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修复一部老电影都有哪些困难?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11-26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48
    赞:
    46
    [​IMG] 唐朝,电影 阅读原文

    电影如何保存与修复

    [​IMG]

    作为一门昂贵的艺术,电影在短短一百多年的历史里,已经抛出了一个附带严重经济损耗的问题——保存和修复。制作上需要花费大量资金和人力,自不必多说,但是完成最初的市场流通(上映或发行影碟)后,作为档案或资产留存的电影拷贝,由于其储存介质——胶片,极易变质,从而给电影保存提出了一个难题,非个人或企业所能承担。对那些业已损坏的电影拷贝,进行数字化和修复是现今的趋势,但需要大量资金和技术投入。无论是胶片还是数字,它的储存性能都不是永久安全稳定的。

    [​IMG]
    中国电影资料馆(图片来自中国电影资料馆官网)

    中国电影资料馆官网公布的其两个片库温度标准

    北京库(存放拷贝)

    温度 10℃±1℃ 相对湿度 35%±5%

    西安库(存放原始底片)

    安全影片:温度 10℃±1℃ 相对湿度 45%±5%

    易燃影片:温度 5℃±1℃ 相对湿度 45%±5%

    彩色影片:温度 5℃±1℃ 相对湿度 65%±5%

    保存难题,随电影而生

    电影诞生的这一百多年,胶片直到二十年前都还是绝对的主角,承载着创作者的心血。在这段人类历史上非常短暂的时间里,胶片电影的数量已经庞大到成为一个难题——如何将多如繁星的电影原汁原味地保存下去?直至今日,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随着时间流逝,电影胶片总会出现裂痕、发霉、褪色、老化、变形甚至完全粘连在一块等损坏问题。

    早期电影胶片主要使用硝酸片基,高温条件下容易自燃,所以 1923 年研制成功的醋酸片基逐渐取代它(直至 1950 年代后,硝酸片基胶片完全停产)。然而,这种改进并不能解决胶片固有的上述一系列问题。所以,时至今日,世界各国的电影保护机构都在为海量胶片电影的保存和修复感到头痛;与此同时,数字电影的存储问题也越来越严峻,无论是存储格式,还是硬盘本身、亦或是数据所需的虚拟空间,从时间跨度来说,目前都不比胶片存储更具稳定性。

    胶片对存储环境要求极高,除了空间本身,它还需要保持特定范围内的温度和湿度(理想条件是恒温恒湿,且在零度以下,电力消耗极大,成本昂贵),以降低胶片老化、退色、霉变等损坏的速度,尽可能保持其原貌(几乎不可能)。因此,世界各地的电影保护机构、电影节等都在为保存和修复电影投入资金,展开合作。

    [​IMG]
    BFI 电影胶片储存仓库

    数字修复,长远需求

    虽然数字存储同样存在诸多安全风险和技术难题,但它的便捷性、稳定性(短时间内)以及应用性远高于胶片,所以对那些“濒危”胶片电影进行数字修复和存储,是必然选择。即使没有修复需求,保存数字和胶片两个版本,也是保险之举。

    一般来说,我们认为只有年代非常久远的胶片电影才需要进行修复,但实际上,除非是专业的电影保护、存储机构,很少有电影公司或个人能够将生产或收藏的电影胶片保存在理想的环境中。胶片拷贝除了会因长久存放而出现各种损坏,也会随放映次数增加而增加损坏风险。

    [​IMG]
    英国电影协会胶片仓库控制系统(让仓库保持在零下 5 度和 35%相对湿度,图片来自网络)

    另外,由于没有专门的存储空间,很多电影拷贝在制片公司、私人手中,损坏和遗失的风险很高。所以,即便是年代很近,甚至是近十年以内的电影,也可能因为找不到原始底片、理想拷贝而无缘再现市场。因此,对胶片电影的保护,从它被创造出来那一刻就已经开始,而修复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需求。

    基于以上两点,当下对电影的保护是双管齐下——胶片转数字和数字转胶片。前者是对胶片电影进行保护和修复的首要工作,后者则是根据各国电影保护的现状和计划而定。保护和修复,是电影文化延续的长期问题。

    电影数字修复一般有以下四个环节:

