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寅,科学教育搬运工(._.) 阅读原文 这是个挺有意思的问题,首先,在科学老师的视角来看,这个问题是有点奇怪的。 它不太像一个孩子经过思考和观察的过程之后能够提出来的问题。因为温度和热量的区别,是和孩子原本的意识和感受是相反的。 ta 们的思维方式,更容易从感受和直观出发,更容易认为洗澡水温度低,空气温度高。 在科学教育领域有一个术语,叫做“前概念”,说的就是这种孩子从日常经验中获得的,错误的、或错误与正确并存的观念。 ”许多儿童都是带着与他们观察到的现象有关的各种想法和解释进入科学课堂的,即使他们那时候还没有系统学习过有关的学科知识,儿童形成这些想法和解释,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各方面的经验,例如身体力行的活动,通过与身边的人交谈,通过大众媒体而获得的经验“[1] 科学课程所做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学习的过错,逐步让儿童自我修正这样的“前概念”。 所以这个问题可能不是来自于孩子的观察和思考,因为孩子基本不会这么想。 那么这个问题是怎么被提出来的?其实开始我也很好奇,想了想,这更像是孩子随口的一问: 例如一个家庭洗澡的场景。 孩子说今天的水有点凉,父母指着看着电热水器的度数说:是啊,只有 30 度是有点凉了,而孩子恰好之前听到过天气预报:说今天天气 30 度,天气很热,注意防暑。 孩子提这个问题,ta 可能表达的只是:“为什么我听到的内容和之前听到的不一致”。然后他的问题被成人捕捉到了,成为了一个科普温度和热量的区别的机会。 一、解答 不能说这是一个不好的问题。但是还是觉得,比起准确的回答来,我更看重孩子提问的场景。 如果孩子特别小,我可能就会说:是啊,人的感受的确会有差别。 然后可以再做个小实验 《是冷还是热》 准备三盆水。左边是冷水,右边是热水,中间是温水。 左手和右手先同时放到左右两边的冷水和热水里,然后再拿出来,同时放到温水里面。 孩子就能发现,左右手的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 然后再问问孩子,你觉得这是怎么回事呢? 可能我也不会说太多,纠正他的太多的解释和理解,因为就这个问题而言,他还是需要在将来学习更多。只是希望他能够知道:有时候感觉未必是准确的。 如果孩子更大一点,我会带他看这个实验视频 关于温度的误解【Veritasium 真理元素】 关键在这个“做预测”的一步, 如果你觉得两种东西摸起来,热的东西温度高 那么是否是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把冰块放在温度高的地方,融化的就会快一点? 那么,是否放在泡沫塑料上面的冰块,融化的会比放在铁块上面的快? 通过一块冰,让“摸着热的物体感觉温度更高”在实验中自然的得到纠正。 作为小学生,我更希望能够让他了解到,通过假设 - 实验的方法,可以纠正原有的认识的局限,扩展认识的边界 二、思考 就着这个问题,我更想表达我对如何做科学启蒙的一个观点: 我会重视孩子每一个发现差异的时刻,引导他去追寻差异,进而探求新的世界。 比如,当我看到这个视频的时候 换了食物,蛾子不吃?- 博物杂志 我会引导孩子注意两种植物的差异(两种植物属于同一个科,长相类似,但是虫子的选择有了差异) 进而发现虫子进食的秘密(通过对照,找出导致差异的变量)。 进而做出“将旧叶子涂在新叶子上,看看虫子吃不吃”的好玩实验来。 视频先观察了夹竹桃天蛾的粪便。用体试镜观察了粪便,识别出了里面残留的“营养物质” 然后因为换了个酒店,作者手里没有天蛾幼虫的食物——长春花了,他就企图用其他植物的叶子来喂天蛾幼虫,他选择的是夹竹桃,也是夹竹桃科的植物,但是失败了,虫子不吃。 结果作者采用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方法,他根据之前的观察,把含有营养物质味道的粪便,涂在了夹竹桃的叶子上。 结果,实验果然成功了!夹竹桃天蛾吃了涂有自己粪便味道的那种植物。 我也会遇到问题的时候,积极的去询问孩子自然的想法,和他讨论各种不同的可能性,看看有没有可能用实验来验证。 比如,为什么电池能够点亮小灯泡? 电能是如何从电池中传递到灯泡中的 贴几个小学孩子的解答例子,可能你的孩子回答和解释的更有意思。 科学课程所做的,就是希望能够通过学习的过错,逐步让儿童自我修正这样的“前概念”。 前面提到的自我修正,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探索世界,并且自己去发现和掌握一套方法。 与各位共勉。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