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lvin,一枚聪明又傲娇的硬件工程师! 阅读原文 前面有几位职场专家讲的都已经很全面了, 我从个人真实经历和在职员工的角度提供点看法。 我在秋招面试时,真的被主管老板问过这个问题! 我是 16 年硕士毕业参加的思科中国研发中心硬件设计工程师的秋招,不像互联网、华为这种大厂一年招几百个人,思科在华研发中心不大,一年应届生也就招几十个人。 具体到某一个组可能就招一两个。 主管老板面试是最后一轮,之前已经经历了简历海选、基础笔试、英语口语面试。因为我是跨行业找工作,当时硬件笔试效果一般,英语口语尚可。主管老板进来时我都不知道这个是经理,只是以为面试官的另外一个同事,所以没有太在意。 当时他看了看我简历,特意问了我同学毕业后的求学情况。 我如实回答,本科同学大概 1/3 出国,1/3 读研, 1/3 工作, 而研究生同学大部分就业了,继续升学的很少。 然后我发现他特意问了下我同学中出国的去了什么地方,当时感觉只是闲聊。 完了最后一个问题就是问我职业规划。 我之前准备过这个问题, 就直接说了一个五年规划,大概是第一年尽快适应公司业务逻辑,掌握工作必备的基础知识。 三年之内把工作具体内容都摸过一遍,能够独立承担小型项目,并且在前三年内都加强自我学习。 五年之内有自己精通的项目,能够独立承担中高难度项目。 主管不置可否,只是点点头, 然后问我有没有出国计划? 我当时很纳闷,只是笑着摇摇头说没有。 ... 后来入职两三年后聊起这个事情我才知道个中原因:硬件设计这个行业,培养周期长,可能一个优秀的工程师培养好就需要 5 年, 且成熟行业需求和供给都低。 如果招一个心性不定的人可能没过两三年人就跳槽走了,那样培养的精力就白费了。 另一方面,我们主管之前培养过几个应届生,但是最后总感觉软实力方面差点意思,所以这次校招想招一个学校好点,综合素质不错的人培养一下,而是不是专业非常对口对他来说不是很重要,反正都是一张白纸。 但是挑的学校好,主管又担心进来一两年就出去继续读书了,所以整个过程假装漫不经心,实则反复确认。 当时和我 PK 的还有一个专业对口,业务能力又很强的学生, 不过那个学生非常活跃,并且有强烈的自主创业的想法。 这点对于招聘官来说往往不是加分项,而是减分项。原因很简单, 员工稳定度预期太低。 那么为什么不直接社招呢,这个涉及如何搭建一个团队的问题。 比如一个 10 人的工程师团队,你是经理怎么去配人? 团队全部都是男性行不行? 坦诚地说,男性体力层面可能更加适合干工程师这种艰苦的活,但是如果全部都是团队的气氛就会容易剑拔弩张。而如果团队内有两三个女性工程师(实际上我司比例更高)团队气氛就会和谐很多,平时也能有说有笑,就是这么真实。 团队内都是资深老员工行不行? 资深员工都是老江湖了,大家各自有自己的骄傲, 单独一个人干活没啥问题,但是如果涉及到需要多方合作的项目你预计他们相处起来和谐度如何呢? 如果是各自骄傲的两个人,那可能就会滋生不满,互相打报告,最后 1 + 1 < 2。 还有一些低端的 labor work,年轻工程师拿来练手真好,资深员工还去做就未免浪费资源了,最后也容易造成不满。 团队成员都靠社招行不行?这个涉及到团队建设的问题, 谁都知道,员工能服从管理,这个团队就好管,执行力高。 员工有各自的想法,小算盘,这个团队心就容易散,很难带。 而公司文化其实就是浸润、凝聚人心的一个很好的手段。 不得不承认,如果团队员工都是社招来的,员工带着各自前东家的文化,是很难凝聚在一起的。 作为老板,你势必得先培养出一个文化染缸,这样才能同化新进来的人。 而校招的员工就是一张张白纸,是最适合熏染公司文化的。 再者,校招员工往往很有活力,这就又能形成鲇鱼效应,带动整个团队的活力。 最后,校招员工一般比社招便宜,从人力资源成本的角度,也是好处多多。 当我去当面试官时,我问出这个问题我在想什么? 机缘巧合,没想到入职三年后我也成了面试官去面试新一轮校招生。 我是 19 年 9 月面试的我们团队新进的硬件设计工程师。 首先感概一下, 19 年面试时光看简历就已经是神仙打架了,基本上是一线 985(华五或通信专排考前)硕博。 简历上看项目经历十分丰富, 语言、编程、软件工具各种软技能基本打满。 另外感受一点,就是现在毕业的学生也更加“实在”了,目标非常清晰。 面试时其实是我听他们说,很简单, 我从简历上挑选一个项目经历让他们自己介绍这个项目:项目的背景,要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在项目中所承担的角色,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遇到什么具体的困难,如何解决的;项目结项如何,未来是否有改进的空间等。 如此,一个是看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图表演示能力(需要在白板上画框图)、语言表达能力; 二个是想看看他们究竟具体做了什么工作(简历上毕竟是虚的),有没有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个涉及到多人参与时也能看出合作精神。 除了项目经历之外,我们还会让他们挑一个他们自己想说的课外实践经历展开说说。 这点主要是为了让面试人充分放光,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另外讲诉自己喜欢的经历也往往能够体现出一个人的三观, 面试官面人除了是寻找技能符合公司要求的员工,也是为自己寻找未来的工作伙伴,三观和谐很重要。 最后,不能免俗地问上一句:你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什么规划吗? 我问出这个问题时,出发点可能和我主管略有不同。 在我心中,每家企业有各自优势的点,比如有些给钱多,但是加班多。 有些特别闲,但是给钱少。 有些给钱处于中上游,但是能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企业文化优秀。 所以企业和应聘者是有一个匹配度的问题的。 面试者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已经来到了双向选择的环节,即作为面试官的我会和你一起评估双方匹配度的问题。 大气一点说,天高任鸟飞,我希望面试者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 小气一点说,我们也不希望招进一个各种抱怨感觉自己屈才的人。 所以面对这个问题,除非你是没得选,我觉得大家还是坦诚相待得一点好。 我刚毕业时面过另外一家美资大厂的测试岗位,当时面试时各方面都没什么问题(即表明符合要求),但是面试官直接和蔼地和我说,你其实可以去试试开发岗最后把我拒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舒服的拒绝。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