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子领袖 阅读原文 Ps:本回答不包含任何科普,纯讨论。 我觉得有两个重要原因,首先,吃切块西瓜时,汁水容易沾到脸上和滴到地上。 为了不让汁水滴得到处都是,大多数人会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吃完手中的西瓜; 相反,如果是挖着吃的西瓜,大多数会抱在手里,不用担心汁水四溢,心中非常稳妥,一般会选择打开电视或者点开一段视频,慢慢吃。 所以吃切块西瓜会吃得更快,迅速在胃内和肠道内堆积,一方面机械刺激胃壁引起饱胀感,通过迷走神经传入大脑抑制摄食的中枢;另一方面可能肠道壁受刺激也会促进如 GLP1 分泌通过循环进入大脑,同样抑制摄食中枢,总之就是很快就让你不想再吃。 而挖着吃因为吃得慢,因为西瓜里大多数是水分和果糖,很容易就能被消化道吸收,饱腹感积累相对没那么快,所以就能吃得更多。 第二个原因可能不一定符合所有人,但我觉得也是存在的。 众所周知,大多数西瓜的甜度是不均匀的,靠近中心的地方甜,靠近边缘的地方没那么甜。 所以挖西瓜的时候,大多数人是从中间挖起区域,等中间吃得差不多了,再吃边缘的。 而切块西瓜,则每一片都包含了最甜的部分和最不甜的部分,而且由于切片通常是三角形的,所以相对而言,甜的部分少,不那么甜的部分相对较多,碰到不保熟的西瓜更是如此。 所以选择不同的吃法,其实你体验到的甜度变化是不同的: 切块的西瓜只有头几口是甜的,你必须把剩下不那么甜的部分吃完才能吃到下一口甜的,导致延迟满足,但是在延迟满足的过程中你已经因为不甜的西瓜迅速积累了一定程度的饱腹感,这种「饱腹感」+「吃不甜的西瓜」会降低你对下一片西瓜的期待。 当这种“期待感下降”和“饱腹感上升”的博弈达到了临界点的时候,你可能会放弃食用下一块西瓜。 而抱着吃,可以保证你在期待感最强的时候吃到最甜的部分,至少大多数人会把中间的部分吃完才开始觉得自己吃不下了。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