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如何欣赏芭蕾?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05-1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IMG] Rax Xu,作曲/编曲及其教学。 阅读原文

    很开心,终于找到了一个真正可以回答的与“如何欣赏艺术”有关的话题。

    在知乎上被邀请了很多次如何欣赏古典音乐,我基本上没有回答过。原因在于从小学习音乐的经历使得我对这门艺术的感知之路和普通人有些不同,我不可能告诉对方“你去学乐器,外加乐理视唱练耳与和声就好啦 blabla”。就我的心理体验而言,我很难站在普通人的角度去指导该如何欣赏。

    然而,面对芭蕾我是一个纯粹的门外汉。就这段时间欣赏芭蕾的经历,也许我的意见站在外行人的角度来说会有那么点作用吧。


    我想先从一个例子逐步引导到艺术欣赏中去。

    想象一下,秋天到来,树叶凋零掉落,从刻板印象的角度来看一般会有两个过程:一个无比缓慢的树叶凋谢,摇摇欲坠;彻底断开和树枝的联系后,渐渐掉落在地上。

    首先,树叶不可能(再次强调是刻板印象下)在还十分坚挺尚未褪色的情况下降落;其次,这个降落也不可能是直冲冲地掉下去。再者,这两个过程,前者的凋谢是比后者的降落发展得慢的,而凋零的过程则缓慢而飘荡。

    树叶凋零这个意象,常被用来表现一种淡淡的忧伤的情绪,它没有非常强烈的情绪波动;其次,人的这种忧伤,总是先有一种情绪上的铺垫氛围,再是些许唤起。比如那句大家都知道的诗:“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一开始的枇杷树仅仅只是一个客观事物的描述;然而如果没有这个铺垫在前,则后面的情绪缺乏了一种张力(有平淡才会显现冲突)。

    甚至还可以扩展到人的流泪。人悲伤的时候会哭,除非强烈的悲痛,淡淡的哭泣往往是眼泪盈眶在先(对应树叶凋零),盈满了(对应树叶断根)才落下,同样,眼泪落下的过程比盈眶的过程看上去要快。

    以上的例子,之所以能够让人感觉它们自然而然地产生联系,有一点原因,是因为它们普遍都存在相似的节奏。而节奏既存在于音乐与舞蹈中,也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是一种最普遍的事物之间、以及与音乐舞蹈的联系(当然还有别的各种联系)。

    因此可以说,如果某种节奏 1 存在于某个自然现象 A 或者某种情绪 B 里,那么在音乐与舞蹈中运用这样类似的节奏,便具备了象征 A 和 B 的能力。因而人们在欣赏的过程中,便会联想到 A 或者 B,但恐怕不会联想到在节奏上差别很大的 C。比如没有人会用阳光下微风中茂密的森林以主体来表现淡淡的忧伤(倒是可以用来体现一种反差)。

    Autimn Song - Mikhail Pletnev - 单曲 - 网易云音乐

    柴可夫斯基的这首四季组曲里的《十月》就惟妙惟肖地表现了秋天道来树叶凋零的景象,但是人们在听到这首乐曲时想到的恐怕不一定是秋天,而可能是类似的意象或者情绪。

    所以说,音乐与舞蹈,尤其古典音乐和芭蕾并不以表现具体的事物、故事为基本任务,它们更多地体现了人对世界的感知与看法,以及世间万物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没有能力精确地表达具体语义,但却可以精确地表达上述的万物之联系。

    我始终坚信,艺术大体上都具有这种高度相似的作用,只是呈现在不同门类上有不同的属性。古典音乐我非常肯定是如此的,芭蕾舞可能也如此。


    然而所谓“艺术来源于生活,也要高于生活”。艺术不是生活本身,而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人本能地需要从感官到精神上的愉悦,因此为了达到这个效果,艺术自然而然地需要对现实生活做夸张化、理性化与抽象化等的处理。

    于是,人的情绪在欣赏艺术的过程中,被其有逻辑层次的表现张力所带动,而获得了感官的愉悦。在古典音乐里就是旋律的起伏与和声张力的变化,这是听觉上的;在芭蕾舞里就是视觉上的动作变化与音乐的结合。

    然而我认为,人天生对质朴的追求与对智慧的崇拜,使得古典音乐与芭蕾舞被发展成为最具有逻辑性同时也最复杂的张力变化的艺术。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要把握其复杂的变化是比较困难的。

    以下这段严重私货,可跳过:

    智慧可能比较好理解,质朴则不一定。其实我们人类所做的许多事情都有很多复杂的工序,但是最终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简单的目的,这便可以理解为一种对质朴的追求。比如一个家庭保持和谐的关系,本身是一个很简单纯粹的事,然而大家都知道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难;再比如攀登珠峰,也只是一个很简单的目的,然而需要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身体素质以及超强的意志力等等。因此古典音乐与芭蕾舞也和这个攀登珠峰类似,所追求的其实都是一种简单纯粹的精神世界;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比如而学钢琴被要求练习无比均匀的音阶,学芭蕾被要求练习脚尖还要旋转出非常平衡的圈。说它们是“深入骨髓的高高在上感”,这是不客观的。否则你也没办法解释为什么很多大师的道德……咳咳咳没事没事。​

    这样就基本解决了“看懂”的问题,重要的不是去解读舞蹈所反映的是什么剧情,有个什么思想,象征了什么具体事物,而是舞蹈其本身,是舞蹈动作所带给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以及美的感受。(从懂与否的角度来说,普遍情况下跟专业人士相比,爱好者能够懂的东西实在是少之又少,亲身体会)并且这种美没法用语言来准确描述,否则它就缺乏了艺术上的独立性。

    也许结合音乐去欣赏,比较容易找到一些感觉。一段芭蕾舞剧里,同样的角色跳的都是芭蕾舞,在不同的片段却有非常不一样的情绪表现,并且和音乐是吻合的。(可能因为学音乐的缘故所以很容易就发现了)比如音乐的不同段落都有不同的功能——普通的主题陈述、过渡以及高潮,这些都反映到了动作上;有时候一些高低音乐器对应了男女角的分别一段动作;还有时候伴舞的还会把乐队中的一些内声部跳出来。

    总而言之,我认为喜欢上欣赏芭蕾也好,古典音乐也好,先决条件恐怕都是你本能地、直觉性地对于这种艺术所表现的不同内容有较好的把握能力。如果实在是天生理解能力很差,可能看再多书也无济于事。因此我所讨论的正是一部分我所推测的、人能够对这样的艺术产生兴趣的原因(毕竟不是美学专业,所以我上面有关审美的所有讨论可能比较片面),并且到目前为止我都还没有涉及到任何芭蕾舞的知识也是基于这个原因(强行掩盖自己背景知识严重匮乏)。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