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远,编剧/导演/编剧老师 阅读原文 演员业务水平也分高低,但基本功和业务水准好一点是能分辨编剧和导演水平。 演员登台入戏前会做心理建设,传统方法是做“内心独白”:内心去理解所饰演角色的前世今生,揣摩如何进入角色,自然地表现出该角色。 角色的前世今生来自于编剧的设计。角色是否立体,困惑、成长、惧怕、忌惮、喜悦等等情绪来源于什么,那么这部分演员内心就有判断了。判断角色的同时就是了解编剧实力的过程。非主角很难看到剧本全貌,所以完全判断剧本好坏不一定清楚。不过如果在次要角色上也肯花功夫的编剧,至少也是用心的编剧。 某种程度上演员也必须是“会读书且行万里路”,不然角色某些点可能无法理解。这时就需要编剧、导演跟演员的沟通了。好的演员会为角色提供数种表演方式,而非完全听从指挥。 至于判断导演水平主要看导演控场、角色理解、拍摄思路和拍摄节奏。 演员主要专注于自己的表演,不过在片场多多少少能看到导演的“审美判断”,比如导演在服化道方面的选择和把控,比如某个道具的选择,导演跟道具沟通时所说出来的理由足够让人认同。这方面就涉及到导演审美,在片场方方面面都会体现出导演的阅历和审美。 角色理解是从剧本围读和前期沟通时就表现出来了,能说服演员促使演员充分理解。在现场拍摄时,演员对导演水平的理解主要是导演对表演的调整,让演员自己感觉一次比一次好。另一种情况是导演的即兴发挥,这一点最吸引演员。 拍摄思路主要是角色调度,调度是以剧本内容和角色表现为基础,调度精彩不精彩,基本就能看出导演对戏的理解深浅。另一方面是拍摄节奏,导演在现场其实也是“演员”,不过是演给所有人看,甚至发飙到什么程度都是演给全组人看。导演必须把控全场,被人牵着走基本戏就废了,因为这表明导演思路不清楚。现场拍摄的节奏感也能看出导演水准,过场戏和重点戏的拍摄时间,整体劳动强度变化,这些都是导演可控的。 还有一点是导演与演员的关系处理,这部分看情商,也影响演员对导演水准的判断。无论是上述哪些方面,演员都能看出导演是否做了准备。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