    1.胶片检查

    针对问题: 胶片变形、断裂,有划痕、霉斑、粘连,发现声音、画面存在的问题。

    解决方法: 清洁胶片、修补接口及轻微划痕,制作新的翻底、翻正胶片,易燃胶片转安全胶片等传统物理修复工作。

    所需工具: 剪刀、镊子、药水、胶纸、胶片接片机、胶片整理机台(高清鉴定台)、胶片清洁机等。

    这一流程的工作是在为之后的数字修复做准备,对影片的原始素材进行收集、清理,据此鉴定影片损坏程度,制定修复计划和目标等。

    素材不单是胶片,还包括影片片种、出品单位、出品年代、素材类型、数量、色别、齿孔距等信息。为了让修复后的影片尽可能接近原貌,需要搜集影片相关文字、影像资料,资料越多越能了解影片创作思路及原始状态。

    [​IMG]

    如果存在待修复影片的其他版本可供观看,那便是最好的修复参考。所以,修复电影对工作人员的艺术素养具有一定的要求。他们的审美倾向甚至能影响到修复成片的效果,及其与原片的差距。经过清理后的胶片进行数字扫描前,一般要进行清洁,主要采用超声波方式,在无尘环境中操作,之后要将其保存在库房恒温恒湿环境下。

    数字修复没有出现前,印制拷贝时遇到破损严重影响观看的胶片,可能会被直接剪掉,但是数字修复出现后,起强大的能力,让任何一帧画面都可能派上用场,因此只要胶片还在,物理修复阶段都会把它处理后保留下来,留待数字扫描后判断是否可修复。

    2.胶片转数字

    针对问题: 将胶片内容转为数字文档。

    所需工具: 胶片扫描仪

    数字扫描是影片数字修复前最重要的工作,流程较之第一步的物理修复,简洁许多,主要工作都是由机器——胶片扫描仪来完成。将清洗好的胶片放置在扫描仪上,设定参数即可。一般来说,为了获取更好的画面,先通过 4K(4096x2160, 不同扫描仪,参数会有出入,这里所列为标准数字)分辨率扫描,然后下变转换成 2k(2048x11080)分辨率文件。

    [​IMG]
    cintel 胶片扫描仪

    3.数字修复

    针对问题: 画面修复、调色,声音修复,声画合成

    解决方法: 数字软件逐帧处理

    所需工具: Revival、Diamant、Cineon、Phoenix 等影像修复系统或软件

    这个阶段的修复工作最为繁琐,考验修复者的细心和耐心,以及艺术修养。修复流程主要为自动修复、手动修复、画面调色、声画合成。

    自动修复的原则是不损害原画质,采用保守参数。如果胶片质量太差,难以获得理想的自动修复的参数,则直接采用手动修复。

    手动修复的内容包括稳定、清洁画面、去除闪烁、补充缺失等,其中,清洁画面处理的问题包括划痕、油污、霉斑、噪点、脏点。为了减少或降低对原始画面的损伤,手动修复同样尽量采用保守参数,注意保持画幅的一致性,必要的时候,允许存在少量划痕、噪点或脏点等损伤。由于数字修复本身也会降低原始画面的质量,因此对修复工作要有精确的计划,减少修复本身对画面质量的损耗。

    声音修复目前并不成熟,主要工作是对数字化的声音素材进行降噪和修补处理,针对影片出现的严重声音损伤,一般直接重新制作声音,参考原始乐谱、配音、台本等资料。对于默片,可以在现场演奏的放映中,录制声音,后期合成到画面里。

    [​IMG]

    画面调色通常在上述修复工作完成之后进行。由于调色参数不可能做到精确还原影片原始状态,所以这一工作有时也会体现出修复师个人对色彩的偏好,呈现出柔和或者鲜艳的差别。修复师获取色彩修复的参考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渠道:

    第一,如果正在修复的影片画质较好,可以直接放映看色彩,或是使用专业设备,比对胶片上的颜色,从邻近较好的画面获取色彩参数;

    第二,邀请影片主创参与修复,如导演、演员、摄影,甚至是冲印工作人员;

    第三,参考文字报道,特定年代、导演的影像风格,可供参考的其他影片等;

    最后,将修复后画面和声音在时间轴上进行合成,这个阶段可能会出现声画不同步的情况,需要补齐声音和画面后再合成。合成之后便要进行输出工作。

    4.输出(DCP、胶片、影碟或视频文件)

