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chen在荒野,Climber、户外作者、向导、同名公众号 * 拍摄上面这张照片时,我站在铁栏杆内,眼巴巴的看着这两名登山者在白雪覆盖的山脊越走越远,不远处照片没拍到的地方是欧洲最高峰——勃朗峰在清晨的阳光褪去薄纱一般的雾气。 那时的我,虽然歆羡但没有勇气想象未来有一天自己也会去做这样的事,想过自己会在户外走这么远、爬这么高,也祝福大家勇敢的去想象自己、探索更广阔的世界。自己的界限和极限永远是自己划的。 / 万事开头难,特别是离我们城市生活感觉遥远的户外运动。没人带,找不到组织,危不危险,适不适合,不知道如何下手… … 往往都是困扰着想要尝试的爱好者的障碍,那我们就来说说。 首先,户外领域十分广阔,大致分为我们常见的两类: 【山地运动】从健走、露营、徒步、越野跑、攀岩、高山攀登、定点跳伞、高山滑雪… … 【海洋运动】自由潜、水肺潜水、冲浪、风筝冲浪、航海… … 任何一项户外运动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简单的体力活动到精益求精的难度技术和体力兼顾,从低风险环境到高风险环境的分析掌控,从入门走向高阶。 比如:城市夜跑,发展到马拉松、越野跑;短距离城郊健行到长距离的荒野徒步,再到高山攀登;高空跳伞,走向飞鼠装的定点跳伞;滑雪场滑雪走向高山野雪等;室内抱石攀岩到野外运动攀再到野外传统攀,再到高山岩石攀登。 在 Joshua Tree 攀岩 一个人可能喜欢多个运动,这些户外运动可能交叉合并。 比如:滑翔伞可能和滑雪合并成从山顶下降的滑翔滑雪,或高山攀登登顶后的定点跳伞。又比如,Dean Porter 的徒手攀岩 + 定点跳伞… … 实际上喜欢并接触户外运动一定时间后,大部分人都会有其他的爱好。我身边的攀岩人,同时喜欢滑雪、自由潜和桨板的不在少数。 沐浴在清晨阳光中的阿尔卑斯众山峰,站在法国望向意大利 真正开始之前,你需要问自己: 我对什么感兴趣? 喜欢什么运动?想达到什么样的水平?目标有没有和其他运动交叉?等等 这样,从起步开始,理想情况下,我们能做出很好的选择和规划。 以雪山攀登为例: 基础部分是徒步、露营 逐步学习更高层面的技术:攀岩、攀冰组成的混合攀登,高海拔适应,冰川行走和救援,绳索的使用等等。 指南针峰下等缆车。左边一群是吃瓜群众,右边四个是登山向导带着爱好者。 如果尚不清楚自己的兴趣点具体是什么,不妨从徒步开始。 山地运动类大都从徒步开始,或离不开徒步。 更进阶的其他户外运动也都需要使用徒步和露营的经验知识。这个基础运动既可以作为支持其他更高阶的一部分,徒步到达活动地区,也可以在路上不断去适应户外环境,熟悉自身的体力和加深对自然、运动的认识。 徒步是一个相对低门槛、低体力技术要求、低成本、容错率较高的户外运动。 徒步不仅仅是磨练,也是享受。意大利南部沿海的徒步线路,有时行走在海岸的山崖上,有时穿过翠绿的葡萄园。 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选择循序渐进,甚至不需要专门花钱去参加户外课程,自己可以一步一个脚印的、安全有效的提高。 当然,耗时可能会比直接交钱学习的时间更长。但依靠身体力行、自己碰壁学来的往往比老师手把手教的更扎实。而且,如果日常在城市中能够进行技术类技能的学习(如:放学、下班后去岩馆练习,周末去户外野攀),这个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a.