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有哪些建筑,空间设计得很简单,但却仍然出彩?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11-15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60
    赞:
    46
    [​IMG] 知乎用户,见诸学 阅读原文

    最近刚好在翻卒姆托作品集,因为面临一些遗产保护的问题,所以对其针对建筑遗产所做的设计多关注一些。

    想起这个题,于是来整理下他作品集中公开的第一个项目,罗马遗址保护所——隐约觉得这个建筑和另一个早期作品(井干木屋的加建)是他这些年在持续探索的几个方向的原型。

    [​IMG]

    其实平面非常简单,就是根据遗址形状按照复原体量给它套了仨盒子,将该处发掘坑保护起来,并在内部摆放了几处小展柜和若干说明牌。在遗址上部建造了一个轻钢桁架的栈道,作为观众主要通道连通三个空间。

    [​IMG]
    [​IMG]

    外表同样平平,门洞窗套屋顶之外全部采用木百叶解决。有分析称该形式为对场地周边谷仓的回应,这类无法证明也不能证伪的说辞暂且可以不理。

    真正让这个空间动人的,其实是从结构到采光的一系列针对遗址保护与展示的操作。

    [​IMG]

    结构上,仅在地面做一圈混凝土基础,而后通过钢件将基础同木结构杆件相连接。整体结构由相同截面的木质杆件组成,在面对十米左右的跨度问题时,采用钢拉索将两层杆件整合成桁架并附以镀锌屋面,以最大程度减轻结构自重,降低对地面乃至遗址本体的影响。屋顶处根据遗址位置设置三个贯穿屋顶的焊接钢天窗,用以为作为室内环境主要光源。

    [​IMG]
    [​IMG]

    栈道则由型钢焊接成桁架制成,跨度约二十米,两侧四根钢柱亦直接落于两个盒子的混凝土基础之上,中部唯楼梯处与地面轻轻相接,从而实现对遗址影响的最小化。而桁架筒体突破盒子继续伸出,一侧探入第三个盒子将整体联系,另一侧则用作主入口,通过出挑整合踏步实现与地面的完全脱离——这一经典的入口设计,其实是因为对内部遗址的照顾而生成,而其本作为副产物呈现出的轻盈意向,则在 zumthor 后续其他设计中被反复修改、使用。而内部所有的展具设计,也均以轻盈意向为主,以降低对场地的影响,并突出遗址矮墙本身的存在感。

    [​IMG]
    [​IMG]

    而如果说在结构系统的层面在最大程度地进行遗址保护,那么在围护系统的设计中便突出的是其对遗址及展品的展示设计。作为主要采光的屋顶采光筒顶端向北斜切,具有相当的深度,同时被涂刷以黑色哑光漆。这令进入的光线具有强烈的方向性却并不过于明亮,从而将遗址内部地面以合适的程度照亮,形成舞台般的感知引人从栈道进入遗址内参观。每个空间采光筒周围的灯具则负责给展品或遗址矮墙本体进行补光,以避免地面中心光线过足到周围急剧下降而对遗址或展品展示的不利影响。周围的木百叶则不仅仅保证此中温湿度环境的平衡,更将外部光线进行过滤进空间之内,对遗址进行环境补光,协同避免眩光的产生。

    [​IMG]
    [​IMG]

    更细腻的是,在略高于遗址高度处将整个盒子下部用黑布覆盖,对多余光线进行吸收,并将遗址本体进一步衬托出来。这种同诸多宗教美术作品中对圣母背景进行特殊处理同样的手段,在完成展示效果的同时,其实也同样是表达对遗址本体的尊重态度。

    [​IMG]
    Madonna and Child with Sts Catherine and Dominic and a Donor,Tiziano Vecellio

    而之所以觉得这个不特别起眼的早期作品是卒姆托创作基本原型之一的原因在于,其后续诸多作品——尤其是展示空间设计中——可以看到该建筑构造处理的影子。

    [​IMG]

    比如如果对卒姆托其他作品进行联系则会发现,这种骨架内外作双层围护 - 表皮滤光、内衬作背景 - 的展示设计思路,实际后续也被应用于其代表作之一——布雷根茨美术馆之中。同样是极为简洁的空间形式、围护层分别处理不同的展示问题,不同之处只在于,美术馆中并无如遗址般特定的展品,要做的是将整个空间之光线变得更为均匀柔和,所以取消了采光筒这类特殊处理,而将高侧光经多层磨砂玻璃柔化后配合局部人工照明共同转化为天光。尽管该建筑的各处做法通常被认为十分具有独创性,但若透过现象学之类的说辞直接看其设计逻辑会发现,外层表皮的滤光功能、内衬的不到顶的混凝土墙体的背景作用其实同遗址保护所的百叶与那矮矮的黑布所起作用在视觉的功能上别无二致。

    [​IMG]
    [​IMG]
    剖面大样,表皮 - 骨架 - 内衬

    后来蛇形画廊的设计,则有更明显的遗址保护所的影子。

    [​IMG]
    [​IMG]

    在 2011 年的蛇形画廊设计中,卒姆托提出了圣经中的“庇护庭院”的概念,试图在海德公园中创造出一片独立于大自然的小自然。无论这个概念是否能够被非基督教徒所理解,其设计意图是清晰的——正中的花园体量需要成为整个空间所要突出表达的重点,庭院应(像诸多充满光线的柱廊院般)被塑造成一个充满光线的体量。简单理解的话就是,要在休息空间中展示一个用光塑造出体量感的庭院。

    为了创造这个独立而虚无的体量,首先需要一个简洁的平面,并要保证采用双层墙体并使入口错开,以彻底屏蔽外部环境及光干扰;同时用巨大的出檐将天空裁剪,勾勒出庭园的空间体量,并使建筑本体完全藏入阴影之中;最后为了让阴影看起来更为幽深,需要对墙体表面做黑色的处理。总体而言,策略十分简单粗暴。

    但由于其处于露天环境,仅仅刷黑是不够的,因为这会造成大量的反光,并且墙表面无法形成一种“深度”。

    [​IMG]
    蛇形画廊墙面做法

    所以,建筑师的处理方式是,由 Idenden—一种通常用作管道防潮涂料的聚合物乳液—与麻质网格布卷材(roll of hessian scrim)一起覆盖了除木凳之外的整个画廊建筑。第一层的 Idenden 涂刷在木材上,再在其上贴一层网格麻布,从基础向上,盖过整个屋面,再到悬挑屋檐之下。然后再多次涂刷 Idenden,直至得到理想的黑色。这种处理使其最大程度地隐藏,才可能更加突出中间的那一方小小的花园。

    [​IMG]

    尽管这是一个 2010-2011 年的设计,但挖掘其做法来源,会发现其原型仍是 1985 年罗马遗址保护所的那截简单的黑布。

    [​IMG]

    以上。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