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电影 阅读原文 许氏市民喜剧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取材自生活的市民喜剧,受到市场欢迎,但是由于这类喜剧通常情节简单,刻板、教条,所以并不像功夫片、歌舞片那样,能够创造轰动效应。[南北和](1961)、[七十二家房客](1963)是那个年代影响比较大的市民喜剧。 直到 1970 年代初,市民喜剧领域才出现了一位独领风骚式的演员——许冠文,宣告了中国香港第一代喜剧演员的诞生。他从香港大学毕业后,进入无线电视台(TVB)主持搞笑节目《双星报喜》而成名,与他搭档的正是他的弟弟许冠杰。节目中,二人以各种愚蠢扮相,搞怪行为和抖语言包袱制造笑料,多为片段式搞笑。这种风格即是许氏喜剧的精髓。 许冠文(右)和许冠杰(左)各有所长,且都能演。他们把电影和音乐结合,深入市民生活的心理,通俗易懂地调侃现实和刻薄之人 许冠文擅长编写剧本和表演,在主演李翰祥的电影期间,写出了[鬼马双星]的剧本。他想独立执导影片,并从票房中分红,被邵逸夫拒绝后,带着剧本去了嘉禾。嘉禾老板邹文怀满足了他的条件,[鬼马双星]果然没让他失望,顶上李小龙电影的空缺,夺得 1974 年香港电影票房冠军。许氏喜剧一炮而红。 片中,许冠文抓住人们求富的心理,拿赌博开玩笑,台词诙谐讽刺,情节夸张。他和许冠杰,分工明确,一“反派”一“正派”。反不是绝对的反派,只是个奸诈小人,坑蒙拐骗都敢做,却又“技不如人”,唯一的强项是尖酸刻薄;正也不是绝对的正派,只是胆小谨慎,表面老实,内里也一肚子坏水,却总是被欺负。故事主线是嗜赌的他们尝试各种发财方法,副线是对一堆松散的日常生活情景,进行搞笑处理。 [鬼马双星] [鬼马双星]另一个得意之处,是使用了的许冠杰演唱的同名粤语主题歌,流行一时。这首歌同样以赌为主题,运用俚语调侃赌徒心理,带动了粤语歌的流行。配上通俗粤语歌作为主题曲、插曲是许氏喜剧的一大特色。歌曲方面的功劳主要归于许冠杰。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许冠杰就已是香港小有名气的歌手,1970 年以个人歌手身份出道。那时,粤语歌尚未在香港流行,许冠文作词,许冠杰作曲并演唱的粤语歌《铁塔凌云》,成了他们主持的节目《双星报喜》的主题曲。歌曲是许冠文外出旅游回到香港后所写,表达了他对香港的特别情感,激起了人们对本地的关注和认同,深受市民喜爱。后来,许冠杰的很多粤语歌都与香港人的生活息息相关,通俗易懂。 《鬼马双星》上映前,许冠杰已经发行同名粤语专辑,等于是为电影提前做了宣传。之后,许冠文和许冠杰又合作了电影[天才与白痴](1975)、[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摩登保镖](1981)。电影上映前后,许冠杰都会推出同名粤语专辑,收录电影主题曲或插曲,电影和歌曲互相促进流行度。粤语歌正是从那个时候走入香港市民生活,缔造出一段流行神话。许冠杰的粤语歌和许氏喜剧一样,根植于普通人生活,大量使用俚语,亲切有趣,充满小调色彩。 [摩登保镖] 回到影片本身,许冠文通常在电影里饰演刻薄之人,不管做什么职业,积极却无能,歪点子多,成功的少;许冠杰则多是涉世不深的小伙子形象,要么被他欺负,要么反过来整蛊他。许氏喜剧因其突出的表演特色,在那几年,风光无限,与李翰祥的风月片、楚原的古龙武侠片、张彻的功夫片,竞争市场。 1980 年代后,成龙的功夫喜剧崛起,许冠文的市民喜剧开始走向没落。他的创作也越来越与当时香港社会的实际情况脱离,过时、陈旧。[摩登保镖 ]后,许冠文和许冠杰不再固定合作,他在八十年代执导的[铁板烧]和[欢乐叮当],没能复制七十年代时的成功,渐渐只以演员身份留在电影界。 许氏喜剧和成龙的功夫喜剧、周星驰的无厘头喜剧一样,都极其依赖演员独特的魅力,但又有不同的地方,许冠文扎根市民生活的喜剧风格,很容易走向审美疲劳,反倒是功夫喜剧、无厘头喜剧的刺激性和娱乐性,可以在不同类型电影中有所发挥。因而,许氏喜剧只流行了短暂的十年时间,而成龙和周星驰的喜剧生涯则漫长得多。 [半斤八两] 相比于五六十年代的市民喜剧,许氏喜剧的个人风格非常强烈。不过,客观来说,许氏喜剧的故事都比较简单,很快也陷入刻板和保守,被更有活力的功夫喜剧打败。观众的审美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曾经属于突破的东西,十年后则成了守旧,没能把那份突破与新环境的审美结合起来,是许氏市民喜剧发展中的弊病。单飞后的许冠杰和麦嘉、洪金宝等人合作,主演了不少受欢迎的喜剧;许冠文也在其他人的电影里继续出演喜剧角色。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