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非,混音|编曲|作曲|也拍照|也愛棒球 阅读原文 先说制作人型的歌手(指比较接近一体机型的,周王陶林、李荣浩这类): 制作一首歌,从作曲到编曲到录音到混音到母带,需要听至少几千遍,所以制作人显然是对这首歌熟悉到连每一根汗毛在哪里都知道,并且听的目的和歌迷不一样,他们是职责所在,每次听都不是在欣赏,只想挑毛病,越听越痛苦,所以除了录音这一部分会去把注意力放在歌词上之外,其他时候根本就没听歌词(顶多是听个大概,然后想想,这部分这样编或者这样混合不合适)所以当一首歌制作完成后,往往都如释重负,一段时间内都不想听到它,不然就会无休止的想要在某些细节上鬼打墙,这首歌就永远都发行不出来……所以会忘词一点也不意外。 然后其他全部类型可以一起说(包含写词的、写曲的、只唱的)以个人一点点关于演唱的经验,一方面是想要表达好一首歌,需要对这首歌有一点新鲜感。最完美的状态应当是,非常熟悉,但又能对里面的每一个字、每一个音符由衷的喜欢,有很强烈的演绎这首作品的动力。熟悉程度达不到这个完美状态的时候,会忘词,这不用多说;熟悉程度超过这个的时候,会“皮了”,嘴巴在唱,心里在想今晚要吃什么宵夜,完全是肌肉记忆。但肌肉记忆其实也很危险,一旦卡壳了是回不来的,因为脑子没跟上,而且万一不小心形成错误肌肉记忆(比如跟朋友吃饭喝酒,兴致来了,恶搞了一下自己的一首歌,搞了两三次,闹着玩的,结果下次演唱的时候肌肉记忆起了变化。太过于熟练有时候偶尔也会突然肌肉记忆乱掉,有练过乐器的人或多或少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就会突然忘记这里该怎么唱,一样也会忘词、串词。 另外,周华健这种歌很多的人,平时演出通常都是唱几首,那往往都是选最知名的几首、或新歌,在这些歌被唱到快吐了之外,还有大量的歌一年唱不了几次(我相信也根本不会去听的)到了个人演唱会就要哭了,背不完啊……这样忘词也是难免的。在没有提词器的时代我记得有人说过周华健演唱会都会在地板上偷写歌词 233 还有极小概率是突然大脑宕机了……我有过一次,不是自己的歌,是陶喆的《爱,很简单》,当时身为多年的陶喆粉丝,对这首歌熟到不能再熟了,然而音乐一下,也没紧张也没激动,就突然忘了第一句,然后就“哼哼哼嗯嗯嗯嗯~~”的混过去了,从第二句接回来面不改色的唱完,下台后想起来,第一句是“忘了是怎么开始”(真是应景啊……啊就真的忘了怎么开始了咩……) 所以啊提词器真是相当伟大的发明……可以让歌手不要再为了歌词而苦恼,专心在对歌的演绎上,间接提升了演出的平均品质。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