    影片最终要以某种形式保存或传播、放映,因此输出的格式也分为几种。

    第一,胶片输出,目前来说,胶片仍然是一种较为安全长久的保存形式,因此许多数字电影会同时保存胶片和数字两个版本。 不过这一过程非常

    消耗时间,一部影片可能需要几周的时间才能完成数字转胶片的过程。

    第二,数字输出,这是最便于影片传播的方式,使用最多,输出过程包含转码、压缩、加密等内容。

    第三,视频输出,既方便修复过程中进行检查、比对等工作,也是节省空间,轻易便捷的数字存储形式,可以在不同存储设备中保存、传输。

    长期保存用胶片 / 磁带

    胶片和磁带虽然已经从普通人的应用舞台中退出,但在企业数据、影像存储方面仍然大有用武之地。为了避免数字存储存在的损坏、丢失、格式陈旧等不可修复性问题的风险,许多数字电影会采用“数转胶”技术,保存一份胶片版。

    富士胶片公司 2010 年研发出电影数字影像分解用黑白记录胶片“ETERNA-RDS”,获得 2011 年的奥斯卡科学技术奖。该胶片保存技术首先将数字影片拷贝到胶片上,然后将彩色图像的三原色进行分解,仅保存稳定性更好的黑白画面,可以更长时间保存影片而不必担心褪色问题。等要使用时,只需利用专业技术将原版颜色叠加上去,还原成彩色胶片。不过,这种胶片仍需要严格的存储环境才能延缓老化等问题。

    修复案例

    [孔夫子]修复经过(整理自香港电影资料馆)

    影片[孔夫子](1940)拷贝遗失,电影界一直以为不可能再看到此片。2001 年中国香港电影资料馆搜集到影片的硝酸片基底片及声片。虽然部分声片遗失,胶片老化、变形、粘连严重(图 1、2、3、4),但在如今的技术条件下,有了这卷底片,已经给了人们再看到此片的希望。

    [​IMG]

    胶片首先被存放在了恒温恒湿的环境下,防止进一步变坏。接下来的工作是把易燃的硝酸片基中的内容翻印到比较稳定及安全的聚酯片上。2008 年,香港电影资料馆开始主持第一期修复工作,即对胶片进行物理修复,彻底情洁底片,详细检查胶片状况,同时记录搜集到的影片的各项资料,尤其是转场资料,用于后期数字修复影片的参考。

    由于胶片损坏严重,需要使用链齿经过特别设计的印片机,才能安全翻印影像。为了减低片基划痕的影响,修复人员采用了全浸式湿印片技术翻印新片。声片损坏同样非常严重,修复难度巨大。修复人员对输入电脑里的声片数据,进行了降噪处理,改正了声调及调整了声音的播放速度,转录成一条新的声片。

    香港电影资料馆没有修复影片所需的先进设备,因此与意大利博洛尼亚电影修复实验室合作,开始第二期修复工作——数字修复。修复版电影被输出到档案级胶片上作放映用途及长久保存。

    [​IMG]
    修复后的[孔夫子]

    根据文献资料推论,修复人员还将收集的胶片碎片插回原片中。这些碎片经推论属于影片 1948 年重新上映前被删减的片段。

    中国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

    2006 年,中国电影资料馆正式启动由政府全额资助的“电影档案影片数字化修护工程”,购买先进设备,计划对 5000 部馆藏电影进行数字转换和修护。中国电影资料馆在 2009 年成立技术部,全面负责修护工程。目前,该馆保存了从 1922 年以来的 3 万多部中国电影,拷贝素材超过 60 万份。

    这一工程立项时共获批 2.8 亿元资金支持(至今,实际投入已经超越这一数字,修护的电影数字也早已不只 5000 部),总量看来不低,但用在 5000 部电影的修护上,仍然捉襟见肘。这笔钱只有一小部分能真正用于修复电影,大部分花在了胶片转数字上,光是购买设备就花了 1.2 亿,后期维护也需要持续投入资金。所以最终能够用于精修影片的资金非常有限,完成胶转数之后,多数影片的修复只能作到数字调色,完成精修的只有一百多部,每部的预算基本控制在十几二十万间。

    2014 年 12 月,“中国老电影修复基金”启动,开始吸收民间资金用于修复电影。上海国际电影节也与企业合作,推出电影修复项目。

    部分资料来源:

    《影片数字化修复的工艺流程及未来发展方向》,中国电影资料馆,贾砚婷、闫彦

    《论影片精致修复的工作流程》,中国电影资料馆,左英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