山野入门及晋级:熟悉户外、熟悉自己、熟悉装备 毫无户外经验的初学者,可以慢慢从低海拔、短距离徒步尝试开始,逐渐根据能力的提升、经验的累积,过度到低海拔长距离、大长线。 国内走走自己城市临近的短途线路,2~3 天,沿途有人烟,遇险能随时后撤,尽量避免走用石阶规划好线路的风景区。 随后,转变到稍微简单、只需要体力和基础知识的长线,涉及爬升、下降和露营。一边锻炼熟悉自己的身体极限,一边熟悉户外装备和品牌的使用。磨练负重长时间行走能力、徒步节奏调节、规划线路的能力、打包能力、突发事件应急能力等。如:香港龙脊和麦理浩径、太平洋山脊线的分段线路、挪威峡湾的各种徒步线路等等。 (阿尔卑斯山区有丰富的徒步线路,从当天往返的短线,到一个月都在路上的长线,从林木线一下的健行,到雪线以上的冰雪行走都有。每次去都不想回来,徒步的天堂啊~) 完成这一项,下一个:高海拔户外经验。 由于缺氧、高寒,海拔会对身体、精神思维、行动能力等有多多少少的影响。 高山病可以十分危急到引起肺水肿、呼吸困难,判断力、协调能力降低,从而产生生命危险,也可能导致呼吸窘迫、头晕眼花等次危急不适,大部分会随着降低海拔而减轻。 高寒是另外一个可能的危害,局部的寒冷严重会导致组织坏死,早期众多登山家往往冒着失去手指脚趾的可能进行攀登,而全身性的失温更是洪水猛兽。 [ 高海拔适应 ] 在英语中是一个单独的词语:Acclimatization,在户外也是一个基础技能。让身体平稳的过度和习惯缺氧的环境,提高机体的耐受能力。 在四姑娘山双桥沟攀冰 很多人对高反有误区,并不是上次没有高反,下次就不会发生,也并不是经历过高反,就一定还会再次出现,高反不仅仅因人而异,而且也和海拔的升降、现阶段身体状况、旅途的睡眠质量等众多因素直接和间接的关联。 最有效的对付高反的方式是:熟悉自身对此适应和反应的正确过程,建立起相对的改善机制。 一定要时刻监测自己和同伴的身体状况,有节奏的低强度运动,保持温暖,做好防晒,不可以掉以轻心。这也是为什么,高海拔徒步放在有一定的徒步经验之后尝试。让自己身体逐步适应高海拔的活动节奏,学会应对高海拔的户外状况。 可以从稻城亚丁这样洛克线中的高海拔小长线,过度到长线。用四姑娘山区的几条沟适应海拔,十分可行,在季节天气吻合的情况下还可以一同尝试长坪沟穿越毕棚沟、冰攀或大、二峰的攀登。梅里雨崩、库拉冈日也是经典的入门级高海拔路线。 转山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由于大部分线路祖祖辈辈的藏人都在前往,安全系数相对较高(但不一定难度就低),来往都有人烟,可以考虑如川西的神山。再逐步转向带有恶劣天气和地理复杂陡升陡降的,如贡嘎环线、卡瓦博格、冈仁波齐、洛克线、珠峰 EBC 环线、安娜普瑞纳 ABC 环线等。 理想的徒步晋升顺序: □ 短线、低海拔、简单气候、轻装 □ 长线、低海拔、复杂气候、重装 □ 短线、高海拔、简单气候、重装 □ 长线、高海拔、复杂气候、重装 根据自身的情况和假期进行调整,缩短或者增加其中的经验。可以在拥有一定程度的经验后,将技术学习加入到户外行程的后半段。 户外运动始终伴随风险,建议循序渐进的了解自己的能力、体力极限,同样也了解自然。 在网上结伴、和陌生人去户外徒步,我不太认同。如果邀约一起在城市中观光我都觉得不保险,在一个环境更加不能出错的地方,很难去信任一个不认识的人。而且,大部分人还会因为有同伴而产生一种依赖的错觉,前期的准备功课不充分。 对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在户外很重要。 徒步穿越无人区? 之前有人问过我对穿越无人区的看法,我持保留意见。 值得肯定的是,能够经受住这样长征式、跋涉式行走的爱好者们令人敬佩。 