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食物的碳水含量代表了它的含糖量吗?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08-04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84
    赞:
    46
    [​IMG] 钱程,微信公众号,微博ID:技术型吃货 阅读原文

    我早就想写篇文章系统地说说碳水化合物、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精制碳水、糖、游离糖之类基础概念的联系和区别,正好看到这个问题,那就一起写了吧。

    画一个不太严谨的图,大概是这样的关系:

    [​IMG]

    我觉得,之所以很多人分不清「糖」和「碳水化合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初高中化学课上,老师会告诉你,「碳水化合物」是旧称,现在已经不用了,而现在我们都叫它「糖类」。

    但是,这是化学语境下的定义。在营养学语境中,目前「碳水化合物」还在使用,而且跟「糖」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我们接下来在营养学语境的框架下探讨这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1.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到底包括哪些物质?

    首先,碳水化合物是最广的分类,广义的「碳水化合物」包括了所有的单糖、双糖、低聚糖、多糖、糖的衍生物(如糖醇类)等。其中:

    单糖(Monosaccharide):

    指不能再被简单水解成更小的糖类的分子,最常见的像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核糖等等。

    [​IMG]
    左上:葡萄糖。右上:果糖。下:半乳糖

    双糖(二糖,disaccharide):

    指两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结合在一块形成的分子。比如蔗糖就是果糖和葡萄糖结合而成的,乳糖是葡萄糖加半乳糖,麦芽糖是两个葡萄糖结合,这些都是常见的双糖。

    [​IMG]
    左上:麦芽糖。左下:乳糖。右下:蔗糖

    低聚糖(寡糖,Oligosaccharide):

    3~10 个单糖分子通过糖苷键「手拉手」形成的分子。比如水苏糖(Starchyose)、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等。

    [​IMG]
    水苏糖:4 个单糖分子结合而成的低聚糖

    多糖(Polysaccharide):

    大于 10 个单糖分子「手拉手」形成的大分子。包括淀粉、纤维素、各种食品胶体(琼脂、卡拉胶、黄原胶、阿拉伯胶)等等。

    [​IMG]
    淀粉就是由很多葡萄糖分子连接而成的长链结构

    糖的衍生物(Saccharide derivatives):

    包括糖醇类物质等。糖醇类通常在食品中作为甜味剂使用,比如木糖醇,麦芽糖醇,赤藓糖醇等。他们不是糖,但同样属于碳水化合物。

    [​IMG]
    糖醇类物质其实就是多元醇,理论上甘油也可以算是最简单的糖醇类物质

    以上这些物质,全都属于营养学语境下的「碳水化合物」大类。


    2. 什么是营养学中的「糖」呢?

    下面是重点:

    营养学中所说的「糖(Sugar)」,仅包括单糖和二糖。

    而上面提到的其他所有物质,都只算「碳水化合物」而不算「糖」[1]。

    是的,你没看错。

    • 葡萄糖,果糖,乳糖,蔗糖这些都算「糖」。
    • 低聚果糖、淀粉、纤维素,糖醇这些,都只算「碳水化合物」,不算「糖」。

    什么是游离糖?

    对于「糖」来说,如果是天然存在在果汁、蜂蜜等食物中,或是在加工烹饪中额外添加进食物中的糖分,那就称作「游离糖(free sugar)」。这部分糖分由于极易被人体吸收,而且可以迅速影响血糖平衡,是我们膳食中需要尽量避免的。世界卫生组织对于每人每日游离糖的建议限量是 50g,差不多是一小杯可乐或者奶茶的量。

    我们平时说要「低糖饮食」,要「控糖」,指的是控制这部分游离糖的摄入。高游离糖饮食已被证明跟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甚至痛风的发生有高度相关性。

    除「游离糖」之外的糖分,比如牛奶中本身有的乳糖,水果蔬菜中本身有的葡萄糖和果糖,它们虽然也是糖,但吸收进体内的速度慢得多,危害性通常也没有那么大,而适量乳制品、水果蔬菜摄入对身体的好处显而易见。因此这些「内在糖」不在「控糖」要求的范围内。

    而淀粉、纤维素之类根本不算「糖」的东西,就更加跟「控糖」毫无关系了。


    3. 「可利用碳水」和「不可利用碳水」区别在哪?

