,还同时想把功能完美结合进去。但是萨里宁做到了。设计里用类似过山车 + 摩天轮(在那个时代很有创造性)的设施,把人送到最顶端,同时还保证人在里面不会因为车厢的角度变化而跟着旋转。 示意图 从狭窄的建筑内部看车厢 车厢内部很狭小,但是在那个年代充满了科幻感 在经历大概三到五分钟的封闭车程后(过程中只能看见建筑的内部构造和管道),就上到了拱的最顶端,细心的同学可能在之前的照片中就注意到了顶端建筑表皮上的一些开口,没错那就是观景窗。站在拱上可以俯瞰圣路易斯的整片风貌。 顶端室内场景 可以观察到的景色 经历过紧张,狭窄,黑暗,最后在高处看到的视野永远是最美的。最后再上几张效果照片: 2018/7/18 更新: 针对这种评论统一回复 任何已建成的不出事的建筑都是完美符合力学原理的,不管是悬挑,超高层还是异形,无非是某种经典结构体系或者多个经典结构体系的结合,非要说的话这个建筑应该是三角形的胜利。而这些只认识拱而以为外国专家来跟我们学拱桥的出来杠恰恰证明了自己的无知浅薄,这些人甚至无法认知这种真实高度,粗细,风阻,抗震在这个建筑中的解决有多复杂。如果高层只用抵抗重力,那方盒子往上垒就可以达到无穷远了。阻碍高层最大限高的永远是水平荷载。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