我自己常常徒步,从低海拔山地到高海拔雪原,从热带海岸到深远内陆... ... 但是从未严格意义上的徒步无人区,以下只是我个人的浅薄见解。 徒步是在横向的爬升、下降或平移的运动,相比越野跑的快速,它更加需要耐心、更加缓慢,能够更充足的体验旅途中的一切,地形的变换、道路的状况、天气的转化等等。同样,正因为缓慢,也可能在同一个景致中行走数天,它是枯燥的和艰苦的。大部分徒步无人区的人要受得住这份艰苦和枯燥,还要经得起可能遇到的沿途危险的考验。对前期的准备能力、物资的管理能力、线路规划和导航能力等,都是硬性要求。 甘肃地区的戈壁,深处通向无人区 既然叫无人区,也就表示大部分的行程遇不到人,也许不会是全程,但起码,相隔几天或更长距离才会有人烟。这也就表示一旦遇险,从外界获得的资源和救助有限,基本靠自己。 但另一方面,即使如此,回头对比一下高山攀登、洞穴潜水等活动,徒步本身所要求的技术成分在户外运动中并不算很高,更大的危险来自于“无人区”这三个字。 徒步穿越无人区,更多是心智和单一体力活动的锻炼,(除了导航能力外)低技术含量,不停重复行走,大量时间的消耗,收获的技能经验范围有限,却时刻伴随着失联、失温、迷路、甚至死亡等超高的风险… …枯燥的纵向横移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不如攀登来的让人满足,这也许是为什么徒步无人区的人寥寥无几的原因。 徒步穿越无人区无疑是一个不错的人生体验,我相信经历过会受用终身。但是,并不算一个高效的、较为稳健和安全的晋级之路。 b.技术类攀登 完成基础徒步的山友,通常会向技术类攀登晋级。 攀登,只是高山攀登技术中的一个方面,我们不仅想要登顶,目标是从山野中全身而退。所以,识图定位、野外急救、山地&冰川救援等等,也是重要的部分。 初级雪山主要涉及高、低海拔徒步和冰雪行走,不特别需要攀爬技术和高技术含量的装备,或者需要可以由领队代替完成。最有名的入门级就是 4000 多米的四姑娘山大峰、二峰。那玛峰,雪宝顶、阿尼玛卿近几年也是热门。 四姑娘山大峰登顶中 这类山峰都可以找专业的户外俱乐部或者登山学校组织的登山活动带队,同时涵盖一部分攀登涉及的基础培训,少则几千,多则几万。但组织方会提供装备建议、租借,甚至包括在整体费用中,也代办登山证,某些山峰个人申请会十分困难。 这类活动的组织方,有以下: 中登协登山、成都领攀登山培训、川藏登山运动服务有限公司、自由之巅等。我没法给与建议,自己充分了解和斟酌后,再做决定。 技术型山峰,晋级的最好方法是:系统的了解技术知识。学习如何结组、保护、雪崩评估、混合攀登、地图使用、雪地行走 / 制动等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该花的钱还是要舍得花,特别是这样高风险的户外活动,命只有一条。 比如小有名气的半脊峰,便属于晋升级冰川型山峰。5000 米以上有丰富多样的冰川,十分适合登山培训,适合有初级雪山攀登经验的爱好者。上面的组织者名单中,技术性雪山也是它们的业务范围。 不建议完全户外的小白跳过徒步、直接参加登山俱乐部或户外学校组织的登山课程。这类活动一来并不便宜,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都有,从未尝试过户外运动,一下投入太大,万一改变心意,损失不小。 而且,如今,中国的户外行业发展刚起步没多少年,不是所有从业的团体和人员都十分规范、有责任心,不熟悉户外的朋友直接一次性把生命安全交到别人手上、进行自己没有了解、没有足够知识和经验支撑的高风险运动,是一个十分不妥当的事情。 