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如何评价电影《扬名立万》?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11-27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248
    赞:
    46
    [​IMG] 子戈,枪稿主笔 / 一个不够温和的中间派 阅读原文

    01

    在这个电影市场的寒冬,《扬名立万》点燃了一把火。

    截至目前,该片已连续 8 天蝉联当日票房冠军,总票房也已超过 2 亿,据预测,最终极有可能突破 6 亿大关。

    这部电影一没大明星,二没大场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实属不易。

    [​IMG]
    《扬名立万》目前票房成绩。

    它是怎么做到的?很多分析都把着眼点放在外部。

    比如影片选在全年最冷的档期上映,避开了激烈的竞争;比如同档期的其他影片口碑不佳,间接促成了它的优异表现;再比如暑期档、十一档接连被主旋律电影占据,使得被压抑的观影热情获得了一次小规模的延后释放……

    诚然,这些外部因素都很重要,但在我看来,它们仅仅是催化剂,并非决定性因素。

    真正的决定性因素还是要到影片内部去找。

    02

    研究《扬名立万》为什么火,尤其能看到当下时代的观众趣味。

    首先从类型上看,这是一部复合类型片。所谓复合类型片,顾名思义,指的是一部电影同时容纳了多种类型。

    [​IMG]
    《扬名立万》既是悬疑片,也是喜剧片。

    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漫威电影,它们几乎都是科幻片和动作片的混合体。具体到单部影片,还可能掺杂进更多类型元素,比如《蜘蛛侠》系列糅合了青春片元素,《美国队长 2》同时是一部谍战片,《死侍》和《银护》系列含有大量喜剧桥段……

    之所以会出现复合类型片,也是因为单一类型已经发展到了极致,再怎么加麻加辣,也没法再有效刺激观众,于是复合类型片应运而生。本质上,它也是一种“复联”模式,是把多种口味集结到一起,让观众获得极大享受。

    《扬名立万》同样如此,在类型搭配上,它有点类似《唐探》系列,采用悬疑片加喜剧片的模式。

    按一般剧作法看,这么搭配很没有道理,因为这两种类型会互相拆台,悬疑会破坏喜剧的节奏,喜剧会消解悬疑的氛围。

    事实也正是这样,《扬名立万》中的大量喜剧段落对于情节推动毫无助力,只是一再延宕了推理的进程。就比如“我叫你爸,你打我马”的谐音梗,武人逞能未遂的尴尬场面,以及那一大段莫名其妙的舞蹈……实际都是无效情节。它们只是一个个段子,被生硬地嵌进了完整的文本里。

    [​IMG]
    《扬名立万》中的喜剧桥段有些纯粹是为了搞笑,而对剧情进展无所助益。

    可是从实际效果看,观众们似乎并不觉得突兀。相反,他们极其适应这种一惊一乍的并不连贯的节奏。而实际上,这就是“短视频”的节奏。

    不可否认,短视频已经深刻改变了当下观众的观看行为。一个常刷短视频的人,他的情绪切换能力是很强的,可能刚才还在哭,这会已经在笑了;另外他的注意力也相对更短暂,他忍受不了太漫长的铺垫,最好所有情绪都是直给的,让他很快就能接收到。换句话说,他们并不追求一个逻辑严密的整体感受,他们需要的是持续获得高强度、高密度的情绪反馈。

    所以也很容易理解,为什么这一届观众欣赏不了《指环王》这样的电影,因为一部类型单一、情绪单一,还要用三四个小时去铺垫史诗感的电影,是根本取悦不了他们的。别说三小时了,三秒钟还没有爆点出现,他们就已经忍不住要滑动手指,刷下一条了。

    从这个角度看,《扬名立万》算是摸准了这一届观众的脉。

    [​IMG]
    《扬名立万》中对剧情无推进作用的喜剧桥段,反而才是本片大获成功的原因之一。

    这部电影由不低于十次的转折(或反转)和无数搞笑段子交替构成。整个的情绪脉络也极其跌宕起伏,从悬疑,到紧张,到插科打诨,再到推理的爽感,以及最终揭晓真相时的悲情……

    夸张点讲,看这部电影就像是刷了两个小时的抖音,一个梗接一个梗,前赴后继,主创们通过反复的建立、打破、再建立,让观众易于麻木的神经时刻保持兴奋。

    至于整体剧作是否平滑和浑然一体,反倒无所谓了。

    因为主创们心里很清楚,短视频时代的观众们,笑点、泪点和燃点都没有变得更高,而只是变得更短了。

    03

    除了对个体情绪的拿捏,《扬名立万》更精明的地方在于,它把握住了时代的情绪。

    要知道,做到前者,只能让观众爽;做到后者,才能让作品爆。

    那这个“时代情绪”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从近年来火遍全球的两部韩国影视作品《寄生虫》和《鱿鱼游戏》中,就能找到答案。

