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26日,美国导演兼探险家詹姆斯·卡梅隆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对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底部的考察之旅,结束考察之后它只花了70分钟便从将近11公里深的洋底上浮至海面,时间是北京时间26日上午10点左右。 此次卡梅隆导演挑战的是位于关岛西南方向的马里亚纳海沟最深处的挑战者海渊,这里的海水深度超过将近7英里(约合11公里)。他在此进行的单人驾驶深潜器下潜探险行动是前无古人的。 当卡梅隆安全回到海面上等候他的“蓝宝石美人鱼”号考察船上之后,他从自己的圆形座舱内探出身子来,首先伸出两根大拇指表示开心,随后便开始向记者 描述起他的所见所闻。他说:“那里非常荒凉,就像是在月球表面。”至于生命,他是这样说的:“我没有看到鱼,除了水中一些游动的片脚类动物之外,我没有看 到任何看起来像是有生命的东西。”他说:“我不认为自己所在的地点是可以获取任何有趣的地质学或生物学样本的地方。” 上浮后,卡梅隆从自己的圆形座舱内探出身子来 卡梅隆乘坐的深潜器完成深潜后被吊起 或许是由于液压油的泄漏,让卡梅隆最终决定在大约3小时之后提前结束他的考察任务并开始返回海面。根据之前制定的计划,他可以在洋底挑战者海渊底部进行最长6小时的停留考察。卡梅隆说:“我发现深潜器有很多液压油泄漏。整个深潜器都被油污覆盖了。” 卡梅隆原本计划用深潜器携带的机械臂抓取一些动物和岩石样本,但是由于此次泄漏事件,他说:“我没能抓取任何东西,那一刻我感到很沮丧。”最终他 说:“我损失了好几个推进器,我的整个右侧推进器都失效了。这时我便决定提前上浮了。我不能再拖延下去了,我的动力出了问题,我当时只能原地转圈。” 而在那之前,由于深潜器上的声纳探测系统出现故障,原计划释放一艘搭载用于引诱海底生物前来的无人“着陆器”的计划也被迫放弃。按照原定计划,这一 搭载着诱饵的无人“着陆器”应当赶在卡梅隆的深潜器抵达海底之前数小时便先行抵达并使用饵料引诱附近的生物前来觅食以便进行观测。 “深海挑战者”项目首席科学家,来自美国加州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道格·巴特莱特(Doug Bartlett)解释说,但是由于声纳系统故障,要想找到先前下潜的着陆器将会变得困难重重。这一项目是《国家地理》与劳力士公司共同赞助进行的。 在释放无人着陆器之前,巴特莱特说:“我们认为如果没有声纳系统的协助,他将无法找到先前我们释放的诱饵器。并且卡梅隆在水下不可能花太多时间去搜寻,因此总的来说,不值得就为这个而毁掉我们的无人诱饵着陆器。” 卡梅隆作为一名著名导演,其作品家喻户晓,包括《泰坦尼克号》,《阿凡达》和《深渊》等等。在经历这一系列的不顺利之后,这位导演本人依旧对自己的探险计划保持乐观。他说:“下一次下潜,我们应当为下一次下潜准备些什么。” 就在上周,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巴特莱特已经强调说,这次下潜将仅仅是一个开始,它将最终改变我们对于海洋科学的看法。他说:“我绝对认为我们正在目睹的是一个大项目的开端,而不仅仅是一次考察。” 终极考验 1960年,美国海军退役军官唐·沃尔什(Don Walsh)和瑞士工程师雅各布·皮卡德(Jacques Piccard)共同乘坐深潜器“的里雅斯特”号首次成功下潜到了马里亚纳海沟挑战者海渊的底部。沃尔什说当他听说卡梅隆已经安全抵达挑战者海渊底部时, 他感到非常高兴。 他在和考察船“蓝宝石美人鱼”号的通话中表示:“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来欢迎他加入这个俱乐部。”当卡梅隆爬出深潜器的舱门时,沃尔什是最早一批前 来向他表示祝贺的人之一。卡梅隆告诉沃尔什说“挑战者海渊现在的样子和你们当年前去的时候差别不大。”他说:“当我逐渐下潜时,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跟您和 雅各布之间的那种归属感。想一想吧,这是一趟多么漫长的旅程。这太疯狂了。” 