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肯,退休老杠精 服饰电商 羽绒服的蓬松度概念,差不多是在十多年前,随着户外运动的流行,由户外品牌推动兴起的,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羽绒服品质的提升。 我在 2012 年时为某户外羽绒服做推广,当时定下重点宣传羽绒「充绒量、含绒量、蓬松度」的方案,因为向消费者解释羽绒服整体好在哪比较复杂,当时很多品牌都没明示蓬松度,所以核心卖点定位蓬松度,简单粗暴好理解。 没想到的是,当时的方案被广为借鉴,如今很多人谈羽绒服,只看充绒量、含绒量和蓬松度。蓬松度对羽绒服的品质来说很重要,可现如今被过于拔高,超过了应有的重要程度。 本文于 2019 年动笔,写到一半时,了解到羽绒服 2021 版国标起草中,只好搁置等新国标。今年新国标正式推出,并将于 2022 年 4 月 1 日起执行,于是把写了一半的稿子补完发出来。 羽绒的核心指标 《羽绒服选购建议 含绒量和绒子含量》 羽绒服选购建议 蓬松度的意义和问题 羽绒服选购建议 鹅绒比鸭绒好在哪 本系列文章是对羽绒国标的解读: 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1] GB/T 10288-2016《羽绒羽毛检验方法》 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2] GB/T 14272-2021 《羽绒服装》[3] 本文是第二部分,蓬松度的意义和问题。 一.蓬松度的概念 蓬松度「Fill Power」是羽绒品质最重要的指标之一,直接影响羽绒的回弹性、保暖性和舒适性。国标 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对蓬松度的定义为:“在一定直径的容器内,一定量的羽绒羽毛样品在规定的压力下所占的体积”。 同重量的羽绒,舒展状态下体积越大,蓬松度越高,保暖效果越好。 蓬松度高的羽绒保暖好,这和纺织材料的导热系数[4]有关。静止的空气是最好的隔热材料,因此衣服的保暖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纤维层保持空气的性能”,厚实松软绒毛多的衣服,保持静止空气量多,保暖性也就越好。 导热系数 K 数值越小,隔热保暖性能越好 水的导热系数很大,大约是常见纺织材料的 10 倍,当衣物吸水润湿后,保暖性能剧烈下降。要想衣服保暖好,需要多层叠穿,外衣最好是防水或拒水,避免里面衣物弄湿;贴身内衣要吸湿速干,快速排干体表汗水。 羽绒正是能保持大量静止空气的材料,这和羽绒的结构有关。 羽绒在球状结构空间内,可容纳 382 倍的空气。 羽绒以绒核为中心,向四周伸出上百条绒丝,每条绒丝上有几百根绒小枝,绒小枝的末端有鳞节,让绒小枝保持独立舒展。在羽绒球状空间内,数万个绒小枝减少了空气对流。 图片来源:GSB 16—2763《羽绒羽毛标准样照》 所以羽绒的保暖性能好,一方面是羽绒的球状结构,不同绒子之间像球体一样相互独立,能容纳大量空气;同时在绒丝和绒小枝的作用下,空气对流弱保持静止,这样填充羽绒的物品,保持大量静止空气能力强。1cm³压缩状态的羽绒,在回弹舒展后,能达到 382cm³体积,是保持静止空气能力最多的材料。 二.蓬松度的单位和换算 羽绒测试蓬松度的仪器,是一个圆筒,将还原蓬松后的羽绒放入圆筒,羽绒上面有一个压盘,压盘下移接触到羽绒样品,等待一分钟后再读数,就是羽绒的蓬松度数值。 蓬松度仪是一个有机玻璃做的大圆筒 蓬松度仪的直径、压盘重量、测试样品重量,会影响蓬松度测试结果。 蓬松度的常见单位有: in³/30g:蓬松体积,“立方英寸 /30 克”,国际上最常用的单位,我们说的 600 蓬、700 蓬,准确的说应该是「蓬松度 700in³/30g」。 cm³/g:蓬松体积,“立方厘米 / 克”,日本标准使用 cm³/g,在科研中也常见。 mm/30g:蓬松高度,单位是“毫米”,IDFB 标准单位之一。 cm/30g:蓬松高度,单位是“厘米”,中国标准使用蓬松高度。 在 IDFB 测试标准中,不同单位之间蓬松度换算常数为: 蓬松高度 mm ×(常数)2.20= XXX cm³/g 蓬松高度 mm ÷(常数)0.252= XXX in³/30g 国标 cm 换算为 cm³/g,也可使用(常数)39.75,即国标蓬松高度 cm ×(常数)39.75= XXX in³/30g。 