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为什么近年来国内像《霸王别姬》《花样年华》这样的好电影好像越来越少了?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09-0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IMG] 关之檀,电影导演、编剧 阅读原文

    中国电影和美国、韩国、日本最根本的区别的是什么?

    就是制片人员的流程标准还在摸索阶段,美国从好莱坞诞生那天起,制片人员标准就在大公司的规范下制定,然后根据技术进步开始更改,一直延续到今天。

    日本电影从诞生起的那天开始,标准按照日本特色进行制定。

    韩国从二战后开始制定,用了五十年,努力学习好莱坞和日本,终于在 2000 年左右开始爆发,最后成功超过香港,站到了亚洲第一梯队领头羊位置。

    香港 1949 年后承接上海电影界工业转移,成功的站在亚洲电影第一位直到 2000 年开始没落。

    徐克、林超贤、王晶、刘伟强这些北上导演不是一个人进来,是带着整个制片团队进来的。博纳拍摄湄公河行动付给林超贤的带来的导演团队和制片团队 6000 万人民币,到了红海行动这个数字超过了亿元大关。

    为啥香港团队这么贵,博纳还咬牙接受香港的制片团队,就是香港还保留着优秀的电影制片人员,这些人经过七十多年的电影发展,仍然保留着属于香港的制片人员流程标准。

    这个标准是啥,不是文字可以描述的,比方说香港出身的电影美术殿堂级大师张叔平,任何一个导演找到他,导演只需要告诉他自己想要什么布景、道具、服装。张叔平就会拿出一整套方案交给导演,供导演选择。

    这个步骤国内美术也会做,但是结果截然不同,张叔平会做出一个超过导演想象的结果。

    量化的打比方,导演想要结果是 10 分,张叔平赶时间的情况下,会拿出 15 分的设计,如果给他钱和时间,会给出一个 50 分的作品,如果导演和他通力合作,就会得到一个 90 分作品。

    在国内电影美术圈,一般来说美术会拿出一个 3 分的作品,导演过来骂一顿,会给个四分,导演坐在美术旁边会得到一个五分作品,导演回头忙点别的事情,就会掉到四分,这就是国内目前的情况。

    张叔平一个人可以包揽美术、布景、服装、化妆、道具、色彩等一切美学有关事宜,国内目前没几个美术能做到。

    我们曾经有这样的人,1949 年开始,中国从长影开始裂变,在全国复制电影厂,制定了一系列电影制作流程。很多人都很纳闷一个问题,为什么张艺谋和巩俐分手后,电影制作开始进入低潮,至今也没恢复到《摇到外婆桥》之前的水准。陈凯歌再也没有拍出《霸王别姬》,这些迷的答案其实很简单。

    真实答案也不在巩俐,而是中国所有电影制片厂遇到了市场化之后,集体选择放弃电影。那之前张艺谋的所有电影都选择和国营厂合作,所有制片人员严格按照电影流程工作,每个人严格按照工作标准,不止有导演要求工作,各大电影厂内部领导也对工作要求二度审查。

    张艺谋只需要提出要求与标准,从电影厂派出来的制片人员用职业精神去完成每一个环节,张艺谋本身一毕业就进入国营电影厂,熟悉国营厂的制片流程。

    张艺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的电影灵气逼人,可是《摇到外婆桥》开始,电影开始失去灵气,这部电影张艺谋第一次开始尝试商业片,张艺谋开始和上影的制片团队合作。

    这时候的上影陷入低迷,在市场中风雨飘摇,张艺谋和上影的团队合作很不愉快,同时和巩俐也在发生矛盾。

    摇到外婆桥之后,张艺谋承认自己状态低迷,但是张艺谋开始发现自己导演状态变了。

    因为中国电影制片行业发生了一场类似俄罗斯经济的休克疗法,所有电影厂不在培养电影制片人员,各个电影厂制片人员们开始下岗改行,只有新中国电影摇篮长影厂制片人员纷纷涌到北京,其他各地电影厂制片人员大部分就地解决工作。

    中国电影制片开始从头开始,没有国营电影厂的制度环节,中国电影制片人员们开始变成了个人信誉和道德水平制约,除了钱能制约之外,没有什么能值约他们。

    张艺谋开始发现拍一部电影 ,自己什么都要管,一不留神,钱就花光了,还没人负责,张艺谋一个导演开始遇到五分问题,自己要什么都管,除了故事之外,要管美术,要管道具,要管服装,要管化妆 等等,一个不留神,哪里就会出漏洞。

    不只是张艺谋,所有中国导演都会遇到这个问题,就是啥都要管。这个在其他国家是美国、日本、韩国,和之前的中国,都没有这个问题,导演们一个不注意,片子就出现各种问题。这个情况下对导演要求是以基础技能牢靠为主,但是这个要求是全世界最苛刻的,太多中国导演因为制片环节不熟悉,出来的片子质量一般,可是又因为制片基础太差,根本补不上这个环节,这个需要时间。

    之前中国的制片人员流程标准,是由大量影视国企制定的,但是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这个过程停止了,私营影视企业们都在玩资产,没有人出面牵头做标准,于是一个电影一个标准,导演懂就高要求,导演不懂就瞎对付。

    在美日韩这些国家,导演其实是带领创意内容即可,中国就是多面手才能出好作品。

    缺乏行业龙头牵头,制片人员的标准无法制定,行业内鱼龙混杂,目前只有特效公司突破了这个特殊问题,因为 IT 标准好莱坞早就已经有了,拿过来改一下,借鉴一下,就可以出成果。其他部门依然无望。

    未来什么时候中国影视制片会改变,还不知道,目前的办法就是用钱; 要么导演是全能多面手,前路依然迷茫。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