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嘉毅,只谈表演,不聊八卦 阅读原文 这个问题被邀请了好几年,一直不知道该如何下手,直到看了下面这一篇文章: 编剧宋方金“卧底”横店带回一线实录: 表演,一个正在被毁掉的行当 看完文章,我唯一可以相信的是,剧场和舞台永远不会背叛表演。 戏剧在 20 世纪逐渐式微,毫无疑问是影视带来的冲击。如果说之前对于“模仿生活的表演”的争议还是戏剧界的路线之争,镜头的出现便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戏剧穷尽所能也只能“像真的”,而镜头里的东西,它就“是真的”。 我们永远困囿于每晚这畔不超过千人的大房间里,而影视早随着电波传遍全球。 舞台上只能陈设肉眼可见的道具,来回不过几人踱步言语;而影视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制造更刺激的,绚烂的,超越直觉的视觉奇景。 然而,在绕了一大圈之后,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个现状:影视在技术发展中,逐渐降低了对表演的依赖,而戏剧在兜兜转转过后,又回到了以表演为本。 舞台上的演员无处可藏:他们没有替身,没有特效,甚至不怎么爱用麦克风,只能用自己的身体和情感,在几小时内吸引你的注意力。 舞台也从来不会强迫你的视线:没有导播,没有剪辑,也没有广告,除了偶尔的暗场和上下道具,就只有演员通过表演来左右你的注意。当然,我的一大乐趣就是看没有台词的演员,他们不是舞台的中心,但他们仍然活在台上。 舞台永远是独一无二的:哪怕是同一出戏,同一批演员,同样的状态下表演,你每一次看到的表演都必然有些微的特殊性,和你同坐在剧场内的人也永远截然不同。 拿文学类比,大部分的影视产品属于通俗文学,而戏剧大体上还是在探索严肃文学的边界。它的审美阈值会逼退一部分人,但是它的审美区间整体上是偏高的。 然而,身在行业中,一直都有大把人在讨论:戏剧和影视结合会怎么样?戏剧和 VR 结合会怎么样?戏剧是不是一定非要坐在剧场里? 不是不可以,也逐渐开始有了不错的尝试,但都把戏剧想得太简单了。 当你走进剧场,90% 的信息毫无疑问是靠视觉和听觉带来的。演员口中的台词,舞台上行进的调度,灯光音效和舞美精准的配合,构成了最基础的审美体验。 而另外的 10%,你可能不会下意识地觉察到,但它们戏剧不可被取代的最核心要素: 这不是一种玄学,如果你进入过剧场,仔细想想有没有过这样的几种体验: 1. 当演出进入高潮段落,似乎所有人的呼吸都开始焦灼。这不仅仅因为你的内在情绪和心理暗示,也是因为空气中微妙的二氧化碳浓度提高,离开这里便感受不到。 2. 当主角在进行巅峰表演,全场的心跳仿佛趋向一个频率,台词和音乐除了听觉更带来振动,你的身体跟随着振动发生反应,而不简单是你的意识所驱。 3. 你时常觉得,你和舞台上的角色情感越来越趋向一致,你以为是他改变了你,但更多时候,是你改变了他。一切的现场表演,观众才是那个最重要的因素。 而如果你曾经也登上过舞台演过戏,我相信你和我一样,永远也忘记不了面对观众席时的感觉:你是君临这个空间的王,你的一举一动能改变整个空间的力场,你不再是你自己而是世间万物,所有的眼神从黑暗中向你只投射一个信息—— 打开我,进入我。 我每次都说,剧场的“场”翻译的极为精妙,因为它确实有一种类比力场又或是磁场的“场”,如果你不"在场”,便永远无法体验到戏剧真正的奥秘。 只要“在场”没有办法被科学完美地模拟,戏剧就永远是所有表演的王。我们还不会使用文字,指挥围着火堆跳舞的时候是;我们拿着一个小屏幕就能获知全世界的信息,不出门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的时候也是。 不止戏剧,一切现场艺术,在目前可认知的技术范围内,都无法被取代。 它们一点也不古老,它们永远随着人类一起成长。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