蓬松高度和蓬松度体积对照表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换算,都应当是在羽绒还原方法一致的前提下。 三.影响羽绒蓬松度因素3.1 蓬松度和绒子含量有关 绒子含量高的羽绒蓬松度更高 羽绒中具有保暖效果的是绒子,绒子包括:成熟的朵绒、类似绒(也叫羽毛绒、半羽半绒)、未成熟绒、损伤绒。在分拣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混入毛片、鸡毛和杂质;在加工和运输等过程中,也不可避免会有绒丝和羽丝脱落。 数据来源:IDFL 绒子含量高的羽绒蓬松度更高 绒子含量高,准确的说是成熟朵绒比例高,朵绒损伤少,混入的杂质少,这样的羽绒蓬松度自然高。 3.2 蓬松度和禽类品种以及饲养周期有关 羽绒的绒子含量相同时,绒朵大的蓬松度更高。绒朵的大小,跟鸭(鹅)的个头以及饲养周期有关,个头大、饲养周期长的品种,绒朵长的大,绒丝多,绒丝长,绒枝鳞节多,蓬松度也就高。 图片来源:Rab 官网 在羽绒行业中,有一个指标衡量鸭(鹅)饲养周期和羽绒大小的关系,就是 0.1 克羽绒中绒朵的数量[5]。 鸭(鹅)饲养周期和绒朵数量对照 畜牧业追求的是肉、蛋、奶,不论养鸭还是鹅,羽绒羽毛都是肉、蛋外的副产品。 中国饲养数量最多的鸭,品种为樱桃谷鸭,据中国畜牧业协会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出栏肉鸭 36.8 亿只,其中 29.5 亿只为樱桃谷鸭,占比 80%。 樱桃谷鸭在 5 周后增重变慢,肉鸭分别在 4 周龄出栏白条鸭,6 周龄出栏分割鸭: 4 周出栏:白条鸭(2~2.2 千克),0.1 克绒朵数约为 480 朵,90%含绒量蓬松度约为 600 蓬,90%绒子含量蓬松度约为 650 蓬。 6 周出栏:分割鸭(2.9~3.3 千克),0.1 克绒朵数为 360 朵,90%含绒量蓬松度约为 650 蓬,90%绒子含量蓬松度约为 700 蓬。 一年出栏:成熟期为 26 周,之后体重稳定在成年公鸭 4~4.5 千克,母鸭 3.5~4 千克。0.1 克绒朵数为 180 朵,90%含绒量蓬松度约为 720 蓬,90%绒子含量蓬松度约为 800 蓬。 樱桃谷鸭、皖西白鹅对比(部分数据存疑,仅供参考) 皖西白鹅是我国重要鹅的品种,据国标 GB/T 26617-2011《皖西白鹅》数据,皖西白鹅通常最早在 3 月龄出栏,以 4 月和 8 月出栏数量居多,当地有过年吃腊鹅的饮食习惯,选用冬季屠宰的鹅,这样的饮食文化让皖西白鹅拥有较长的饲养周期。 皖西白鹅饲养 2~3 年的种鹅,0.1 克绒朵数为 360 朵,最高可产蓬松度为 900 蓬的羽绒。 鹅的饲养周期比鸭长,成熟后体重大,因此鹅绒的绒朵个头更大,通常鹅绒的蓬松度要比鸭绒高。 需要注意的是,绒朵越大的羽绒,因为绒丝长,绒朵之间相互缠绕紧密,自动设备分拣难度大,一般加工厂设备只能分拣绒子含量 86%~88%,蓬松度最高能达到 800 蓬。 850 蓬松度以上的羽绒,需要依靠人工二次手拣,一个工人每天只能分拣 3kg 左右,所以产量少,850 蓬羽绒的价格就要比 800 蓬高很多。 四.还原方法导致的蓬松度不同 在世界范围内,处在北半球的:欧洲、北美、中日韩,是羽绒制品主要消费地区。 羽绒行业的相关标准和测试方法,目前主要由国际羽绒羽毛局「IDFB」制定,IDFB 全称为 International Down and Feather Bureau,是羽绒行业世界性的联合组织,1953 年在法国成立,常设机构设在德国。IDFB 拥有 26 个国家的会员,主席团消费国代表包括:德国、法国、日本、美国;生产国代表包括:中国、匈牙利。 除了 IDFB 标准,出口到欧盟的羽绒制品还需要执行欧盟 EN 标准,由欧盟委员会授权的标准化机构制定。EN 标准主要由德国主导,瑞士和北欧国家也执行该标准。 羽绒制品因运输、放置库存后,受到外力挤压或受潮,绒子体积变小,保持静止空气数量下降,蓬松度会变低,保暖能力下降。 在测试羽绒蓬松度之前,会将羽绒做预处理,恢复羽绒蓬松度。还原羽绒蓬松度,在不同标准中,目前共有四种方法,得到的羽绒蓬松度都不一样。 4.1 蒸汽还原法(Steam Conditioning) 以 IDFB2020 版为例,取 35 克经过混合的羽绒样品,放入 40×40×40cm 还原箱中,使用便携式蒸汽机(压力 3~3.5bar、功率 1400~1800w)将蒸汽吹入还原箱,每面吹 20 秒,四面共吹 80 秒蒸汽,再使用电吹风将样品完全吹干(至少 2 分钟)。 蒸汽还原法吹干羽绒 蒸汽还原法通过吹高温蒸汽,最大程度还原了羽绒的蓬松度,是目前测得蓬松度最高的方法。