胖博士,懂你皮肤问题的清华胖师兄 阅读原文 大家常说的成分,只是活性成分。事实上,构成配方的油脂,乳化剂,防腐剂这些都是成分。 而配方则是整个护肤品的基础,也是活性成分的载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只不过大部分情况下,配方没啥卖点,讲出来消费者也听不懂。活性成分的功效和故事则吸引人的多。 在面霜,精华这些品类,大家都会讲活性成分。但是在洗面奶,洗发水,卸妆这些品类,活性物效果不强,品牌就会突出配方了。 配方是活性成分的载体 有些活性成分容易溶解在水中。很好添加也很好使用,比如烟酰胺,多肽,直接扔到水里就好。所以市面上有不少烟酰胺原液,多肽原液。 但是也有很多成分不溶于水,在油里面的溶解性也不好。于是我们就需要一些独特的配方,作为载体,让这些活性物溶解。这样涂抹在皮肤上,才能发挥功效。 举个例子,美白的 377,苯乙基间苯二酚。它不溶于水,只能溶解在部分油脂中。所以我们需要特定的配方组合,让 377 发挥功效。否则固体的 377,洒在皮肤上,一点用也没有。 再举个例子,修复屏障的神经酰胺,不溶于水也不溶于绝大部分油脂。于是我们需要一个具有层状液晶结构的配方,把神经酰胺镶嵌在油脂中,才能保证它不析出。否则神经酰胺砂子涂在脸上,不仅不能修复屏障,还会破坏屏障。 配方搭配活性成分 一个主打控油的活性成分,我们不会把它放到油腻的面霜中。 同样,一个主打抗衰老的成分,我们也不会把它放到化妆水中。 所以配方能增进消费者的使用体验,让消费者更开心的接收活性成分的主打功效。 在一些美白的产品中,品牌会加入一些钛白粉,让料体看起来亮白。 在一些主打天然的产品中,品牌会选择透明配方,再放入一些花瓣。 在精华中,为了实现精华的感觉,品牌会用增溶剂增溶活性成分,让配方看起来更通透。 配方增强活性成分的功效 有些活性成分本身不稳定,需要配方来保证它的长期稳定性来保证功效。 有些活性成分的吸收效果不好,需要配方来保证它的渗透效果。 举个例子,修丽可的 CE 精华,就是通过阿魏酸,维 E 的辅助,来稳定维 C。 而乐敦 CC 则使用多元醇,减少配方中的水分,最大化保证维 C 的稳定性。 维 A 酯的透皮吸收效果一般,因此用了之后,不少维 A 酯只是停留在皮肤表面。通过特殊的成分复配,可以把维 A 酯的吸收率从 10%提升到 40%。 甚至还有一些包裹的 A 醇,能让 A 醇穿透角质层,定向释放到基底层,促进那里的细胞增殖和胶原蛋白生成。 还有一类最广的例子就是防晒。同样的防晒剂含量,通过成膜剂和乳化剂的复配,不同配方的 SPF 值也许能差一倍。 特殊的配方本身也是卖点 很多时候,特殊的配方也会被商家拿出来做宣称。比如著名的氨基酸洁面和皂基洁面之争。 除此之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不过大多都限于洗去型产品。因为这一类产品最重要的就是清洁能力和使用感受,这正是配方擅长的。 无硅油洗发水现在已经成为很多消费者的首选。然而它并不是简单的不添加硅油,而是要通过配方,达到无硅胜有硅的效果。这时候就需要油脂,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调理剂等一系列成分复配。反正我一个研究成分的,这种配方是做不来。 卸妆水也是个很好的例子。卸妆水学名胶束水。它通过特定表面活性剂的组合,在配方中形成一种叫胶束的结构。一旦使用卸妆棉,胶束破裂,表面活性剂重新组合,就能起到卸妆的效果。 类似的例子还有双连续相卸妆油,沐浴身体乳。 所以总结起来,配方和活性成分一样重要。但是因为它要么故事性不强,要么原理太深奥,无法呈现给消费者。最后只能变成幕后英雄。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