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一,UNISKIN优时颜 阅读原文 世界著名的诺贝尔奖有一些在后来也被证明是错误的,可以说是对整个科学界的「打脸」了。 1926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授予 Johannes Fibiger,他发现了「导致胃癌的寄生虫」。 在最早的时候人们认为癌症的发生是自然的,并不存在外界的因素。而 Johannes Fibiger(菲比格)通过实验发现一种寄生虫能够引起老鼠胃癌的发生,第一次提出了癌症是环境影响的学说。在 1926 年为了表彰他对于癌症和实验医学的突出贡献,他被授予了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 Johannes Fibiger(菲比格) 然而在菲比格过世后科学家慢慢发现他的结论并不正确。 在 1935 年,Richard Douglas Passey 等人发现这种寄生虫其实不引发癌症,菲比格可能是把一种非癌变的组织误以为是癌症了。这个理论在 1937 年被 W. Cramer 的实验所证实。 1952 年,Claude R. Hitchcock 和 E. T. Bell 进一步证实菲比格看到的「癌症」实际上是维生素 A 缺乏所导致的,通过对比当时实验老鼠的食料也进一步证实了这点。到此科学界基本认定 1926 年的诺贝尔奖颁布给了一个错误的实验结果。 更重要的是当时日本科学家 Katsusaburo Yamagiwa(山極 勝三郎)其实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他的实验是用煤焦油刺刺激兔子从而导致了癌症的发生,而且这个结果和长期烟囱清理者发生癌症的观察是一致的,并且在后面的反复实验中也得到了证明。 这就相当于有人用正确方法做出了正确结论,但诺贝尔奖却给了用错误方法得出的错误结论。 Katsusaburo Yamagiwa(山極 勝三郎) 1948 年,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发给 Paul Mueller(米勒),表彰 DDT 的发明 米勒因为对于植物的热爱选择了植物学作为自己的专业,也是因为植物保护的动力让他开始合成杀虫剂。在当时杀虫剂要么是自然提取物,价格昂贵;要么是毒性很低的合成物,效果不佳。在失败超过 349 次,终于在 1939 年米勒成功合成了 DDT,确定了它极佳的杀虫能力。 Paul Mueller(米勒) 很快米勒所在的公司就把 DDT 产品化了,人们用 DDT 来杀灭农业中的害虫以及环境中的蚊子。DDT 由于无色无味,功能强大,非常受到当时人们的欢迎。很多人都直接把 DDT 喷涂到自己身上,在城市中也大量地应用,就像现在的晒水车一样。世界卫生组织也应用 DDT 尝试消除疟疾,虽然一开始颇有成效,疾病传播源的蚊子基本被灭绝,然而很快耐药蚊子出现疾病卷土重来。 但很快反对的声音就到来,其中影响最为广泛的卡尔森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书中阐述了杀虫剂对于环境的重要影响和危害,本书成为畅销书,也引发了美国的环境保护运动,而 DDT 就是首当其冲的杀虫剂。 后面越来越多证据显示 DDT 对环境和人类健康影响巨大。DDT 导致各种鸟类的蛋壳变薄,降低孵化率和种群健康,并最终造成种群数量减少。DDT 还会影响人类的内分泌系统,大大降低精子质量,母亲如果接触 DDT 还可能引起婴儿畸形。 20 世纪下半叶,各个国家纷纷出台禁止使用 DDT 的法令,一个诺贝尔奖成果,最后被验证为是对身体有害的有毒物质。 1949 年,还是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颁发给 Walter Rudolf Hess 和 Antonio Caetano de Abreu Freire Egas Moniz(莫尼斯)。前者主要是发现了间脑的功能,而后者则是表彰了大脑「额叶切断」的治疗性效果。 对,你没看错,是「额叶切断」。这还要回到 1935 年,当时莫尼斯去参加一个学术交流会,从那里得知另外两位研究猩猩的学者在对两只名为 Becky 和 Lucy 的猩猩进行了大脑额叶切除之后,猩猩本身在行为上发生了改变,对刺激的反应变得更为轻微了。在问答环节,作为医生的莫尼斯就在了解这样的措施能否应用在人身上。而在短短的 3 个月后莫尼斯就开始了尝试。 莫尼斯 虽然莫尼斯的大胆举动让他成为前额切断术的发明人,但把这个手术变成大规模使用的另有其人,是美国医生 Freeman,他发明了 Transorbital lobotomy,也就是经过眼球的前额切断术。手术很简单但看起来很渗人。医生手持冰镐和锤子,先麻醉病人,然后一手将冰镐经过眼球插入大脑,然后用锤子敲打插进大脑,然后以眼球为圆心旋转小半圈,就把前额切断了。 经过眼球的前额切断术 这种手术还宣称方便、快捷、安全并且效果好。但经过历史的证实这种手术的结果是复杂的,并没有证据显示它能够改善病人的精神疾病,反而各种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手术死亡率也非常高。但在被禁止之前已经有超过 10 万人经历了这种疯狂的手术,手术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在 21 世纪早期有不少呼声要求收回这项诺贝尔奖,因为这是奖项历史以来「令人震惊的错误」,但这些提议都遭到了委员会的拒绝,因为他们认为评选过程是符合程序的,问题来自于时代认知的错误。 我们可以看到即使是科学界最为权威的诺贝尔奖也有屡屡自己「打脸」的时候,但其中的错误有的影响不大,比如菲比格的得奖,虽然结论不完全正确但还是大大推动了癌症研究的方向。有的对人类有巨大的贡献但最后被证明并不是最合适的解决方法,比如说 DDT。而有的只能说带来了灾难,比如前额叶切断术。 但科学便是如此,它的发展必然伴随着不断地「打脸」,这个观点我在另一个回答也阐述过: 如果现实中出现刘慈欣《朝闻道》中的真理祭坛,你会走上去吗?为什么? 所以,打脸就打脸吧,只要保证不造成社会的伤害,有时候打脸是历史必须的发展过程。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