不过蒸汽还原法的不足,就是所测结果偏离实际,日常使用的羽绒制品总会受到挤压,蒸汽法测的蓬松度数值高,但实际保暖效果并没有蓬松度数值差距那么大。 蒸汽还原法测的是美化后的蓬松度,蓬松度数据表现高,商品有了更多卖点,消费者也愿意买单。因此蒸汽还原法自 2000 年由 IDFB 推出后,美国 USA-2000 标准,日本、韩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也都改用蒸汽还原法。 我国在 2012 年之前,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还采用烘箱法。 2012 年起,羽绒行业标准 QB/T 1193-2012《羽绒羽毛被》首次采用蒸汽还原法,但测试方法和 IDFB 差异较大。 2016 年推出的 GB/T 17685—2016《羽绒羽毛》,测试方法和 IDFB 基本一致,但在搅拌方法等具体操作上,存在微小差异,测试的蓬松度数值要比 IDFB 标准低 5%左右。 2022 年 4 月 1 日起,新版 GB/T 14272-2021《羽绒服装》标准将正式执行,该标准直接引用 IDFB 测试标准,测试结果将和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保持一致。 4.2 烘箱法 以 GB/T 14272-2011《羽绒服装》为例,将羽绒样品放在 50℃恒温箱内 1 小时做恢复蓬松度处理。 烘箱法本质就是高温恢复羽绒蓬松度,但缺少具体规定。准备样品没规定,检测机构通常取「30~40 克」;羽绒使用哪种容器放在恒温箱中也没规定,检测机构有用 1 个篮子的、2 个篮子的、4 个篮子的、还有使用 1 个大搪瓷杯的。因为缺失具体规定,各机构的检测结果可能不同,测试准确度不高。 烘箱法测试的蓬松度数值还偏低,平均比蒸汽还原法低 18%左右。因此该标准并没得到相关企业的支持,多数品牌不会在商品介绍中提到该标准蓬松度。 4.3 滚动干燥法(Tumble Dry) 以 EN12130:2018 为例,取 50g 羽绒,装入尺寸为 50×60cm 棉布袋中,再将封口后的棉布袋放在滚筒烘干机中,60℃烘干 30 分钟。 滚动干燥法,是模拟「50g/0.3m³=167g/m³」厚款羽绒服,水洗后再使用滚筒洗衣机烘干后的蓬松度。进口到欧盟的羽绒制品、瑞士目前均使用滚动干燥法测试,澳大利亚是滚动干燥法和蒸汽还原法同时使用。 4.4 气流法(Box Conditioning) 以 EN12130:2018 为例,取 2 份 25 克羽绒放入蓬松度测试仪中,再向里面吹 60 秒常温空气。 充绒机将羽绒填充到羽绒服(图片来源:波司登 TVC) 气流法再现了羽绒制品加工过程中,充绒机将羽绒填充到羽绒服后,羽绒服呈现的蓬松度,是最接近新羽绒服真实蓬松度效果,所测蓬松度数值是所有方法中最低的。气流法多在厂商内部测试羽绒服时使用,几乎没有品牌公开过气流法的蓬松度。 总结: 蒸汽还原法:优势是测得羽绒最大蓬松度,缺点是和羽绒制品真实蓬松效果差异大,是目前最广泛采纳的方法。 烘箱法:早期的还原羽绒服蓬松度方法,测试不够规范,测试结果误差大,2022 年 4 月 1 日起淘汰。 滚动干燥法:还原羽绒服水洗再使用滚筒烘干机烘干后的效果。 气流法:最接近新款羽绒服真实蓬松度效果。 根据钱江海关实验室实验结果: 滚动干燥法比蒸汽还原法测试数值要低 8% 烘箱法要比滚动干燥法低 10%,算下来要比蒸汽还原法低 18% 气流法在理论上,测得蓬松度数值最低,但我没找到相关数据 在羽绒行业,我们现在看到的蓬松度数值,默认都已经是蒸汽还原法,只有极个别专业户外品牌的高山羽绒产品,会同时给出蒸汽还原法和滚动干燥法两种蓬松度。 五、选购建议 在购买羽绒服时,理论上 1000 蓬羽绒保暖是 500 蓬的 2 倍,或者更高一些,因为 1000 蓬羽绒纤维密度低,静止空气质量更多一点。可实际上,填充到羽绒服里的,是未经过还原的羽绒,估算充后的蓬松度,要比蒸汽还原法低 20~30%。 羽绒服在保暖效果上,考虑到地球重力,面料和人体活动时对羽绒服的压迫力,充绒量要比含绒量、蓬松度重要的多。 蓬松度意味着品质,蓬松度高的羽绒服应使用轻薄面料,减少对羽绒层的压迫力,1000 蓬的羽绒服,大部分使用 5D~10D 纱线极薄面料,就是这个道理。高蓬羽绒服重量轻,可压缩到更小的体积,携带方便,对人体压迫感小,身体活动更自由,穿着舒适度好。如果高蓬羽绒服使用厚重面料,效果也会比普通羽绒强一些,但不会有轻量羽绒服那么显著的效果。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