丸剑痕,与观众博弈的小导演 阅读原文 谢邀。作为一个流媒体电影(网络电影)导演,更需要普及一下两者的差别。 流媒体电影,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国外的流媒体电影,比如 Netflix 出品或发行的电影,比如 HBO、Disney+ 等,这些电影,本质上跟传统电影没有什么区别,纯粹是发行渠道(观影渠道)不同,但依然遵循一般电影的剧作规律和表现手法。真要指出一些差别,那可以认为传统院线会有分级制,网络不一定,都是采取会员制。你充钱,购买会员或单部影片,就能看。而网络出品的电影,因为不可能做到影院的沉浸式,所以可能题材更大胆,表现方式更生猛,节奏更刺激,为的是让观众尽量少快进,能牢牢坐得住。 第二种情况,就是中国的流媒体电影,我们称之为网络电影。 2015 年,网络电影兴起,当时的叫法是“网络大电影”,简称“网大”(至今还有很多人是这种叫法),直到 2019 年才被重新定义为网络电影(不说大,一个是 low,其次是要往国外的流媒体电影和国内的传统院线电影有追赶看齐的意思)。网大作为和网剧、网综并称互联网影视三大类,是一直被人诟病的,因为精品极少,很多都是打擦边球骗流量但毫无创作底线。这是由于它的分账属性造成的。以前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三大平台对于网络电影的分账模式,无非是看完前 6 或者 5 分钟,然后继续观看,则成为有效观影。有效观影等于有多少钱进账了片方。所以,没有充会员的观众,看到第 5 或 6 分钟,就要付费,不付费的话,这个片子等于是没有产生有效观影,只产生了点击量,片方是赚不到钱的。那这 5-6 分钟显得尤为重要,是网络电影的黄金时间,导演编剧绞尽脑汁把兴奋点都埋在了这个卡点上,让观众看到这个时间点的时候,欲罢不能,继续观看,然后后面怎么整,拍得有多烂,无所谓了,因为已经让你产生付费观影了。同样,如果你是会员,你不需要对网络电影付费,连续看超过 5-6 分钟,就相当于有效观影,进账了。 这会衍生出很多问题,就是品质低下,对作品整体没有追求,从而让人对网络电影失去信心,甚至毫不关心。为了让网络电影精品化,制作上越来越接近院线,剧作越来越受到重视,三大平台改变了分账模式,变成了完播率来决定单次分账的多少。连续有效观影时长(不仅仅是只超过了付费时间点 5 或 6 分钟),有一条公式,来算出真正的有效观影人次。这就意味着,主创不能偷懒了,而且要合理的让每个节奏点,每个节拍,都能有吸引人的地方,一直看下去,分分钟让人跳着看甚至退出的,都不一定产生有效观影。 所以,你只要看一部豆瓣 5 分以上的网络电影(算是比较好的口碑了),再对比一般的传统电影,就会发现,网络电影节奏更快,梗更多,单场戏的信息量更密集,因为它需要不断产生网络受众的互动量(点赞、评论、弹幕),互动量则为影片增加热度,热度高的影片平台的宣传位会明显一点,才容易引流。也因为这个环境下,网络电影是要制造梗的,不像传统电影,只要你买票进场,你睡着了,或者离场,你都已经花了钱。我节奏慢一点,无所谓,因为在黑暗的环境下,沉浸度很高,能让观众缓缓代入。网络电影的媒介可以是手机、电脑、pad、电视,不能保证观影沉浸度,那只能用非常快餐式的手段,把精彩的地方一个一个埋在故事线的不同节拍点里,力求让影片受众保持继续观看。 因此,网络电影虽然也是电影,基本理论是符合传统电影的剧作理论,都有分第一第二第三甚至第四幕,用的也是救猫咪的叙事方式。但是——它更注重类型上的强化(很多网络电影受众喜欢看热闹而不喜欢看艺术表达,视觉刺激要强)、更注重开场戏一上来就要高能(把核心卖点亮出,别搞太多铺垫,不然前 6 分钟都让人弃了,就更谈不上有效观影)、更注重类型的融合(把不同元素融合在一个片子里,卖点多,让人觉得物超所值,没白花时间)。 网络电影的题材,也是稍微比院线电影可以更拓展一点。比如很多惊悚悬疑民俗的,盗墓的,怪兽的,虽然成本比不上院线,但都拥有一定的受众,只要制作过得去,一般都有热度。院线要制作这类题材,审查难、特效大、成本高、风险更高,很少公司愿意开发。而这自然就成为了网络电影题材里的香饽饽。不过,随着网络电影精品化之路越走越正规,网络电影会发生一些态势,比如更像传统电影(有大 ip,有明星加持,大制作,大导演下场做监制等),或者审查的收紧,很多题材会逐步受限。以前看,网络电影像 B 级片,是院线电影的一个补充,现在看,反而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味道。但网络电影的确需要观众支持,因为有的作品真的比院线还要好!!因为网络电影更考虑观众最直观的观影情绪,所以创作更难更讲技巧。我也曾经推荐过好看的网络电影,你看完片单里的片子,一定会觉得:嗯,真香。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