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如何评价日本导演是枝裕和?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07-14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86
    赞:
    46
    [​IMG] 荣荣 阅读原文
    面对现实,能够让自我开放到什么样的程度,乃是指导纪录片时的最大课题。
    ——是枝裕和​

    01 |是枝裕和 电影之源

    找遍所有是枝裕和的早期资料,都很少被人提到 1991 年的这部纪录片《可是......抛弃福祉的时代》,而取而代之的有关是枝裕和的早期的纪录片是 1993 年《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

    这就很让人好奇,《可是......抛弃福祉的时代》是拍得不够好?还是被社会因素而隐没了?

    如果说《当电影映照时代:侯孝贤和杨德昌》是促成是枝裕和第一部处女作《幻之光》的红娘,那么《可是......抛弃福祉的时代》就是是枝裕和电影作品的灵魂出处。

    是枝裕和进入社会以后的第一份正式工作是在 TV MAN UION 制作公司拍摄电视纪录片。是枝裕和第一次以导演身份自行策划的 60 分钟节目,就是这部社会题材的《可是......抛弃福祉的时代》。

    [​IMG]

    即使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是枝裕和去向相关部门申请五六十年代日本日本环境污染导致周边民众患水俣病事件,依然遭到了反转性拒绝。这其中隐藏的政府管理“污垢”可想而知。

    正因被堂而皇之地“常规性”采访拒绝,迫使是枝裕和不得不思考该从哪一个方面入手,了解这个被日本政府捂得严严实实的脓疮。

    曾经参与其中的精英官僚环境厅长山内丰德不久前自杀事件,人已死,是枝裕和决定从死者妻子的采访入手,也是成为唯一获取信息的途径。一切都是未知的,然而,这个过程,却打开了是枝裕和独特看待世界的细微人文视角。

    日本工业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飞速发展,但由于没有环境保护措施,工业污染和各种公害病泛滥成灾。经济虽然得到发展,但环境破坏和贻害无穷的公害病使日本政府和企业付出了极其昂贵的代价。

    [​IMG]

    1956 年日本水俣湾出现了怪病“水俣病”,日后轰动世界。是最早出现的由于工业废水排放污染造成的公害病。症状表现为轻者口齿不清、步履蹒跚、面部痴呆、手足麻痹、感觉障碍、视觉丧失、震颤、手足变形,重者神经失常,或酣睡,或兴奋,身体弯弓高叫,直至死亡。被称为世界八大公害事件之一。

    [​IMG]

    1956-1968,日本政府查究原因的前期阶段。但却出现了几个令人发指的现象:第一查明原因耗时长,长达 12 年。第二参与机构多,组建、解散、重组研究机构不断更改,走马上任的领导者无以计数,第三是查明原因期间窒素公司水俣工厂的乙醛生产线不但没有停产,而是扩大生产。四是赔偿金额低额,受害者家庭不断上诉、游行、上访,效果甚微。

    水俣病引发的诉讼旷日持久,时至今日依然没完没了。

    [​IMG]

    是枝裕和采访的官员山内丰德,恰巧是是 1959 年投入公务员工作,1960 几年参与过“水俣病”调查研究组,1990 年精神萎靡留下简单遗书在家中身亡。

    是谁让山内丰德陷入绝境走向死亡?是什么让山内丰德一生的价值戛然而止停止付出?鞠躬尽瘁的公务员在日本社会官僚系统中处于什么样的边缘处境?个人的死亡与“水俣病”社会毒瘤是否有关联?

    一切谜底,都需要有人站出来讲明,然而,最清晰的观察者已亡。我们却意外地从是枝裕和以文艺者观察官员一生的角度,看到了整个事件扑朔迷离的悲痛现实。

    1991 年纪录片采访文字稿件整理成如今这本《云没有答案》,20 年前的文字是是枝裕和电影之路成长的起源,也是日本环境污染典型水俣病的治理又新的一个阶段。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直至今日,日本决定将超过 120 万吨有毒的废水排入太平洋,让海水来稀释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就是当年水俣病的翻版事件,可以而为之的行为令人发指,背后的胃了经济利益和违反道德底线的日本政府,依旧如故,背弃历史。

    面对邻国恼怒置之不理,西方集体沉默得意为之,唯有日本本国的人民才能从核心内部去捍卫道德吧,毕竟他们是最大获利者,他们中的人民也是最大的受害者。

    02|家庭

    家庭伦理是是枝裕和擅长表现的主题,与其说擅长,不如说理解人文的最初视角。

    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人类原始情感的起源,一个成年人在社会及生活里呈现的所有细节都呈现着孩子童年家庭参与的原生,那是一个人无法更改的 DNA。