卡梅隆表示,在下潜或上浮时,这台深潜器都采用了“直上直下”的方式。他说他从海底迅速蹿升,快到感觉一切都在晃动。考察队的医师乔·麦克林内斯(Joe MacInnis)称赞卡梅隆今天成功的下潜是“对人和机器能力的终极考验”。 不知疲倦 作为一名今年已经57岁的探险家,当卡梅隆从他宽度仅有43英寸(约合1.09米)的狭窄座舱内起身走出时,一队医疗小组已经在一旁待命。 麦克林内斯告诉《国家地理》,如果从前几次测试下潜,包括一次下潜至水下8000米深处的测试中的表现来看的话,卡梅隆的身体方面应当是不会存在什么问题。尽管他在水下的数小时内都无法打开他的机械臂。 他说:“在那么挤的空间里坐了那么久,詹姆斯应该会感觉到有一些僵硬和酸痛,但是对于他这个年纪来说,詹姆斯的身体真的很棒,因此我认为他不存在任何问题。麦克林内斯已经在卡梅隆身边为他服务多年。 除此之外,深潜器的驾驶舱里还有一个手柄,卡梅隆在下潜过程中随时可以转动这个手柄让自己可以暂时伸展一下身体。他说:“一般而言,只要稍稍挪动一下身子,你就能再坚持上几个小时。” 而根据美国宇航局约翰逊空间中心的宇航员心理学家沃尔特·塞皮斯(Walter Sipes)的观点,由于卡梅隆为这次下潜准备充分,心理上来说他也应当状态良好, 他说:“他在此之前有过相关经验,不仅是在模拟器中,而且也经历过训练性的实际下潜操作。他是一位冒险家,我完全想不出他们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并 且如果卡梅隆决定进行更多次数的下潜——正如他的队员们认为的那样——那么他的精力也将足够,不会因此感到疲倦。他说:“当你开始感觉到疲倦时,你就会开 始犯错。而由于他是独自驾驶深潜器下潜,他是绝对不能出错的。任何错误都将会是致命的。” 不过即便卡梅隆还想安排更多的下潜,最快也将要等上数个星期了,因为接下来他最为紧迫的任务将是从太平洋中部的广袤大海上飞往英国伦敦,并于周三在那里出席他的3D版《泰坦尼克号》影片的首映礼。 卡梅隆:现实世界中的阿凡达 此次人类时隔半个世纪重返马里亚纳海沟,可能将代表着人类深海考察行动的重新复苏。 无人驾驶深潜器同样可以下潜到这样的深度,并且其耗资要小得多 。那么为何还非要进行载人深潜呢?考察队成员帕特里克·菲尔(Patricia Fryer) 说:“重要的是,要让人类的智慧身临其境。让你可以真切的四处张望,观察这个环境中各种生命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的行为。关掉所有的灯光,就静静地 坐在那里观察而不去惊扰到动物们,这样它们才会表现出正常的行为。”他说:“所有这些,自动驾驶无人深潜器做不到。”菲尔本人供职于美国夏威夷的地球物理 和行星学研究所。 在2009年时,一台自动深潜器“Nereus”曾经下潜至挑战者海渊进行过考察,当时来自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科学研究所的安迪·勃文(Andy Bowen)是这一项目的项目经理和首席研制人员。他说载人深潜还有另外一项机器人深潜所无法比拟的作用,那就是启发公众对于此类考察和探险活动的想象 力。他说:“很难赋予一台机器以全面的人格,以便抓住公众的想象力,和一个真正的人是无法相比的。” 而同样来自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的海洋生物学家丽萨·列文(Lisa Levin)则表示此次“深海挑战者”项目的实施将有望唤起下一代的人们对于海洋科学的兴趣,这一点和卡梅隆可能会在洋底发现的新的生物物种同样重要。 列文本人同样参与了卡梅隆的此次考察计划,但是并没有随船出海。她说:“我认为卡梅隆正在做着数十年前雅克·库斯托(Jacques Cousteau)曾经为海洋所做过的事情。”列文指出:“随着深海研究经费遭到大幅削减,科学家们需要得到民众的支持以便争取到更多的经费来继续他们的 研究工作。” 或许是想到了卡梅隆这位现实生活中的老友的力作,随船医师麦克林内斯称卡梅隆为“现实世界中的阿凡达”。他说:“他代表我们这颗星球上每一个人潜入深海,我们有70亿人无法亲自前往,而他可以做到。显然他意识到了这一点。” 文/新浪环球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