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ARK,西方剑术 / 字体设计 / 天文 阅读原文 简单说一下欧美的吧,欧美刀剑价格高低限似乎没有亚洲这么大,毕竟对刀剑痴迷的群众似乎没那么多,但是上了一定的价格之后他们貌似做得更专业更懂。 (一把上好的 Albion messer 要超 1000 美刀,不过这还刀刃是 CNC 加工零件是铸造的,还不是纯手工) (而 Tod 这种民间手艺人卖得更贵。。。这一把为博物馆的历史展品的仿制) 主要来说,做刀剑需要懂很多设计的细节,也要懂刀剑的演化史。很多人宣传刀剑好不好就看锋不锋利,一下能砍几个水瓶子 / 竹席之类。在专业的眼光下锋利程度其实是最不重要的指标——不锋利的话自己磨一磨不就行了。况且如果自己很喜欢砍竹席的话,磨刀也是必备技能之一。 除了锋利程度外,刀剑的重量,重心位置是十分重要的,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刀剑的手感。(反例:冷钢的早期刀剑产品以及它的训练剑) 除了重心之外还有刀剑的两个 pivot point 也对手感影响很大,这一点往往只有比较高端的刀剑才会去宣传,很多比较便宜的训练剑在这方面做得不够完善。够用,但不完美。 还有 center of percussion(振动中心?大概就是刀剑在振动形成驻波时对于最大波长不动的那两个点)的位置,这个位置决定了刀刃最佳的劈砍位置,因为在这个点上砍下去的能量最不容易被消耗在刀剑的振动上。 (某种中世纪剑的参数。下面像山一样的图为刀剑的「质量分布」) 上图中右侧剑刃上的 Blade Notes 就是前端的 center or percussion,而左边的 Hilt Notes 就是后端的 center or percussion。后端的这个一定要在手握的地方,这样打起来才不会震手。(因为这个点是振幅最小的点) 除此之外刀刃的形状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宽而扁的刀刃适合劈砍,细而直的刀刃适合刺击。从欧洲刀剑史上来看刀剑从中世纪中期开始就有越来越注重刺击的趋势,尤其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 Rapier 和 Smallsword 为止几乎抛弃了劈砍。因此很大程度上刀刃的形状也就代表了刀剑的年代,这也就决定了刀剑上其他零件的风格。 刀剑的材料也很重要。欧洲刀剑一般来说就一种材料:(经过热处理的)高碳钢。从中世纪晚期开始欧洲人民点开了高碳钢以及相应热处理技术,造出来的刀刃其实就是个直的大弹簧。与日本那种夹钢相比结构简单,强度大,但劈砍容错率小。这种钢材屈服强度极高,和现代工业中的弹簧类似,自身受力之后会通过弯曲来阻止自己断裂,但正是由于会弯曲的特性劈砍时如果角度不正就会严重影响劈砍性能,但日本刀就不太会这样。 一些高质量钢材中会加入铬等元素达到一定程度的防锈功能,但是总体而言还是需要用油保护 也有玩「大马士革」钢的,不过玩得比较少。在当时钢材提纯难度大的年代花纹钢能提升一定的性能,但在今天已经没有力学优势了,不过看着很漂亮。在历史上欧洲主要使用花纹钢的是比较早起的维京剑(公园几世纪)以及比较现代的军刀(19-20 世纪)。不过花纹钢的剑也不是乱来的花纹,尤其是早期的维京剑,人们掌握了准确控制纹路的方法,制作流程十分复杂,往往需要把好多钢锭以特殊的组合方式锻打在一起才能达到控制纹路的效果。 除此之外刀剑的装配工艺也不容小觑,从传统工艺上来讲有三种装配方式。一般都是刀剑的护手和刀柄的木头中有洞直接从剑刃后面的那个把子里穿过去最后用配重封上。配重封上可以用螺丝,配重自身也可以是个螺帽,同事也可以加热金属永久封上。(这种方式没有中日刀剑那种装配方式强,因此 19 世纪也有人定做军刀按照亚洲的方法固定) 但不管怎样装配只要要达到剑的不同配件之间要紧固,不能松动。很多高质量的刀剑都是过盈配合。(反例:冷钢) 总体来说能挖的坑很多,绝不是打一个刀片磨一磨就能出来的。 最后给大家附上我整理的欧洲刀剑发展史以及欧洲刀剑的大致制作流程。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