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otty,我总能找到些被忽视的珍珠 阅读原文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我最先想到的是两个电影中的场景: 一个是《文科恋曲》中,男主角感慨听古典音乐穿行在下班的路上、看着周围的建筑,能有一番新的独特感受: 另一个是谍战片《东风雨》中,男主通过弹钢琴在日寇的眼底下,利用钢琴声把电报传递给总部。 其实不难发现,生活中,音乐文字绘画之间,本身就联系非常紧密, 那么能否融合呢?融合的关键是什么呢? 我的回答权当抛砖引玉, 我理解的融合是以下两种: 1.形式上的搭配,例如 MV 或者 PPT 以及电影、歌剧、动画片等等,音乐文字画面之间彼此的相互映衬; 2.形式上的转化,通过某种媒介将音乐所传达的信息转化成文字,将文字所传达的信息转化成绘画等等; 第一种(形式上的搭配)其实不足为道,因为现代生活中海量的视频随处可见。 这里主要讲讲第二种(形式上的转化)。 我对于音乐、文字和绘画融合的可能性的启发源自于大一在学校看到的一个毕业展,名字叫《canon in glass》,作品是如下几个步骤: 1.把乐谱的音符由低到高,转化成 白、浅灰、灰、深灰、黑 五个黑白色调。 2.把这五个黑白色调对应成五个形态各异的杯子 3.杯子的逻辑是由杯中的水的多少来决定,利用方圆、粗细、大小、高矮来形成节奏感 4.形成新的乐谱,上面是色调构成的五线谱,下面是杯子构成的五线谱, 5.单独绘制“杯子五线谱”,形成视觉作品 6.依稀记得这个作品周围是有这个音乐在小声地放着,这时候再看那五个杯子,脑海中就不自觉哼起了调子 7.如果这个时候敲击杯子,每个杯子的对应响起的声音是那个音符,那就形成了完美的闭环。 这里面的逻辑很简单, 由音乐 转化成 文字(音符) 转化成 色调(颜色明度) 转化成 杯子图像(二维图示) 转化成 艺术装置,杯子(三维实体) 当这幅作品和这五个杯子最终呈现的时候,最开始的音乐也赋予在了其中。 窃以为,这虽然是表象层面的转化,但是能引导观众自己,在潜意识层面将这些东西融合,从而达到艺术的启发性。 这个作品对我的启发是什么呢? 我认为,如果音乐、文字、绘画之间想要融合(形式上的转化), 有一条线索是必然贯穿其中的:节奏 二维:绘画有画面的节奏, 三维:物体有空间的节奏, 四维:音乐有时间的节奏, 不管你以何种形式去融合(转化), 其融合的根本逻辑,其作品生命韵律的根本,就是用节奏去串联。 把握好艺术中的韵律与节奏,便能掌握众多繁杂的艺术形式中的运动本质。 梅清《鸣泉图》轴 其实在以建筑设计为主的立体语言中, 早就开始了类似的尝试,也是运用节奏贯穿其中, 这也是为什么开头提到《文科恋曲》男主能在古典乐的氛围中对建筑有了新的体会, 包括一些城市规划会对于建筑天际线上有变化追求,也是源于节奏感的美学角度。 只不过最后生成的这个形式, 它是否是逻辑的谎言,还有待商榷。 再放上一点形式上的转化的融合类作品: 1.《乐章》,将音乐配上的舞蹈或可视化的节奏,画在乐谱之上: 作者:Lena Erlich 2. 将音乐中的情绪做可视化 绘画或艺术装置 作者:Gunther Kleinert 3.将文字与绘画的边界做模糊化,本质是一种绘画,文字只是素材 4.设计师 Fabian Fohrer 绘画成了陪衬,为了突出文字 5.主题文字海报,拓展了文字的绘画性 作者:Kateryna Pom(波兰) 6.林怀民的《行草》 林怀民《行草》 《行草》是从书法美学中汲取灵感丰富肢体和内容的舞蹈作品,从文字的韵律节奏以及草书的书写节奏中去把握舞蹈的动作和韵律编排,这出作品,即在舞蹈,又在书写,舞者即是书者,又是点横撇捺本身,一种复杂的情感也被杂糅进去与表演串联了起来。 7.Chulan Kwak 的草书座椅 韩国艺术家 Chulan Kwak 则是提炼出了草书中的另一种东西,即草书线条所挥舞营造出的空间节奏,他把这种二维纸面中所营造出的空间提炼到了三维世界里,创作出了极具体量感的艺术装置: 8.DoodleChaos 的音乐可视化视频 最后推荐一个视频答主 @DoodleChaos , 基于 Flash 游戏《Line Rider》的创作, 他的音乐可视化类型的视频超有趣, 包括对于肖邦和莫扎特的可视化视频,很有意思。 以上 最近我把我这几年在知乎写的一点关于绘画、艺术的干货做了个汇总,大家有需求的欢迎去看看。 Scotty:连点绘面:近年来写的绘画、艺术干货汇总 持续更新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