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婴儿什么时候开始区别爸爸妈妈与陌生人的?他(她)们是怎样做到的?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11-04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IMG] 玫瑶老师,丁香妈妈、果壳网多平台签约作者,公众号【玫瑶老师】 阅读原文

    当我第一次当妈妈的时候,看着自己刚出生的小孩,每天吃饱了就睡,睡饱就吃,活生生的潇洒。

    有时候也会很好奇他到底认不认识我?是不是谁给孩子喂奶谁就可以成为他的妈妈?

    但随后来的积累经验和学习才更加发现生命的神奇。

    一、不是有奶就是妈

    • 不是认识妈妈,只是认识妈妈的声音

    我们通常会把新生儿看作一张白纸,觉得他是从 0 开始,可事实上新生儿在怀孕期间,基于自身的需要其实已经在产前建立了很多的记忆点。

    而这些记忆点就是为了帮助他适应这个新环境所做的准备,例如胎儿在孕期里会对母亲的心跳、声音有所记忆。

    [​IMG]

    在一项经典的“非进食性吮吸”研究中,在婴儿不同吮吸方式里给与婴儿不同的声音,其中一种是母亲的声音,那么婴儿会开始持续性的用激发母亲声音的吮吸方式吮吸假乳头,所以从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出婴儿是对母亲的声音是有记忆的。

    而这种记忆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早。

    在德卡斯普和史宾塞(1994)的研究中,就发现胎儿在妊辰期最后三个月听到妈妈读书的声音,胎儿的心跳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而在另一项研究中,如果让一位母亲在怀孕后六周大声的朗读自己喜欢的著作,出生后的胎儿在吮吸时听到母亲声音的录音带时,比起其他声音,他的吮吸更加有力。(DeCasper &Spence,1986)。​

    所以我们可以看出婴儿在胎儿时期其实就已经认知了妈妈的声音,会在出生后凭借对妈妈声音的记忆去寻找妈妈。

    对于这种行为你也可以理解为是婴儿是在找另一个自己,因为对于婴儿来说,妈妈其实就是自己的生命共同体,只有在这里自己才是最安全的,声音的识别只是为了回归。

    [​IMG]
    • 听到 + 看到才能真正认识妈妈

    如果说声音是婴儿用来回归妈妈的重要方式,那么听觉 + 视觉的协同合作就是婴儿去学习认识妈妈的开始。

    那么婴儿是不是一开始就能识别人脸呢?

    不是的,在范兹的婴儿视觉偏好实验中,相比简单的黑白形状,新生儿更喜欢复杂的图案,但在人脸与有复杂图案的类脸图案中,出生前 2 个月的婴儿并没有对人脸有特殊的偏好,【1】

    因此实验推断新生儿在出生 2 个月前还不能进行人脸的区分识别。也就是说出生不到 2 个月的小婴儿是不会通过人脸认出妈妈的。

    [​IMG]
    图片来源发展心理学第八版

    在另一个关于听觉 - 视觉不一致的研究(Aronson&Rosenbloom,1971)里,实验中的新生儿看到隔音屏后面的妈妈在说话,却从后面听到妈妈的声音时,新生儿会表现出明显的焦虑,而如果只让新生儿闻不到妈妈的味道,新生儿则仍会对妈妈的脸有明显的偏好(Sai,1990;Bushnell&Sai,1989),但如果让新生儿听不到妈妈的声音,那这种对妈妈的脸的偏好则会不明显。

    因此可以看出只有将妈妈的样子和妈妈的声音结合起来,婴儿才能辨认妈妈(Sai,2005),这一发展需要到婴儿 3 个半月时,通过视觉的发展才能做到把人的面孔和声音关联起来,以此用来区别陌生人和养育者(Brookes 等,2001)

    [​IMG]

    二、认识父母是孩子安全感的基石

    我们经常会看到刚出生不久的新生儿明明已经睡着了,可是一放下就会哭醒,必须要妈妈抱着睡?

