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用户,基因治疗,生物科普,重度猫奴 阅读原文 我来劝退高浓度 A 醇。 维 A 很神奇,我博士做生殖发育有它、博后做眼睛感光也有它。虽然维 A 酸对痘痘、色素沉着、光老化都有效果[1],但维 A 酸副作用很大,我以前腹腔注射一针 50ug/g 体重的维 A 酸下去,死一半小鼠。 现在翻到这个问题一堆高浓度 VA 爱好者,动辄 3% HPR 和 0.25% A 醇,真是看不下去了。 这里,我纯科普地讲讲维 A。 1.首先说维 A 酸改善皮肤的机制。 具体机理复杂,不会有太多人想看。简单的说,就是维 A 酸贴到细胞上,被细胞识别吃掉,刺激细胞,大量基因表达出来,维持皮肤更新[2]。 注意,少量即起效。副作用包括干燥、蜕皮、红肿、色素沉着(部分人用美白,部分人用反黑)。 2.VA 各类衍生物效果和副作用: 很多人应该知道维 A 酸有很多兄弟姐妹衍生物,它们长这样: 这几个的药效、副作用都有研究,直接说结论: 功效:A 酸 > A 醛 > A 醇 > A 酯。 副作用:A 酸 > A 醛 > A 醇 > A 酯。 注意!注意!注意!我尤其要说 HPR。 HPR 直接刺激小,浓度可以给很高,这里很难拿 HPR 和同等浓度 A 酸作功效比较 。 但 HPR 是非天然 A 酯,太新了,安全性数据做得不多,不像前面几种有详实实验证明。像 HPR 这种用上去不刺激、又有效,和常规自然界维 A 机理还不一样的化合物我觉得一定要谨慎。 3.VA 各类衍生物的稳定性: 从稳定性来讲,没法告诉你哪种 A 酸衍生物更稳定。所有产品都处在配方中,好的配方可以提高稳定性。有一个 25 度常温 6 个月的稳定性实验证明,差的配方中 A 醇 6 个月降解到只剩 17%,而好的配方可以在 6 个月后留住 89%的 A 醇[3][4]。 那些吹 VA 棕榈酸酯(Rpal)稳定的都是胡说八道,怎么能只看单一因素呢?配方不行,放 6 个月照样降解到只剩 19%。 所以稳定性不只是维 A 衍生物本身,还是要看配方和包材密闭性。 4.如何用少量 VA 得到更好效果。 一种方法,是通过促渗剂让 VA 尽快进细胞。 像 VA 这种不稳定的成分,如果不尽快进细胞,很快就在皮脂 / 微生物的环境中被降解掉了。 很多促渗剂都能提高生物利用率,但如何能穿过细胞磷脂双分子层进到细胞内部,是很不容易的。 讲个比较有意思的促渗剂,四氢胡椒碱。它可以增加细胞膜流动性,让活性物质更容易穿透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5][6]。而且这个促渗剂已经验证过没有生物毒性,如果加在护肤品或毛发生长产品中,可以安全有效地提高活性成分效能[7]。 对于像 VA 这类不太稳定的活性物质,加个促渗剂能尽快保证 VA 吸收,效果会更好。 另一种方法,是加入 VA boost(VA 激活剂),提高整个 VA 通路活性。 这块比较有意思的是羟基硬脂酸 hydroxystearic acids。具体机理可以看下图,简单来讲,VA 激活剂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激活 VA 通路 ,达到 1+1>2 的加成效果,对 III 型胶原的刺激生成效率可以高达 238%,反正是很凶的[8]。 5. 如何降低 VA 刺激性。 VA 的刺激性毋庸置疑,蜕皮、干燥,有些人甚至会反黑,这就是没降低 VA 刺激性导致的副作用。 想要降低刺激性,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两个抗敏成分是 SymSitive 1609 和 Neurosensine。这俩还发文章撕过逼,优色林修红霜在文献上 喷理肤泉安心霜效果欠佳[9]。 VA 产品中加 SymSitive 1609 其实很有必要,目前很多产品也都没加抗敏成分。很多人用完 A 醇产品又刺激又蜕皮,和产品本身安全性低、舒缓性差有直接关系。 最后,归纳一下维 A 正确使用的一些思路: 1.维 A 机理:维 A 类产品通过各种维 A 衍生物转化成维 A 酸,或者直接由 HPR 激活细胞内蛋白,从而激活或抑制 DNA 基因表达,进一步激活细胞。 2.维 A 稳定性:维 A 类产品稳定性很大程度上由产品配方和包材决定,真空包装或独立小包装能维持 VA 稳定性。 3.提高维 A 利用率:可以使用促渗剂提高维 A 利用率,用维 A boost 提高维 A 功能。 4.减少维 A 副作用:并不是浓度越高越好,加入减轻敏感成分如 SymSitive 1609、积雪草苷、Neurosensine 等可减低不良反应。 5.外用 VA 产品甚至药品,先考虑安全性,其次才是功效。 要求浓度必须在 0.15%以上的科普答主怕是不知道 浓度×体积=用量?这种 A 醇高浓度趋势就是被这样带坏的。 不要追求高浓度 A 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