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爸-黄任,传播科学育儿理念,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公号:常青藤爸爸 阅读原文 1、和谐的家庭环境,有爱,有尊重。 托尔斯泰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都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的端正和完善上。” 相信大家都听过梁启超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故事。梁启超对孩子的教育并非是严父的说教与责备,更没有“成功人士培养秘籍”。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梁启超和家人聚少离多,只能通过书信传达牵挂之情,但他从不避讳表达对孩子们的思念,爱透纸背,情长纸短,书不尽意。即便远隔千里,也能做到父爱“一直在场”。 他一面是近代中国挥斥方遒、高谈阔论的启蒙开智者,一面是大家庭里的“贴心暖男”:亲自挑选女儿衣料的花色找人做,逛街看到好看的花色也要远隔重洋从家寄到日本(当时梁启超在国内,亲属在日本),作为一个整天忙得脚不沾地的“直男”,梁启超对孩子们的衣食起居处处留心,这在100多年前实属难得,试问当今又有几个父亲能做到呢? 而梁启超和妻子的相处日常,也会在信中给孩子们交代: “每晚散客后,与汝母杂谈,动至夜分。” “夕间辄与汝母对酌微醺,甚乐也。” 夫妻之间的恩爱日常,也是对孩子日后夫妻相处最好的示范。 看10本育儿书,不如拿出10分钟,仔细观察一下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好好交流,用心想一想,如何珍惜这段亲子缘! 2、积极的正向影响,父母的陪伴、鼓励和支持。 著名作家、教育家斯宾塞说: “我们终其一生,也许不会积累太多的财产,也没有什么名望。但每一个父母都通过生活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品行。把这些给孩子吧,他们会用新的生命去放大,发出光芒。” 虎妈蔡美儿(Amy Lynn Chua)曾引发中西方育儿方式的全球大讨论。当时(2011年1月)《虎妈战歌》(Battle Hymn of theTiger Mother,又名《我在美国做妈妈》)在美国首次出版,之后美国媒体非常不负责任地大肆宣扬她严厉不讲理的部分,却没有去对她教育理念进行更深层的分析,导致了全世界对于亚洲父母都产生了极大的误解。 虎妈的大女儿Sophia,本科就读于哈佛,随后又赴耶鲁法学院读研。研究生毕业后,她还加入美国军法部队,成了一名二级少尉。小女儿Lulu紧随姐姐的步伐,考取了哈佛大学艺术历史系。 多人苛责虎妈对孩子过于严厉的高压手段,但又羡慕在这种环境下培育出的优秀孩子,没有人深究,其实虎妈培养两个女儿成功的背后:更难得的是其以身作则的陪伴和坚持,以及让孩子充分相信自己有做任何事情的能力。 她的大女儿索菲亚曾给《纽约邮报》写信,称自己很认同父母的抚养方式,这种严厉教育让她更加独立。她还在采访中说道: “我从上高中开始,她就不参与我的选课了。她让我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程。我上过军事历史课,类似这种‘非传统亚裔要选的课’。我觉得她的培养更多的是给予我自信,和培养好的工作(学习)习惯。从小培养这样的能力,非常有益于我今后的发展。” 压榨只是表象,虎妈曾在采访中说: “我只关心孩子是否真实付出了最大的努力。我觉得人可以在任何事情上达到卓越,不要自己认为自己有短板,而是要不放弃地努力。” 虎妈成功的真正原因可能一直都是她在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一种生活态度,不轻易认输,不轻易自己看轻自己。而且她愿意全程陪同孩子体验这个最艰难的过程,让孩子真正信服:妈妈百分之百相信我有这个能力。 3、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24岁就获得物理学博士,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就是被称为爱因斯坦之后最睿智的男孩纸——著名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 世界公认的高效学习法-费曼学习法,就是他提出的,其核心就是“用转述、教给别人的方法巩固自己的知识”,以快速吸收信息,短时间掌握知识为名。 我曾经也是费曼学习法的一个毫不知情的“身体力行者”。在中学时代通过给人讲题复习了所有的难点,轻松考上了当地最好的重点高中。后来,这个“通过给人讲题来复习功课”的方法,也一直延用到了研究生阶段。 费曼的父亲,也是用这样的方法为世界培养出了一位优秀的物理学家。费曼的父亲是一个军服推销员,工作之余,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把孩子抱在大腿上,读百科全书里的内容。书里的很多内容,对小小的费曼来说还是天方夜谭,所以费曼爸爸并不是照本宣科,而是用自己的方式,用孩子容易理解的话把知识讲给小费曼听,同时,他还鼓励费曼带着自己的理解去学习知识,鼓励费曼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这里其实就和下面说的第四点,思辨能力的培养有异曲同工之妙了) 所以,父母如果想让孩子掌握这种学习方法,不妨也可以这样做: (1)选定一个主题,先用孩子听得懂的方式讲给孩子听 (2)鼓励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理解知识 (3)让孩子做自己的小老师,验证知识、发现漏洞 4、思辨能力(创造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 所谓思辨能力的培养,其实是美国比较主流的思维模型“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 有一种对“Critical Thinking”更准确的翻译是“判断性思维”,说白了就是对于任何一种说法,都不能照单全收,要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判断他的真实性,并在表达观点的时候有充分的理由支持。 我们小时候,家长的普遍思维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孩子听就行了。以至于孩子在父母的权威下,只能听父母或长辈的一面之言,也不敢有多余的想法,这种教育模式,无疑会挫伤孩子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一般到了6到7岁,就可以有意识地加强锻炼孩子的思辨能力了。 首先,就是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 不要烦孩子是十万个为什么,这正是你引导孩子培养思辨能力的好时机。 对于你知道的问题,不必急于给孩子一个答案应付了事,而是引导他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即使答案是错误的也没关系。 比如,院子里一个小小的池塘,孩子问你这里有鲨鱼吗? 你可以问:鲨鱼有多大,你能比划比划吗? 在孩子用力比划的同时,你就可以说:“你觉得这个池塘里可以容纳下它吗?”一步步引导孩子思考。 对于你不知道的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思考,一起查阅资料找答案,同时引导孩子以后有问题也可以这样去寻找答案。 其次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能力培养,就是教会孩子如何问出优质的好问题。 问问题不代表会问问题,更不代表能问出好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在我看来,好问题至少有四大特征:表述精准、思路清晰、目的明确、答案开放。 一个孩子能问出好问题,背后隐藏的信息是: 我在听——专注力 我听懂了——理解能力 我思考了——发现问题 我找到了漏洞——思辨能力 我还想了解更多——解决问题 表明孩子已经进入到高级思维能力区间。而那些提不出问题或只是随口一问的孩子,要么是没听懂,要么压根儿就懒得想。 一个好的问题,能驱动思考,打破既定模式,展开想象,探索无限可能性。 怎么让孩子学会提出好问题,这就不得不回到第一步:先认真回答孩子的问题。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