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程,微信公众号,微博ID:技术型吃货 阅读原文 之前有好几次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在这里统一回答一下: 这是有可能的。 当然,不能 100% 排除标签造假的概率,但单纯从理论角度出发,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合规的。 先明确一个概念:「0 界限值」。 食品体系本身是非常复杂的,你很难说一个食品「绝对不含」某种物质。比如,没有食品能「绝对不含」重金属,「绝对不含」抗生素。同理,「绝对无能量」的食物也是不存在的。 但如果这种物质含量足够低,低到我们完全没必要在意它的影响,那跟「不含」其实在生活中就可以等同了。 于是,法规通常会定义一个「0 界限值」,GB 28050《食品营养标签通则》规定,如果某样食品每 100g 或者 100ml 的能量小于 17kJ,那就可以标注「0 能量」或者「无能量」了。 明确了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再继续分析: 像这样的饮料,几乎不含蛋白质和脂肪,通常可以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只剩碳水化合物了。通过营养成分表,我们可以看到它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为 1.4g/250mL,换算成每一百毫升就是 0.56g/100mL。 已知碳水化合物的能量转换系数是 17kJ/g,因此这个饮料的能量是 17*0.56=9.52kJ/100mL 显然,这没有到法规规定的「0 界限值」,因此当然可以标注「0 能量」。 有些人会问,那看它配料表第二项就是复合糖浆,糖加的肯定不少。 但有一种可能是,这些糖浆本身添加量实际极低(<1%),而 GB 7718《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规定,添加量小于 2% 的配料不用按照从大到小顺序标示。 从配方看,这个饮料加入了大量代糖。主要甜味来源可能是由代糖呈现的,添加极少量糖分的意义可能在于调节甜味使其不至于太假。 之前在想法中回答过另一个案例,可以看这里: 钱程的想法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pin/1436817328978141185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