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豆皮,「动物行为学」爱好者|猫行为观察员 阅读原文 我认为:有! 在畜牧业生产中,我们称之为: 饲料的「适口性」(palatability[1])。 动物虽然不能跟你讲,它觉得什么东西更好吃,但动物采食量的多与少,正是饲料适口性好与坏的直观体现[2][3];同时,当面对多种食物,若动物显示出「多选一」的倾向,则可以展现出动物的食物偏好(food preference)[4][5]。 而家畜采食量的多少,则关系到家畜的生产水平(产出肉、蛋、奶的能力)和经济效益(饲料投入产出比)[6][7][8];所以,在畜牧业中,提高或维持动物的采食量,就非常重要了;为此,则需要我们深入研究饲料的适口性(除适口性外,动物的采食行为和采食量,还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8][9])。 适口性,是饲料的气味、颜色、口味、质地与口感等特性的综合体现[3][10][11]。 例如,从饲料的形状和结构这一角度来说,相比粉末状的饲料,家畜通常更偏好颗粒状的饲料[12][13];这可能是因为:在它们的天然「食谱」中,从未出现过粉末状的食物[12]。 (该图片由 Christopher Carson 在 Unsplash 上发布) 味觉—— 往往也会影响家畜对食物的选择[14]。 家畜通常能尝出酸、甜、苦、咸这几种味道[15];哺乳动物一般偏好甜味而厌恶苦味[16];例如,狗的部分味觉受体,会对糖类敏感(但猫对糖类的反应则比较微弱)[14];小猪非常喜爱甜味,而成年猪则对酸味有所偏好[17]。 (该图片由 André Nadheim 在 Unsplash 上发布) 借助味觉,绿头鸭每次都能从两种豌豆中,挑出自己爱吃的那一种,从不会选错(二者中未被人为加工过的豌豆,受到绿头鸭的偏爱)[18]。 甚至有研究表明,牛能通过味觉,分辨糖溶液和盐溶液的细微差异(相差 1.5%的糖溶液、相差 0.04%的盐溶液)[15]。 (该图片由 Leo Manjarrez 在 Unsplash 上发布)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