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草莓,不是专家 | 人人都有不知道的东西,讨厌嘲讽类评论 阅读原文 题目下的各位有所误解,5G 和 6G 分别作为两个技术规范集,其中涉及的专利并不互斥,甚至可以说重合部分非常大。也就是说,这条新闻和运营商在 5G 部署中的利益没啥关系,它们也不会为此「着急」。6G 专利个数,表面上反映的是 6G相关(我要强调相关两个字)研究投入,实际是说的是中国的工业 / 学术(包含 5G,6G 及 5G-A)通信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比重和地位。 毕竟,6G 是啥东西我们都还没定义好[1],那就只能「相关」了。 我举个例子,同是研究无线 AI 的专利,既可以被算在 5G 相关专利里,也可以被算在 6G 相关专利里,因为这两者其实都有涉及无线 AI 相关技术。但鉴于 6G 标准化还早,目前统计的 6G 专利只是领域相关的一个大概范围,并不准确。所以,从 6G 专利讨论 5G 投入的同学找错了靶子,不然以现有的专利申请周期,6G 刚开始研究怎么会有 2W 或者 4W 的专利数目? 一个事实是,标准与知识产权在通信专业的重要程度要远大于其他专业,因为通信的某些专利是不可跳过的,比如高通的大多 CDMA 专利。 《日经亚洲评论》调查了 9 项核心 6G 技术的约 2 万项专利申请,包括通信、量子技术、基站和人工智能等[2]。 国家知识产权局今年 4 月份发布的《6G 通信技术专利发展状况报告》[3],显示 6G 通信技术领域全球专利申请量超过 3.8 万项,中国是专利申请的主要来源国,专利申请占比达 35%,涉及太赫兹技术、空天海一体化技术、确定性网络技术、基于 AI 的空口技术。 这两者的区别,主要来自于对 6G 所涉及领域的理解不同。 比如因为马斯克的存在,美国目前比较倾向于空天海地一体化通信,特别是卫星互联网通信;而韩国和日本因为射频半导体产业链的传统优势,更倾向于 6G 超高频段无线器件研发,比如太赫兹频段研发。我国统计的更为全面,比如国家电网、中国航天等中国国企也是不少 6G 专利的持有者,这意味着智能电网,空天地一体化的专利都被统计在内。 5G 专利统计更准确一点,因为可以直接计算标准核心专利[4],所以目前的 5G SEP 统计是实实在在的各大通信公司核心利益所在,这个才是反映目前通信工业格局的重要指标,目前的 6G 统计并不是。 从 5G 到 6G 专利统计,欠缺的是「标准化」。通信网络需要互联互通,就需要各个不同厂家遵守同样的标准,每个厂商都有不同的专利和技术路线,那么就需要在谈判时,各大公司证明自己技术路线是合理的,这样可以达成共识,把大家的专利写入未来的标准里,让自己在下一代通信网络里分上一杯羹。目前,比如空天地一体化,无线 AI 这些非常超前的专利都没有标准化,所以目前对 6G 的统计依然只是统计而已。 我们经常会听到“三流的企业做产品、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其中所谓的标准是指拥有标准必要专利。而目前统计的 6G 专利数据,简单代表着当前领域的活跃度和未来前景,目前的通信专利申请大约有这么几种人: 个人发明者,自身不具有进入下游市场的资源,因此通过寻求其他途径来实现发明的商业化,通常不会参与标准制定; 大学研究人员,提高研究院和机构的声望,他们对研究人员的发明支付报酬,一般没有兴趣进入下游市场或参与将来的标准制定; 小企业,在某些方面与大学相似,但更关注于商业性,为了收回科研成本,资助未来科研,盈利以弥补研发风险,会积极参与标准制定; 设备生产商,可能开发自己的标准必要专利,标准市场主要玩家,也是标注核心专利诞生的主要地方; 运营商,为了现网,需要参与一部分标准制定,但是持有专利少。 目前,6G 专利持有者 1 和 2 比较多,3,4 和 5 会稍微少一点。 最后,一个公认的事实是,我们 6G 相关的专利和科研确实很强(至少数量上是绝对的多)。整体研究领域来看,目前通信研究人员占全球比例可能还要更高一点(估计在 50%左右),这一点在大多数期刊,学术会议,标准化会议都看得到。 目前虽然芬兰启动了 6G Flagship 计划,欧盟有了 Hyper-X 计划,这些在 6G 研究领域有比较大的影响力。我们丝毫不落后,在多个细分领域都有非常庞大的研究基础,某些领域正在引领世界潮流,可以说在研究上,我国目前依然处于前一 / 二的地位。 下一步,我们需要考虑的是如何做出更高质量,和更有影响力的研究,从而真正引领前沿。 大概如此。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