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一部电影(电视剧)中配乐有多重要?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04-15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93
    赞:
    46
    [​IMG] 宗城,写小说的。 阅读原文

    好的主题曲或配乐是一部剧的点睛之笔

    小时候我生活在广东,香港 TVB 剧的配乐是我的心头好。我专门在歌单里建了一个配乐库,收集自己喜欢的配乐,其中就有 TVB 配乐。TVB 配乐有不少原创曲目,这是被一次官司逼出来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由于商业原因,IFPI (国际唱片业协会香港分会)和 TVB 打官司,禁止 TVB 用其旗下所有唱片公司的唱片及音乐资料,TVB 的配乐资源出现危机,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电视台决定重用本土音乐人,以黄霑、梁迪、胡伟立、陈国梁、黄修文为代表的一批音乐人扛起原创,不但使 TVB 熬过难关,还创作出一批脍炙人口的音乐作品。

    提到港剧,不能不提到金庸武侠剧,金庸武侠剧不乏名曲,几乎撑起港剧经典音乐的半边天,这当中,黄霑的音乐是桂冠上的明珠。一首《沧海一声笑》,唤醒千古文人侠客梦,黄霑的词曲潇洒,旋律一出,就如同身在江湖,看那醉侠豪放,锄强扶弱,仗剑天涯。他的歌曲意境远超一般流行乐,代表了港剧音乐的最好水准。

    小时候看剧的习惯培养了我对音乐的敏感,很多时候,一首好的主题曲或配乐是一部剧的点睛之笔。比如日剧《昼颜》,它的主题曲《Never Again》的旋律本身就是一个故事,描绘出一个家庭主妇的出轨历程。又例如《大宋提刑官》的片尾曲《满江红》,它可能是千禧年后最让人激动的一首国产剧片尾曲,完美地呈现出《大宋提刑官》的精神世界,一句“社稷安抚臣子心 / 长驱鬼魅不休战 / 看斜阳照大地阡陌 / 从头转”映射出中国士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慷慨与悲凉。

    有许多配乐往往是导演从其他作品那里听来的,移花接木,却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像历史政治剧《大明王朝 1566》,该剧的配乐大量运用了卡兰曾卓、萨蒂、肖邦等人的曲子。如第十八集李时珍在海瑞家中帮其母诊病,背景音乐正是萨蒂的名曲《Gymnopedie No.1》(又名《裸体歌舞》)。Gymnopédie 音译为吉诺佩蒂,直译为“裸体歌舞”,源自古希腊人祭祀太阳神的祭典,意为“年轻人赤裸着身体在神殿前献上神圣的舞蹈”。而第四十五集,裕王背嘉靖时的配乐,是卡兰卓曾(Eleni Karaindrou)的《哭泣的草原》(The Weeping Meadow),第六集海瑞与王用汲交谈,则用到了肖邦降 E 大调夜曲,不过旋律上有所改动。

    配乐的民族性与“中体西用”

    张黎大胆地在历史剧中运用西方音乐,这在《大明王朝 1566》上映初引起了一些争议。过去,观众听惯了中国风式的配乐,西方古典乐频繁插入历史剧,让他们有些不习惯。但也有观众支持这种尝试,认为如果抛开先入为主的“西方”和“中国”之分,这些配乐的运用并无不妥。其实观众只要回顾张黎的作品,比如《走向共和》《中国往事》《人间正道是沧桑》,就会发现他经常使用卡兰曾卓等作曲家的音乐,他的历史剧里有深深的南欧影子。

    但在《大明王朝 1566》片头和片尾曲的选用上,张黎走的是偏中国古典的路子。主题曲是谭维维演唱、欧阳常林作词,刘健和韩伟作曲的《治世民为天》,片尾曲是由编剧刘和平参与填词、赵季平作曲、谭晶演唱的《海阔天青》,歌曲沉郁苍凉,像一壶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道。赵季平是和张黎多次合作的作曲家,也是国产剧的一位作曲大师,很多经典国产剧的曲子都有他的功劳,如《水浒传》《笑傲江湖》(张纪中版)《大宅门》《天下粮仓》《大秦帝国》《中国往事》等。他是秦腔出身,在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过,善用民族乐器配乐,秦腔、碗碗腔、秧歌、信天游等,都被他融于影视剧配乐中,此外,他也学过西方古典乐,底子厚实,日本作曲家武满彻曾赞叹道:“赵季平这个中国人,你们要注意他!”