    当排除了一些生理上不舒服的原因后,我们会发现其实这是新生儿在找孕期时的安全感参照点(声音、味道、触觉)。

    所以当父母一抱起孩子,熟悉的“参照点”又回来了,这让孩子感觉到舒适、安全。

    而随着孩子视觉的发展,孩子将依靠视觉 + 声音去区分爸爸妈妈,他开始会对自己的父母产生依恋。

    他不再满足于以往的参考点,他会通过与父母的互动来更加深入认识父母和建立自己的安全感,他们喜欢在父母的身边爬上爬下,喜欢和父母的互动,也喜欢在父母身边去探索,因为这样让他觉得安全。

    所以认识父母其实是新生儿很重要的一项学习,也是他后面适应环境建立安全感的基础。

    那么我们能怎么帮助新生儿认识自己的家人和建立安全依恋呢?

    [​IMG]
    • 亲子游戏力让孩子更加了解你

    游戏对于成人来说,可能只算是一种消遣的方式,但对新生儿来说则没那么简单。

    他们把游戏当成了一种探索世界、与他人建立联结的核心方式。

    而不同年龄的孩子因为心智情况的不同,成人与孩子的游戏和联结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

    0 至 6 个月:单向“镜子”联结游戏,让孩子更加了解你。

    0 至 6 个月的宝宝是专注的观察者,如果你每次在他咿呀咿呀发出声音时,像复读机一样,重复他咿呀咿呀的声音。

    那么听到这样的声音的宝宝会先跟着咯咯地笑,当他笑你也笑时,

    宝宝就会又继续重复下去,这样的方式在我们看来好像是一种很无聊的举动。

    但对于孩子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因为在这个游戏中,他需要用听觉去聆听你的声音,用眼睛去观察你的表情,用思维去将他们进行一一对应。

    最终孩子会明白他的动作和语言是有意义的,父母是能读懂他的语。会赞善他的努力,相信他能合作的。而这样的方式也会让孩子对父母有正向的了解,对这个世界有安全的认知。

    [​IMG]

    6 个月~1 岁,有目的性互动,双向的交流。

    过 6 个月后的宝宝,由于身体能力的发展,探索的范围会不再那么容易满足,所以他的主观能动性也会更强,对互动的要求也会更高。

    而在这个时候,亲子间的互动就需要带有目的性和双向的互动性,这里推荐的是球类的游戏。

    因为球类自身的特点,它可以滚动起来,能吸引宝宝的注意,然后它又是一个非常适合双向互动的游戏。

    比如说,宝宝把球滚过来,我们可以跟宝宝说:“呀!宝贝把球滚过来了!”(描述孩子的动作)

    接着再把球滚回给宝宝,这样一来一去的互动方式,就是一个完整的“双向交流”。

    同时父母应该在互动中调整球滚动的远近,如果球滚的太远,宝宝会失去抓球的信心;

    如果太近,宝宝会觉得太容易,没有意思。而这种互动调整也是一种双向的交流。

    在这样的游戏过程里,父母通过眼神、动作、语言及时回应宝宝,而亲子之间的联结就会被自然建立,宝宝对父母的影像就将不再是单一的影像。

    他们会开始认为父母是一个可以被信任的人,会开始更积极的寻求与父母亲近的机会。最终在父母的陪伴下他会更加勇敢去探索这个新奇的世界。

    最后,

    作家冯尘曾写过这样一段文字:所谓父母子女一场,不过是相互滋养。​

    虽然婴儿出生 3 个半月后就可以开始依靠视觉 + 听觉去认识父母,但这种认识是基于信任的需要,他迫切希望能认识这个给他带来安全感的人。

    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在新生儿阶段给与孩子更多的依恋,让孩子对我们产生更多的信任。方便他日后去探索这个世界。

    参考资料:

    【1】发展心理学 儿童与青少年 第八版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