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猫应激反应真的那么常见,那么恐怖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03-18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304
    赞:
    46
    [​IMG] 猫研所,猫咪知识精准科普平台 阅读原文

    猫咪应激确实非常常见,但不是应激就会死。

    不过应激可能让猫咪生病,甚至成为猝死的导火索。

    因为猫咪是非常胆小敏感的动物,经不起吓,一次外出、一次洗澡,就有可能导致猫咪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

    一,什么是应激?

    猫的应激反应,就是猫的机体对外界及体内的各种条件因素,产生的刺激性反应、适应性反应。

    当外界有害的条件因素,持续刺激猫的机体,会导致机体分泌过量的肾上腺素,从而作用于各种器官,导致内脏器官血管剧烈收缩产生的缺血等症状,而持续刺激,极有可能导致身体器官病变。

    如果猫咪严重不能适应这个应激过程,可能会对它的身体和心理产生副反应,比如猝死。

    每只猫咪对于应激的承受程度是不一样的,社会化程度高,见过「世面」的猫咪一般更能适应,而社会化程度低,胆子小的猫咪更容易被吓到。这也是为什么,有的猫可以带出门遛弯,有的猫一出门就吓到大小便失禁。

    应激只有坏处吗?
    一定限度内的应激反应有利于猫咪应对各种变化、规避危险,可以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过度应激或长期处于应激状态则会令身体不堪重负,导致猫咪出现各种异常行为,甚至生病。​

    二,应激害死猫,不是危言耸听

    洗澡应激猝死:

    [​IMG]
    图自:闹闹和呆呆

    去朋友家应激:

    [​IMG]
    图自:闹闹和呆呆

    其实「被惊吓,吓死了(常为心脏病发作)」和「长期抑郁,身体健康出状况」的情况,在人身上也有。

    不过,两脚兽通常都还有选择的权利,当感到不适时,可以及时做出调整,进行改变。

    [​IMG]
    图自:闹闹和呆呆

    但猫咪大多数情况是被迫选择,加上又爱隐藏不适,就会让事情朝着越来越严重的情况发展。

    三,应激,有哪些危害?

    适当的应激不会对机体造成恶劣的影响,但长时间应激就会造成猫咪生理和行为上发生改变:

    ➤泌尿系统:增加发生自发性膀胱炎和膀胱炎的风险

    [​IMG]
    图自网络

    ➤ 消化系统:间歇性腹泻或呕吐、便秘、食欲下降

    ➤生殖系统:母猫出现不孕、流产,应激孕猫生下的幼崽体重偏低、增重缓慢

    ➤呼吸系统:增加上呼吸道感染的几率

    ➤ 免疫系统:身体免疫力降低或异常

    [​IMG]
    应激或免疫力低下,冠状病毒可能突变,引发传腹 图自:@李喜猫

    ➤皮肤系统:出现过度梳理毛发、过多抓挠的现象

    [​IMG]
    心理性理毛,也称「过度理毛」后台搜一下,我们有单独一篇文章科普这个

    ➤ 精神健康:长期抑郁或极度兴奋

    ➤社交健康:「社交恐惧」,出现过度警惕、不愿与人接触等表现

    猫咪应激会导致自身行为习惯发生改变、无法和别人正常沟通,严重时会影响到周围人或者同伴的生活质量。

    四,什么情况可能引发应激?

    (1)社会环境改变情况

    ➤ 新的猫 / 犬 / 人的到来

    猫咪主要靠气味识别,所以即便同居多年的伙伴,去医院沾了一身乱七八糟味道回来,也可能被认成陌生新猫...

    [​IMG]
    二胎需要隔离,正确的引入家庭 图自:@闹闹和呆呆

    ➤与猫 / 人的社会斗争

    如果猫咪平时有在客卧玩耍睡觉的习惯,那主人留宿客卧的好友,在猫看来,就可能是霸占自己领地的恶霸...

    ➤不恰当的 / 过度的触摸

    ➤ 过度拥挤

    ➤ 猫 / 家庭成员的离开,引发社交活动减少 / 变化

    (2)物理环境改变情况

    ➤ 搬进新的领地

    ➤领地变化

    外出、突然限制去往某个房间、去医院...

    [​IMG]
    强行溜猫猝死第 N 例 图自:@闹闹和呆呆

    ➤ 更换家具

    领地内突然出现的黄瓜、门框上的胶带...

    [​IMG]
    这位博主为了拍摄,拿自家怀孕的猫做实验 图自:算了打码吧,希望他已经知道错了

    ➤ 环境资源贫瘠

    五,猫咪应激时,表现有哪些?

