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岛岩心,复旦交大、哥大等高校学子共创平台,专注年轻人心理支持。 阅读原文 吃播肇始于韩国,是指网络博主通过直播平台或短视频平台展示其食用巨量美食的过程。2014 年底,吃播逐渐在我国兴起,以密子君、大胃 mini、大胃王朵一、大胃浪胃仙等为代表的头部大胃王博主掀起了国内吃播的狂潮。作为一种新型视频传播形态,吃播具有即时性、低门槛、注重感官体验和猎奇挑战等特点。而功能日益丰富的直播平台、产品不断创新的视频网站,也为“吃播”的发展奠定了传播基础。 但吃播文化虽盛行一时,却屡遭批评。首先是畸形的饮食文化,暴饮暴食传递的是一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一点今年早些时候中央就点名批评过);其次是有损主播身体健康,多数主播会在吃播结束后进行催吐,这对身体危害极大;三是浪费食物;四是越来越多的博主为了博眼球、吸引流量,开始挑战一些新颖食材,比如仙人掌、象拔蚌,或采取大胆的食用方式,比如生吃,这在满足部分观众猎奇需求的同时,也助长了“审丑文化”。 那么,既然吃播“风评”如此不好,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喜欢看吃播呢? 下面我们试着从受众心理角度出发讲讲吃播盛行的原因。 1. 猎奇窥私心理 猎奇心理可以理解为人们对于自己尚不熟悉或比较新奇的事物所表现出的一种好奇感,以及急于探求其奥秘或答案的心理活动。 “吃播”是一种形式新颖的舶来品,人们对于这一新潮文化的好奇,是“吃播”迅速走红、吸引大批观众的主要原因。此外,大部分主播以“能吃”闻名,不少观众也是抱着对他们饮食极限的好奇心来观看的。 更有一些女主播,虽十分能吃却纤细苗条,姣好身材与巨大食量所形成的反差,能够充分激发受众的好奇心理与探索欲望。早期的主播多是在自家电脑前进行“吃播”,通过镜头,他们日常的生活环境、自然的居家状态得到真实的展现,无形中也满足了一些受众的窥视欲。 2. 寻求陪伴心理 心理学有个名词叫社会临场感,是指在利用媒体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一个人被视为“真实的人”的程度及与他人联系的感知程度。有研究认为,社会临场感能够描述人们借助媒体对他人的感知,能够促进虚拟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互,增强归属感、减弱孤独感。据报道,目前我国“空巢青年”人数已达 2000 万,他们大多远离家乡,独自在大城市打拼。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消费主义盛行、生存压力递增,孤独、焦虑、疏离等情绪成为当下青年群体正普遍经历并将长久持续下去的心理体验。“吃播”这种“陪伴式饭局”营造了较强的社会临场氛围,从单纯的影像载体变成了重构人与人社会关系的中介。人们在观看“吃播”的过程中,得到了主播的实时陪伴,有一种真的和朋友一起吃饭的陪伴感个满足感,社会临场感的真实性大幅度提升,由此弱化了个人孤单压抑的情绪。 3. 社交满足心理 社交活动通常是双向开展的,“吃播”在满足主播社交需求的同时,也为在生活、工作等方面承受了巨大压力的观众提供了互动、娱乐的渠道。通常来说,“吃播”有在线直播以及视频录播这两种形式。直播形式中,观众可以发送实时评论和主播交流,且聊天范围也不局限于食物本身,这种互动就像在饭桌上和家人朋友的聊天。 同时,主播会对观众的提问予以回应,会根据观众的反馈调整自己的言语和动作。而在观看非直播形式的视频时,观众可以通过评论、弹幕等方式表达自己的心理感受与意见建议,也可以从其他评论或弹幕内容中找到心理安慰、情感共鸣或情绪发泄口,从而形成“评论互动”或“弹幕互动”。 另外也有人认为主播长得好看,既有“美色”,又有美食,非常养眼。 4. 寻求解压心理 人在疲劳、压力大时,通过看综艺、电视剧等内容简单的节目减压,吃播也属于这类减压节目。“此外,吃播播主通常不说话,节目中大部分声音是他们的咀嚼音,类似白噪音。”人完全没有任何感觉时,并不是最放松的时刻,反而在适度的感官刺激下,人会比较舒适,白噪音的机理正是如此。在单调的声音环境中,无需动脑,又有一定刺激,有助于放松。 5. 寻求鼓励心理 有的网友可能本来不想吃东西,或胃口不好,通过看到主播们面对一桌丰盛的食物大快朵颐,观众或许受到影响,也会多吃一点。 6. 镜像体验心理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认为,处于观察角色的个体看到其他个体的相同行为时,其镜像神经元(细胞)就会产生“镜像记录”的作用,好像处于观察者角色的个体也在执行该动作一样。当看到别人的情感状态时,镜像神经元也会被激活,产生情感镜像机制作用,促使我们体验到他人的感受。 食欲是人的基本欲望,在观看他人“大快朵颐”时,观众基于主播的行为表现所进行的观察、体验以及所产生的参与感,会让他们觉得自己好像也在从事这一活动。看到主播吃得很开心,观众自己的胃口仿佛也得到了满足,拥有了相同的情绪体验,也就产生了“代理饱腹感”,获得心理快感。 7. 虚拟代偿心理 虚拟代偿是指个体在追求某种东西却因种种原因不可得即欲望得不到满足时,便主动寻求其他代替的途径及方式,以变相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的心理。也叫“替代性满足”,来自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心理学。 在观看“吃播”的网民中,有的观众可能出于对瘦的追求,正在节食减肥,有的观众可能因心情低落或身体原因,毫无胃口,有的观众可能因条件限制,在此时此刻吃不到想吃的食物。这种情况下,观看“吃播”就可以满足他们被抑制的食欲,排解自己想要吃东西的欲望,在心理上完成进食过程。如此,既能体会到吃的愉悦感,又不用担心会造成负面后果和不良影响,这是对潜意识里的欲望进行发泄的一种方式,更是代偿心理需求的一种体现。 最后想说的是,“吃”是生活,而吃播不是。 就吃这件事而言,它其实是非常有生活气息的活动。无论是做饭还是吃饭,都会让人感觉到生命的活力,这会给人带来积极的情绪。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这种方式去放松是完全没问题的。但如果用大量的时间去看吃播,可能会阻碍一个人真正解决和面对自己的问题。比如,一个人感到孤独、寂寞,甚至有些空虚,那么他真正要解决的是,反思自己的生活目标,去充实自己的生活,而不是看直播来消磨时间。 此外,看吃播的代偿效应,也会带来副作用。比如,有人为了控制体重,想通过看吃播这种方式来控制食欲,这或许能起到一定效果,但也是有风险的。可能会适得其反,越看别人吃,自己越想吃,越难控制住食欲。 因此要合理控制在吃播上投入的时间和金钱,不能沉浸在吃播的温柔乡无以自拔。 以上~希望大家都能吃嘛嘛香健健康康呀~ 参 考 文 献 [1]李博儒.吃播的观看动机与吃播对观众的影响相关性分析[J].国际公关,2020(04):13-14. [2]田荣.使用与满足理论视域下的吃播受众心理探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0(06):71-72. [3]马晓静.从用户心理分析吃播乱象[J].新媒体研究,2020,6(02):53-54. [4]王爽,胡晓娟.传播心理学视域下的“吃播”现象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9,10(09):31-32+38. [5]陈禹毅.从受众心理分析“吃播”盛行原因及冷思[J].电视指南,2017(19):3-4.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