海拔不完全代表难度。 北美华盛顿州国家公园的几个火山型雪山,海拔在 3000~4000 米左右,技术上却需要丰富的冰雪知识。 四姑娘山中的大峰(5038m),对技术要求很低,只要天气允许、意志较强,即使户外经验为零的一般人,在向导的带领下也能顺利登顶。 然而,相差一千多米海拔的幺妹峰(6250m),北坡却有着 99% 的登山爱好者望尘莫及的高难度的冰攀线路。 在城市中的日常生活,也要利用起来。 找到组织,提高技能。 在校的学生,参加户外的登山、攀岩社团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有条件的话。 离开校园的社会人,搜索一下当地的岩馆和户外俱乐部,去室内攀岩、攀冰、熟悉绳索和技术装备的使用、和爱好者交流、提升登山所需技能。 磨练身体、技术和意志,结交同好。这也算是找到了组织,进入了户外爱好者的小社群,十分容易获得户外品牌活动和户外资讯。 出发户外前的提能适应。可以先一步在城市中进行,针对有氧、耐力、负重等进行提高。周末去山野中做针对性的短期训练。 网络发达,丰富户外资讯。虽然身体未在山野,但关注自媒体平台和户外品牌频道,获得更多户外的新闻和文章,让心灵先一步在路上。 如,偏娱乐性的:《徒手攀岩》的 Alex Honnold 和《黎明墙》的 Tommy Caldwell,谁比较厉害? 或,严肃的:他们宁愿丢掉生命,也不坐直升机上去。 或,专业的:户外爱好者需不需要野外医学培训? 其他运动也是相同的道理。 滑雪场滑雪入门很直接,自己带上装备去滑雪场练习就行。 优质的降雪主要位于中国北方,如新疆、哈尔滨、吉林等地。海外稍近的国家,是日本和韩国,朝鲜滑雪十分经济,就看你敢不敢去。加拿大和北美也是不错的选择。 图片来源于网络 欧洲的阿尔卑斯山区十分推荐了,无论是法国、意大利还是奥地利,都是特别好的天然雪场,但是贵是没的说,天高路远,去一次就尽量能滑个一两个星期最好,这样进步特别迅速。 有点预算的小伙伴,可以在前几天请教练指导一下基础知识,过度到能够滑行不常摔跤,就可以自己提升了。 冲浪,冲浪!!! 被虐、暴晒、呛水,一边见识自然庞大的力量,一边被折磨得很开心(雾) 详细的文章传送门,在这里:教练,我想学冲浪!在巴厘岛冲浪!! 其他户外运动也可以寻求差不多的路数: 由浅入深,慢慢探索自己的爱好、确定心意,分阶段投入时间和金钱,无论是在技术上,还是装备上,分配好去户外时间,有效利用城市生活。 另外,多说两句自然保护的理念:在户外,请坚持对自己、自然环境和带出去的物品负责。 能够靠自己的双脚行走、背负自己的装备,就尽量不请挑夫或马帮(频繁的、大群马匹骡驴通行,吃食、踩踏、粪便都会对沿路的植被造成不小的伤害); 坚持将一切自己的垃圾在户外运动结束后带出山野,无论是塑料制品还是瓜果内核。除非十分确定有人回收在户外的垃圾箱,不然最好自己将垃圾背回城镇。在回程时也尽量清理偏僻高远山区的垃圾; 为协作让路,下山的给上山的让路、路况好的一侧给不好的一侧让路… … 这些都是户外不成文的规定,更多更详细的信息请参照无痕山林原则 LNT(Leave no trace)。 NEXT出门左转,阅读延展: Chenchen 在荒野:户外活动,袜子怎么挑选? Chenchen 在荒野:他们宁愿丢掉生命,也不坐直升机上去 《徒手攀岩》的 Alex Honnold 和《黎明墙》的 Tommy Caldwell,谁比较厉害? Chenchen 在荒野的文章皆为个人原创,请勿在未经作者本人允许情况下私自转载和发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