    因为和父亲长期疏离,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男性常常是缺席或者脆弱不堪的。而从 1991 年是枝裕和对于山内丰德的人生捕捉中早已露出对此的深入观察。

    出生于 1937 年山内丰德童年母亲出走,父亲参与战争几乎没陪伴他,仅仅通过来信文字交流,就战死征场。这样的家庭,造就了山内丰德从小缺失爱的温暖,极度渴望后的山内丰德步入仕途,把不善于表现爱的沉默留给了家庭,把大爱有的放矢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福祉政策推动中。

    青少年的山内丰德爱上文学,创作诗与散文,发表在媒体的一角,这是他人生最快乐的时光,无忧无虑地臆想的“夏天的云”去弥补父亲去世未能相见一面的遗憾。

    [​IMG]

    山内丰德那段时间笔名和作品中多次提到夏天的云,爱“云”是内心意向的表达,他对于缺乏与父亲真实感的接触,始终抱以遗憾,借以用“云”的无法触及被动观摩、浩瀚无际,表达思念和变幻莫测的不确定性。

    1953 年 26 岁的山内丰德创作了“梦话”中,用他与云的一场对话表达绝望和挫败,孤独和沉默,云是山内丰德迷茫青春的表达,也是是枝裕和整理这篇纪实文学命名为《云没有回答》,对山内丰德的一种回应。

    热爱文学的山内丰德,那段时间在大学宿舍橘子箱子上夜以继日的创作,小说、诗歌、评论,作品都积极参加刚刚兴起的作品评奖活动。“五月祭”那一次他投了三篇稿件,全部落选,而那一年的小说冠军是大江健三郎,从此大江健三郎进入日本文坛。

    东边不亮西边亮,1959 年山内丰德高级公务员考试第二名的优秀成绩,从此进入仕途,这是他人生的另一段开始,也是他悼念青春、悼念纯粹的文艺、悼念对父亲无所顾忌的思念、悼念文艺懵懂的山内丰德,从此挚爱的文学擦肩而过的苦笑。

    因为和父亲长期疏离,在是枝裕和的电影里,男性常常是缺席或者脆弱不堪的。《第三度嫌疑人》里的父亲形象如此,《如父如子》中的父亲也是,他们都不知所措。

    [​IMG]

    与之对应的是那个更不知所措的孩子,《无人知晓》里的明,还是《海街日记》里的小姐妹们,他们都具备超越年龄的成熟心理和生活经验,即便是在整体故事明媚的《奇迹》里,弟弟龙之介也说出了“比起家庭,我还是选择了世界”这样大人式的宣言,这些年龄和状态上的错位,让是枝裕和电影里的孩子格外惹人怜爱。

    1991 年与山内丰德的事迹交汇的是枝裕和,27 岁的是枝裕和就对父与子,家庭与孩子,孩子至成年所经历的成长撕裂就早早的嵌入在灵魂里。

    这样的代际连接视角,加以生长年代的重大影响,无论是是纪实性文学还是电影作品,还是纪录片,都是一种扩展式的探索,任何事件的本质都是由无数个因素相互牵制,而人参与其中,不得不透视到人心形成的那部分隐秘的角落。

    03|死亡

    “我对死亡本身并不感兴趣,但我关心失去挚爱的生者如何面对遗留的状况。不管是在纪录片还是剧情片中,我最大的主题都是展现人们如何度过‘后丧失的暴力’时期。”
    ——是枝裕和​

    《无人知晓》里,小妹妹的意外死亡并没有被放大和细致展现,《小偷家族》里奶奶的死亡甚至是悄无声息的,枝裕和放弃的是,死亡作为一种结果而存在。

    [​IMG]

    大哥明如何面对妹妹的死如何转化悲痛,信代和详太房间角落里挖坑埋葬奶奶这种行为的善与恶,世人的评判与真心的对峙,这才是是枝裕和带给大众的重点反思。

    处女作《幻之光》是枝裕和就靠近了“死亡”,女主角由美子的丈夫自杀,在丈夫去世后的漫长岁月里,由美子不断尝试走出阴影,继续生活。而这个故事的背景是不是与山内丰德妻子的访谈有影响,我们不得而知。

    1991 年是枝裕和面采访山内丰德的妻子知子时,显然妻子奉献了所有丈夫资料,以及所有的言语追忆,甚至于眉宇之间,都深深的溶入到是枝裕和日后对于死亡的态度中。

    纵观日本历史“物哀”文化,如血液流淌在日本人思想中,无数的文学作品带着这份血液让世界人大开眼界,死亡在日本是极其普通的话题,自杀也是从幕府时代盛极一时的信仰,然而死亡的意义却无人问津。

    是枝裕和曾这样表达过:

    在追问意义之前,首先必须有快乐地活过的实感。必须与家人、朋友以及周围的自然产生各种联系,有强烈地想活下去的欲望。要以这些为前提谈论人生的意义。​

    死亡和人生是相关联的,除了死者以外的人追问其死者死亡的意义,想必只有挖掘他的一生,重新评估其人生价值,细枝末节才可做判断。

    是枝裕和对于大量媒体和政府官员对于山内丰德自杀消息的评论是愤愤不平的,简单而果断、甚至让其背锅,陈述与事实相反,去匆忙定义山内丰德。

    人们默默地开始用“死者沉默定律”,死人是无法发出声音,于是他们的经历就被忽略了,你只能听到幸存者的声音,这些幸存者滔滔不绝地向人介绍他们是如何成为幸存者的,于是人们就相信了他们的话,以为这样做真的就能活下来,但实际上,那些死掉的人,所做的事情,跟幸存者是一样的,甚至更多。

    是枝裕和《云没有答案》不断重新编辑再版的原因就在此,替死者发声,替死者去做呼吁“公共性”的社会问题,替死者去完成日本环境污染及福祉政策相关的人文呼吁。

    从文艺青年到官僚自杀,可以想像的有一万种可能,然而沉浸在是枝裕和的文字,细读想山内丰德的人生,突然想起鲁迅的话:

    革命是痛苦,其中也必然混有污秽和血,决不是如诗人所想象的那般有趣,那般完美;革命尤其是现实的故事,需要各种卑贱的,麻烦的工作,决不如诗人想象的那般浪漫;革命当然有破坏,然而更需要建设,破坏是痛快的,但建设却是麻烦的事。​

    山内丰德的人生是日本社会问题最大的讽刺。

    04| 反问

    一定有人会质疑:山内丰德自杀宁可自杀,也不愿意继续抗衡现实,宁可留下几个抱歉和感谢的字,也不愿意用遗书去揭发社会的黑暗,是精神的勇士还是现实的懦夫?

    是枝裕和并没有给与具体的解释。

    [​IMG]

    纪录片导演经历给是枝裕和带来的职业训练:深入社会的调查、采访和拍摄让他习惯从社会新闻中寻找伦理人文,不一概而论,不非黑即白的言辞激烈判定事件。

    处女作《幻之光》和第二部作品《下一站,天国》无论从素材积累还是拍摄手法上,都借助了纪录片的工作方法。

    从《云没有答案》的字里行间,我们能看到枝裕和对细节的关注,他也许并不像一个好的记者可以高效而一针见血地做好采访,但我们无法否认他是一个极好的反问者。

    而且,他能把整体思考细节,可参考的信息整理平铺在读者面前,然后让读者自己来判断和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我们个体该做哪些回应?

    山内丰德自杀事件,是枝裕和没有给出自杀原因,他展示的是山内丰德 53 年来的一生,为这个社会奋斗的足迹,可衡量的每一处人生价值,陪伴他 20 几年的妻子无法用具体言语表达丈夫的丰功伟绩和高风亮节,却正因为她对丈夫的知之甚少和对家庭正向影响,才让我们感受到山内丰德自杀前可能存在的绝望,并非是一句言语、一项政治压力、一种生活方式、一种无能为力。

    令他绝望的是这个暗黑的社会,越游走在上层,越被巨大编制的黑网所窒息,他想回到一线福祉工作,为当地人民做具体而有益的工作,然而,他明白回不去了,看到了整个政治体系的黑暗回避,一个螺丝钉有什么意义?

    山内丰德是一个官员某一个角落的缩影,而文中对于水俣病真正的受害者们并没有加以悲惨的描述,一个站在受害者对立面,夹缝中的官员,细化到具体的人与事后,一切就给出一个具象而感性的答案。

    这种思维方式也同样体现在他的电影创作中,《无人知晓》电影里即使社会矛盾处处针锋相对,却从头至尾没有任何道德性的批判,即便是弃养小孩的母亲也没有被判罪。《小偷家族》里时时彰显着社会的弊病失衡,却从头到尾没有指责任何现实部门和政策。

    [​IMG]

    是枝裕和说: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导演不是神也不是法官。坏蛋或许是用来让故事(世界)变得比较容易理解,但不用是否反而可以让观众将这个电影当成自己的问题带回日常生活中呢。

    写在最后:

    是枝裕和出生于 1963 年,在百废待兴的祖国成长起来的一批人,见证了日本经济高速成长,经历过经济衰败,人性最大程度的变化。山内丰德是裹挟在政治官僚中的那个反抗者,是枝裕和是用艺术让人们安静地反思的反抗者。

    [​IMG]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一句话:“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没有硝烟的战争,才需要更多人的探讨最核心最真实的问题,直面毒瘤,才有治愈的可能。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