    生理变化:炸毛、瞳孔散大、呼吸急促、心动过速、流口水、幼猫生长缓慢等。

    [​IMG]
    姿势:颤抖、尾巴贴紧身体、蹲坐在四肢上
    [​IMG]
    [​IMG]
    面部:耳朵向后或飞机耳、眼睛睁大、瞳孔扩大、胡须向后向下

    行为变化:僵直不动、逃跑、躲藏、发出嘶嘶声、喵喵叫、过度理毛等。

    [​IMG]
    [​IMG]
    应激行为信号 图自:improve international 宠医客

    六,猫咪应激了,该怎么办?

    (1)从应激原着手

    在猫咪应激时,首先要判断是否有外界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尽快找到应激原,从根本上解决猫咪的应激问题。

    ▌陌生人

    ✔ 互动时,尽量待着不动,让猫主动找你(用食物引诱)。

    ✔ 如果必须要主动接近猫,就用没有攻击意图的姿势(趴低再靠近、不直视眼睛...)慢慢靠近。

    [​IMG]
    图自:consciouscat

    ▌新事物

    ✔ 将物品放在远离猫咪的地方,可以藏起来或放在某个角落,让猫咪自己慢慢去探索,直到它认为这件物品没有威胁性。

    ▌新环境

    ✔ 环境中放一些猫用过的物品;

    ✔ 家长会影响猫咪,也要做出「淡定」表率;

    ✔ 日常护理维持猫咪之前的习惯。

    [​IMG]
    猫咪熟悉的毯子或玩具 图自:vanislevet

    (2)从行为学需求着手

    当应激原无法改变,或已经发展为长期慢性应激时, 可以通过环境丰容,一定程度缓解猫咪的应激。

    [​IMG]
    图自:improve international 宠医客

    ▌整体空间

    ✔ 猫咪需要的是垂直空间;

    ✔ 通过跳台、猫爬架、台阶,做好区域分割。

    [​IMG]
    特别针对多猫家庭,跳台越多越好

    ▌猫砂盆

    ✔ 够大,敞口,猫咪蹲进去后的视野要好;

    ✔ 够干净,及时铲屎保持干净,避免使用自带各种花果香的猫砂。

    ▌猫抓板

    ✔ 多孔,可留下抓挠痕迹;

    ✔ 稳定,垂直、水平、斜面等多种形状。

    ▌营养

    ✔ 保证纯肉食动物的蛋白质摄入,选择合适的喂食方式;

    ✔ 保证猫咪每日饮水摄入。

    [​IMG]

    ▌玩耍

    猫咪野外捕猎的成功率约 1/10,它们除了睡眠和梳理毛发,绝大部分时间都在捕猎和模拟捕猎锻炼自己。

    [​IMG]

    因此,通过玩耍消耗猫咪精力,满足猫咪正常的玩耍 / 捕猎欲望,能缓解猫咪压力,帮助解决猫咪相关的乱尿、攻击等行为问题。

    【扩展阅读】应激为什么能要命?从病生理角度举几个栗子
    器官坏死
    血液的重新分布机制保障了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变化。应激使微循环缺血持续时间过久,会导致外周循环系统衰竭而使重要器官发生损害、甚至坏死。​
    [​IMG]
    胃肠出血、胃溃疡
    应激导致儿茶酚胺的分泌增多,使胃肠粘膜缺血并导致粘膜上皮细胞能量不足,粘膜表面的「保护层(碳酸氢盐和黏液)」分泌量下降。在胃酸的作用下会发生损坏,导致粘膜糜烂、溃疡、出血。​
    [​IMG]
    泌尿系统疾病多发
    应激时由于交感神经兴奋、肾素 - 血管紧张素系统作用增强、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导致尿量减少、水和钠排出减少,引起代谢物质蓄积,还会造成代谢性酸中毒。​

    每只猫咪的性格以及生活环境不尽相同,缓解应激的方案也应该是「量身定制」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这不仅需要专业医师的准确诊断,还需要家长对猫咪情绪、行为进行仔细观察并及时反馈,以便医师能及时根据猫咪的变化进行治疗方案的调整。


    资料来源:

    [1]Mills D, Karagiannis C, Zulch H. Stress—its effects on healthand behavior: a guide for practitioners. Veterina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 Small Animal Practice.2014; 44

    [2]Gaskell RM, Povey RC. Experimental induction of feline viralrhinotracheitisvirus re-excretion in FVR-recovered cats.VetRec. 1977

    [3]Notari L, Mills D. Possible behavioral effects of exogenouscorticosteroids on dog behavior: a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J Vet Behaviour. 2011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