    在所有的碳水化合物中,有些是可以吸收到体内,通过呼吸作用产生能量为我们所用的,还有一些是人体无法吸收,或者吸收了没法利用,最后只能排出体外的。

    前者叫做「可利用碳水化合物」,后者叫做「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

    所有常见的「糖」都可以被吸收利用,所以糖都是「可利用碳水化合物」。除了糖以外,「可利用碳水化合物」还包括了一些低聚糖,以及多糖(比如普通的淀粉也可以为身体提供能量)。

    一些糖醇类物质,人体也能利用,比如木糖醇,山梨糖醇,它们都能为身体提供能量,只是比普通的蔗糖提供能量少而已。它们也算是「可利用碳水化合物」。

    而像纤维素、食品胶体、抗性淀粉、赤藓糖醇之类物质,不可以被身体利用、供能,所以它们是「不可利用碳水化合物」。


    4. 什么是「膳食纤维」?

    目前对于膳食纤维的官方定义是「聚合度 DP≥3,不能被人小肠内消化酶水解,并对身体有健康意义的多糖」。实际应用上,大部分前面提到的「不可利用碳水」都能归入「膳食纤维」大类。比如纤维素、食品胶体、抗性淀粉等,都算是「膳食纤维」[2]。

    膳食纤维不是「绝对不供能」,因为有些膳食纤维会被肠道菌群利用,代谢为短链脂肪酸,通过结肠吸收到体内为身体提供能量。

    膳食纤维对人体肠道正常功能有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议每天摄入 25~30g,可以通过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食物来实现这一点。

    「碳水化合物」包不包括膳食纤维?

    广义的「碳水化合物」是包括膳食纤维的。但在营养学实践中,很多时候提到「碳水化合物对人体的影响」或是在讨论「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时,我们指的都是「可利用碳水化合物」,不包括膳食纤维。目前大多数国家的营养成分表也会将「膳食纤维」和「碳水化合物」作为并列项,而并不认为膳食纤维属于碳水化合物。


    5. 营养成分表中对于碳水化合物是如何标示的?

    看了刚才的介绍,你可能要问了,那我在超市里看到一个食物的「碳水化合物」含量是 10g/100g,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里刚才介绍的哪个概念?

    我想说,目前,中国的营养成分表法规对于碳水化合物的标示是非常混乱的[3][4]——

    • 根据 GB 28050 的规定,营养成分表中的「碳水化合物」可以是「总碳水化合物」,也可以是「可利用碳水化合物」,怎么标完全由商家自己决定。(这造成了同样一种食物,不同牌子碳水相差极大,但实际上只是计算方式不同)
    • 碳水化合物的子项中可以有「糖」,也可以没有「糖」。同样是商家自己决定[5](高糖食物的标示在这里有很大操作空间)
    • 营养成分表中可以有「膳食纤维」,也可以没有「膳食纤维」。
    • 如果有「膳食纤维」项,「碳水化合物」含量可以包括膳食纤维,也可以不包括膳食纤维。(所以膳食纤维到底是单列项还是碳水化合物的子项?我表示很晕。)

    我强烈反对这种混乱的标识,因为它完全无法让消费者正确认识碳水化合物,只会引起消费者各种困惑。监管部门应该明确「碳水化合物」、「糖」、「膳食纤维」这三者的定义,至少做到让营养成分表没有歧义。


    6. 什么是「精制碳水」?

    前面我们介绍的所有概念,都对应微观层面某种特定的食物成分,是特定的分子。

    当我们说到「精制碳水」时,指的是一大类食物本身,而不是食物成分。「精制碳水」这个概念提出是为了指导我们日常饮食的。通常指的就是精加工的米面类主食(精米、白面、米粉等以及以它们为主要原料加工出来的食物)。

    如果从微观层面分析,这类食物的成分会很复杂,包括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等组分,其中碳水化合物这块,既有可利用的,也有不可利用的。

    跟「精制碳水」对应的概念是「全谷物食品」,指的是没有精细化加工,或者虽然经过加工但保留了完整谷粒营养成分的谷物加工成的食物。比如糙米饭,全麦面包等。

    全谷物保留了谷物中更多的营养,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必需脂肪酸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碳水化合物的供能比是 50%~65%,其中全谷物食品建议占比 1/4~1/3。


    7. 回答题主的问题:为什么说西瓜含糖量高?

    我查到的数据(USDA 数据库),西瓜总碳水含量 8% 左右,其中糖含量为 6%,膳食纤维含量为 0.4%。在所有水果中,这些值都是偏低的,主要是因为……西瓜水多。

    所以西瓜含糖量在所有水果中并不高。题主假设错误。适量吃一些西瓜对身体还是有好处的。

    [​IMG]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