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XenForo 1.5.14 中文版——支持中文搜索!现已发布!查看详情
  2. Xenforo 爱好者讨论群:215909318 XenForo专区

如果周星驰的喜剧少了石班瑜的配音,会怎样?

本帖由 漂亮的石头2021-12-03 发布。版面名称:知乎日报

  1. 漂亮的石头

    漂亮的石头 版主 管理成员

    注册:
    2012-02-10
    帖子:
    486,020
    赞:
    46
    [​IMG] 猴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阅读原文

    这个问题我看提的很好。最好的莫过于加了一句,“是少了石班瑜的配音,而不是少了国语配音”。

    因为许多国语配音粉丝都会说这样一句话:如果没有石班瑜的“国语配音”,周星驰在内地不会有这样的轰动效应。

    这就是一句逻辑陷阱,它很好的将石班瑜与国语配音捆绑了起来,对应的是周星驰并不流利的普通话,或者许多地区的人听不懂的原声(也就是周星驰自己配的粤语版)。

    但实际上,没有石班瑜,就没有国语配音吗?当然不可能了,因为总会有专业配音演员来配的。

    这时候,又有人说,其他人没有石班瑜配的好笑。

    高赞答案里举出《审死官》本身在香港很卖座,但是大陆流传度不广,以证明“没有石班瑜来配音”在国语区就是不行。

    但这纯属是扯淡。审死官本来就是粤剧 ip 改的,宋世杰在香港地区是人尽皆知的粤剧角色,这个题材对香港人是有天生的吸引力,也令人好奇一向拍闹剧的周星驰,如何沉下心来与这样一个文人形象的刁钻状师结合起来。

    [​IMG]
    1948 年版《审死官》广告

    而这个吸引力在台湾与大陆近乎于 0。

    这就相当于成龙当年在好莱坞也很卖座,如果他当时拍一部《火拼三国》,演赵云如何在家具城救出阿斗。那在中国,乃至日本韩国,都会是个极大的吸引力宣传。只要质量不太拉跨,票房大卖是绝不成问题的。

    但你觉得这个戏可能在好莱坞火过《火拼时速》(即尖峰时刻)吗?人老外连三国是中英美还是中英苏都不知道,看这名字已经不想看了。

    所以审死官在台湾上映的时候,片名都被改成了蹭周星驰自己 ip 热度的“威龙闯天关”(类似于逃学威龙告御状的意思),加上文戏极多,喜剧点刻意的压缩,这个你让石班瑜配也没有用,除非你让石班瑜魂穿杜琪峰,那可能能把片子基调闹起来。

    [​IMG]

    一般说这种话的人,我都会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家有喜事》就不是石班瑜配的音,配的也很好,内地的知名度也很高,笑点并没有因为声音的变化而减少。

    而大部分人的反应是:原来那个不是石班瑜配的啊。

    因为在许多人的心里,先天的觉得“石班瑜的国语版=好笑”、“其他人配的国语版=不好笑”。

    一直以来,我对石班瑜的评价就是:优秀的配音演员,对周星驰电影的贡献有,过失也有。一味否定不可,但一味高抬更糟。

    要了解这个事情,需要四个问题来解释:

    (1)石班瑜的配音对周星驰来讲,必要吗?

    这个问题很容易就能回答,看当时的票房成绩即可。

    周星驰真正大红,是 1990 年的《赌圣》。在香港破了票房纪录,加上他此前两年在 tvb 拍的两部喜剧,所积攒下来的强大观众缘,从此成为真正的电影巨星。

    但这只是在香港。

    那在当时的国语区最大票仓台湾又如何?

    一样很好。

    [​IMG]

    这是台北 1990 年的票房纪录(并非整个台湾)里,赌圣的成绩是非常之好的。

    有人可能要问了,这连前十名都没进,怎么好了?

    因为你仔细看一下,就会发现,排在《赌圣》之前的,除了《赌神》及《人间道》外,其余全为好莱坞电影。

    也就是说,一个在国语市场并无群众基础及知名度的演员,凭借一部喜剧片,直接拿到了当地华语片年度第三名的成绩。这不是一炮而红是什么?

    但这部电影也不是石班瑜配的。可是当时一样在国语区红了。

    等到紧随其后的《赌侠》与《整蛊专家》,王晶开始与周星驰合作,才用了石班瑜的配音,配合王晶给周星驰的卡通夸张定位,相得映彰,广受欢迎。

    这也是石班瑜重要的“功劳期”。

    (2)石班瑜对周星驰电影的贡献

    以前王晶总是自夸,甚至在自传《少年王晶闯江湖》里自诩为与周星驰是“公认的最佳拍档”。

    可是这就像卢本伟说自己跟 Faker 是五五开,中国两大酱香白酒其中之一是青花郎一样,都是本身不算弱,但对于另一方,属于越级而不自知的碰瓷。

    相反,王晶与石班瑜倒像是最佳拍档。因为石班瑜配音的周星驰电影里,最出彩的往往是王晶的戏。

    比如在台湾极红的《整蛊专家》。

    这是一个周星驰用极度夸张的喜剧方式,采用弱篇幅强段落的手法而凑成的喜剧拼盘。如果留心剧情的朋友会发现,有的地方甚至故事都衔接不上。比如周星驰在《整蛊专家》里劝刘德华振作起来,但刘德华突然说一句“我不信,你会找蒙面人来打我的”。

    看的人一头雾水。

    [​IMG]