    在国内,和赵季平齐名的是谭盾,他们都注重音乐中的民族性。谭盾的音乐成就侧重于电影和歌剧,他是在国际上被认可的一位中国作曲家,曾获得格莱美奖和肖斯塔科维奇音乐大奖等国际奖项。谭盾与张艺谋多有合作,他的音乐热衷于呈现一个西方视野下的中国或者东方形象,譬如《卧虎藏龙》中,谭盾就杂糅了古琴、川剧打击乐、新疆的热瓦普以及大提琴、小提琴等音乐形式,营造出一个包罗万象又暧昧不明的东方意境。如学者刘玉洁所说:“《卧虎藏龙》虽然是充斥着浓浓的“东方”韵味,但却是西方人能欣赏的“东方”。谭盾自己也成为一个传播东方文化的“媒介”,向“世界”来展现“东方”的魅力。”

    回到上世纪末,中国的历史剧、家庭剧和知识分子剧常能出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最典型的莫过于老版四大名著改编剧,单单 87 版《红楼梦》就有《序曲》《引子》《枉凝眉》《葬花吟》《紫菱洲歌》《红豆曲》《秋窗风雨夕》《晴雯歌》《聪明累》《分骨肉》《叹香菱》《题帕三绝》《好了歌》等 13 首曲子。

    《序曲》以古筝开篇,在一段幽怨女声独唱后,作者用弦乐的变调引出红楼梦的主旋律;《引子》演绎“金陵十二钗”的哀怨之声;《枉凝眉》则如泣如诉,又如鲠在喉,演绎了宝黛之间的复杂心绪;而《葬花吟》更是如秋风落叶,引人嗟叹。

    《红楼梦》的主要词曲作家是王立。1984 年,他向《红楼梦》剧组自荐获准,耗费四年时光制作了这些曲子。据说,仅仅一首《葬花吟》,他就打磨了一年零九个月。他说:“这是我投入感情最多、面临压力最大、遇到困难最多的一次创作。”

    除了四大名著改编剧,中国在八九十年代还出过一批好剧,尽管剧组资金条件不如当下,但它们胜在人文知识丰富、协作精神强,随着《渴望》《聊斋》《还珠格格》《编辑部的故事》《雍正王朝》等剧的热播,一些主题曲和配乐脱颖而出,这当中,刘欢和韩磊可谓是“金曲专业户”,像《雍正王朝》《康熙王朝》《天下粮仓》等剧的主题曲都是他俩唱的,唱一首火一首,“得民心者得天下”、“向天再借五百年”都成了一时名句。

    当年金复载给《济公》等多部影视剧的配乐也是一绝。金复载是浙江人,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从事音乐创作,他是一个兼顾西方古典乐和中国民族音乐的作曲家,代表作有交响曲《红楼梦》《长笛协奏曲》和《济公》《哪吒闹海》等影视作品的配乐。《济公》里比较传神的几首曲子,比如《鞋儿破帽儿破》《一半儿脸》就是他作曲的,济公那股诙谐幽默劲儿都在旋律里。听着听着,活的济公就浮现在眼前了。

    八九十年代,作曲家的薪酬不高,但那时候剧组文化人多,踏实的人多,大家做事凭着一股劲儿,做出不少好作品。市场化浪潮后,不计成本地生产正剧的时代已经过去,大浪淘沙,鱼龙混杂,历史剧、家庭剧凭着自己的底子,尚且还能保持功力,可市场的压力还有创作人才的瓶颈,都对电视剧的质量产生影响,配乐这一环自然也受到波及,尤其在都市剧、青春剧里,创作团队为了求快,大多只是借鉴了前辈的曲子,在流量为王的时代,不少以收视率、点击率为中心的团队,音乐鉴赏力不足,对配乐并没有足够重视。当观众爱之恨之的是剧情、剧评家剖析的也是剧情时,配乐的分量被进一步忽略了。