    [​IMG]
    《寄生虫》成为奥斯卡史上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的外语片,影片主旨关注韩国当下的贫富差距问题。

    这两部作品表面看差异极大,但挖到底,都在讲同一件事,就是“贫富差距”。且这种差距不止体现在财富数字上,更体现在权力的不对等上。也正因力量悬殊,权贵阶层可以高高在上,成为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而普通人只能挣扎于底层,要么加入内卷,要么回家躺平。

    《寄生虫》和《鱿鱼游戏》刚好以两种方式向我们揭示了这一结构性的悲剧。

    前者通过一个富人家雇佣人的故事,以小见大,讲述了两家穷人狗咬狗的惨剧。它的高明之处在于,富人其实并不坏,也并未存心作恶,但两个阶层天然存在的势差,使得富人的无心之举就已经给穷人造成了灭顶之灾。

    后者看似更抽象,实际更直观,它把权贵阶层控制下的世界直接映射为一场“残酷游戏”。权贵们躲在幕后,操纵一切;而底层人则在一场场以“公平”为名的游戏里,成为内卷的牺牲品和被剥削、被取笑的对象。

    [​IMG]
    《鱿鱼游戏》更直观地描绘了一个贫富差距过大的世界的缩影。

    应该说,这种扩大化了的“仇富”情绪,已经成为这个时代的共通情绪。在这种情绪上做文章,极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扬名立万》正是如此。

    这个故事因一场选秀而起。在这场选秀中,少女夜莺脱颖而出,成为了最后赢家。可是,随着真相层层揭晓,我们知道,原来这场所谓的选秀不过是权贵们早有预谋的一次“选妃”。它和《鱿鱼游戏》一样揭示出了一个残忍的事实:当一个普通人沿着权贵们拟定的游戏路径攀爬到顶点后,才发现自己只是他们余兴未消的玩物。

    这是《扬名立万》铺就的悲情底色,而整部影片的爽感就建立在小人物的两次反抗之上。

    一次是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的,即齐乐山犯下的三老案;另一次则是以一种更浪漫也更直击心灵的方式完成的,也就是拍电影。

    [​IMG]
    导演刘循子墨在片场给演员尹正讲戏。

    片中的主角们是一群郁郁不得志的 loser,有过气男明星,有演技拉垮的女演员,有得罪了衙门惨遭封杀的编剧,有不甘心做替身的武行,还有公认的烂片导演……这些人匍匐在影视行业的底层,都渴望一个翻身的机会。而落魄的富商陆老板正是看中这一点,把这帮人聚到一起,要合伙干一票大的。他们要把轰动上海滩的“三老案”改编成电影,可是在探讨剧本的同时,他们也逐步深入到案件中,得知了背后的真相。

    这时,一个选择摆在他们面前:是严守“政治军事不能碰”的红线,把三老案魔改成一个娱乐爽片?还是发挥电影的社会功能,完成对现实的记录和批判?

    而在这道选择题的背后,实际拷问的是:在这场资本游戏面前,是选择同流合污,还是果断转身,做一个虽败犹荣的不妥协者?

    最终,这群小人物选择了后者。

    [​IMG]
    《扬名立万》中这群小人物主角选择了理想化的结局。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影片在触达时代情绪的同时,完成了在现实中难以完成的叛逆和释放,使得观众获得一种假想的快慰。

    04

    《扬名立万》以“短视频”的节奏,讲述了一个“底层反抗权贵”的故事。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当下观众最能接受和与之共情的。

    这也许能部分解释它突然爆红的原因。

    除此之外,这部电影也确实饱含着对“电影”的深情。

    [​IMG]
    《扬名立万》原名《一部电影的诞生》。

    如果抛开悬案本身,它实际讲述的就是一部电影艰难的诞生过程。

    这个过程要冲破重重阻碍,包括审查的刁难,当事人的阻挠,利益相关者的干预,以及艺术与市场之间的平衡……

    而整部电影以剧本会的形式展开,演员们在剧本围读的过程中,不断入戏,以至于忘记摄影机的存在,直到最后,他们终于达成人戏合一的境界,拍出成片。这整个过程,就是从剧本到排练再到正式拍摄的一次全景重现。

    [​IMG]
    《扬名立万》在宣传上自称为“真正的剧本杀”。

    这部电影是对“电影”的一次献礼,是对电影的现实意义的一次重申。

    但另一方面,这部献给电影的电影,本身却并不怎么“电影”。

    与它时常一同出现的,反倒是短视频、剧本杀、话剧感……这些电影之外的词汇。

    在这种错位中,我们体认到另一种荒诞。

    它似乎在身体力行地告诉我们,电影正在被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驱赶到舞台的边缘,成为如片中人一样的流亡者。

    [​IMG]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