    但其实只是在通行版里删掉了,在台湾版则有保留。

    周星驰跟吴孟达打刘德华的一段,现在流传的版本里,以及香港上映时,是完全删去的,反而台湾版有所保留。

    但其实只是在通行版里删掉了,在台湾版则有保留。

    [​IMG]
    [​IMG]

    由此可见,王晶在最早期对周星驰的拍法,近乎王家卫式的片段拼凑,也不管前后剧情对不对得上,观众看不看得懂,务求让一部戏以最快节奏、最夸张的形式赶出来。

    而这样的喜剧表达方式,让石班瑜用最夸张的方式表达出来,是极为妥帖的,因为人物非常平面化,他的笑点来自于夸张的语言及表情,不必追求更多东西。

    如果周星驰肯一直跟王晶这么混下去,那不得不说,石班瑜与周星驰的确算是天衣无缝的组合。

    客观来说,石班瑜的声音尖锐,有辨识度,因此在夸张的喜剧当中,很容易凸显出来,给人一种癫狂的感觉。

    但这并不是周星驰想追求的。

    (3)石班瑜与周星驰的声音矛盾

    如果说 1991 年的几部戏,两人都配合的很好(逃学威龙石班瑜也有些许的调整,算是勉强与人物契合)。但到了 92 年,周星驰野心更大、创作更加有自主权的时候,对比之下,石班瑜已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最明显的莫过于该年的《武状元苏乞儿》。

    这是周星驰第一次拍武侠片。在此之前上映的《审死官》,已经拓宽了他的戏路,令文人形象也可以被大众所接受。

    而《武状元苏乞儿》,则以古装 + 武侠 + 喜剧的三合一,宣告着周星驰又一次的改变。

    在戏里,周星驰放弃了以往油滑狡黠小男人的形象,而是真正以一个豪气干云、自负且侠义的少年英雄形象出现。他嚣张跋扈,但武功高强,中气十足,虽然是个败家子,但本心不坏,所以最后能自成一家,成为一代宗师。

    可周星驰变了,而石班瑜却没变。

    不需要看台词,只需要听那个笑声,已经可以感受到周星驰的转型,而石班瑜还是停留在整蛊专家跟赌侠的人物理解里——一个喧闹聒噪且点子很多的无赖痞子。

    我就很好奇一味吹捧石班瑜的人,你们是在看喜剧电影,还是看抖音小视频?一部戏如果主角的定位扭曲到这样,把一个大侠气度的人配成一个疯子,但只要“你听得懂”,就变成了好吗?

    我相信这不怪石班瑜的刻意,而是他作为配音演员,本来就是模式化的,能把几个人物脸谱配好,已经是很合格了,而不幸的是,起码在 1992 年,他给周星驰配的,还是自己之前那套模板。

    这种例子在两人的合作里有很多,但毕竟已经成了习惯,因此也无可奈何。就像成龙以前在香港也有十多年的时间,也是用邓荣柡来给自己配音。但你不能说,不换掉他的原因,是因为成龙怕换了以后,电影就没人看了。

    而且周星驰的电影对语言表达的依赖很强,一旦用下来,只要票房上成功,片方也不会同意不再用,毕竟这种事情只有创作者与喜欢创作者的观众才会在意,很多路人甚至至今都不知道,周星驰不是那个喜欢嘞着嗓子“哈哈哈哈”的人,所以不去轻易改变路人的观感,也是片方的一种自我保护,反正对自己也没损失。

    实际上,石班瑜后期的一些改变也是值得肯定,比如《喜剧之王》配的就很好,但一到稍阳刚的角色,如《少林足球》,马上状态又下来了。其实石班瑜最适合,也最投入的一部戏,我个人认为并非是周星驰的电影,而是《赌神 2》。

    [​IMG]

    在《赌神 1》中他也有声音出演,配刘德华的小弟乌鸦。仍是很小人物的配法。但到了续集,配吴兴国演的大反派仇笑痴,整个人物的不怒自威、一板一眼,都从声音深深刻画到了角色骨子里。这也是我认为他的确是个好配音演员的原因。我想他如果配《宋家皇朝》里的蒋介石,也能取得一样的好效果,不会比吴兴国本人配的差。

    (4)没有石班瑜的周星驰会如何

    从之前《家有喜事》与《赌圣》的例子,已经可以看出,即便没有石班瑜,周星驰仍会被非粤语区的观众认可。

    可是一旦石班瑜出现,形成了一个“哈哈哈哈”的大笑 ip,再去扭转,则会受到极大影响。

    他对于周星驰来说,是一个双刃剑的作用。

    在开拓国语区市场的时候,周星驰从一个无名小卒到了票房红人,此后需要一个有记忆点、符合当时夸张戏路的声优进行配音,这个过程里,石班瑜功不可没。

    但在巩固市场的时候,周星驰想扩大受众群体,想转型,而非作为一个“疯子小丑”的形象,并为此进行大刀阔斧的转变的时候,石班瑜拖了后腿。

    如果是姜小亮之类(曾为《家有喜事》配音,同时也为成龙的《双龙会》)同样专业,但声音并不如此尖锐的人来配音,周星驰在国语区的起初,可能少一些让小孩及台南类观众津津乐道的“梗”。但仍然还会是巨星。毕竟一部戏好笑就是好笑,除非你让一个极其差的配音演员来做,否则只要不出戏,都差不多。

    全文完。

    阅读原文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