    作曲者薪酬低廉,国产剧配乐衰落

    随着优势剧类的低落,国产剧配乐处在一个不温不火的阶段,像《红楼梦》这样把中国古典知识分子趣味发挥到极致,或者像《大明王朝 1566》一样“中体西用”、贴合境界的配乐少之又少。影视剧歌曲已经很久没有出现《沧海一声笑》《满江红》这样词曲意俱佳的上乘之作。

    这几年质量不错的国产剧配乐多出自历史剧(或更广义的古装剧),《北平无战事》《琅琊榜》和《军师联盟》值得一提。

    《北平无战事》是一部用心的历史剧,这从配乐的选取上可见一斑。一般国产剧喜欢用流行乐打发观众,但《北平无战事》不但为每一个主要人物做了配乐,还选取了一些富有年代感的曲子,比如周璇演唱、严华作曲的《花好月圆》。而崔中石的背景音乐《一路平安玛利亚》更是体现出配乐师的大胆,巴赫和古诺的这首曲子取材自《圣经》故事,它有一个更有名的名字叫《圣母颂》,《北平无战事》用这首曲子,是为了凸显崔中石的庄严形象和这个人物的悲剧美。

    坊间传闻,《北平无战事》本打算请作曲家孟可配乐,但由于档期原因作罢,孟可后来成了《琅琊榜》的配乐师,他做的曲子质量不逊于《北平无战事》。孟可为《琅琊榜》配乐设置了三种主线,他说:“首先就要突出梅长苏为赤焰军复仇的悲壮主题;再是梅长苏内心的情感线;第三条是大的环境气氛线。三条线基本都围绕梅长苏来设计。片尾曲《风起时》曲风不那么高亢激昂,含蓄中甚至带了几分病态的孱弱,但又体现梅长苏胸怀很大。”孟可的配乐动了很多心思,鼓、箫、大管、黑管、长笛、竖琴、大提琴等,一个个被他折腾,他走的也是中西混合的路线,只是没有《大明王朝 1566》那么激进,仍然以凸显东方古意为主。

    在《琅琊榜》之后,《军师联盟》成为乏善可陈的历史剧市场里的一点惊喜。尽管它的的剧情值得商榷,但配乐不乏惊艳之笔,制片人吴秀波请来了 Hans Zimmer、神思者等国际配乐大师,片头和片尾曲都采用了纯音乐的形式,却能营造出很有感染力的氛围,从少年司马懿的意气风发到踏入政坛的小心谨慎,从两军对垒的剑拔弩张到棋逢对手的惺惺相惜,《军师联盟》的配乐大气磅礴、扣人心弦,为剧集增色不少。

    2018 年大热的宫廷剧《延禧攻略》的配乐延续的则是《金枝欲孽》的宫廷幽怨基调,该剧的配乐师也承认配乐放了一点后者的基调,以《延禧攻略》为标志,许多国产剧从港剧的配乐中提取灵感,甚至配乐师找的就是香港那边的人,譬如 TVB 高级配乐师陈国樑就加入了《延禧攻略》的配乐团队。他在接受《电视剧》杂志采访时曾说:“(配乐)自己整体上最满意的是《义海豪情》,个别配乐是《咏叹调》......其实,《金枝欲孽》也十分满意,只是技巧还未成熟,有欠流畅,并且还有一定数量的罐头音乐在内,但感情方面却胜《义海豪情》。”

    国产剧配乐的颓势一时难以改变,它的根源在于市场态度与作曲者低廉的薪酬。这一点歌手刘欢说得很明白,有一次《新京报》采访他,提及影视剧配乐现状,他说:“这是由现在播出平台的电视剧采购方式决定的,采购方只看重名演员、名导演,没人会因为音乐买一部戏,有的制片方为了压缩成本,就会牺牲一些部分。如今一线作曲家给电视剧配乐,一集的酬劳只有大腕演员的几十分之一,录音和制作费用就更可怜了。”国内市场对配乐如此轻慢,也就难怪观众听到的好曲子越来越少了。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