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苏小姐,布林客主编《如何看懂当代艺术》《不是天才》作者 阅读原文 我想说的是一幅自身情节曲折的名画:荷兰风情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 《音乐会》(The Concert,约 1664)。 《音乐会》 维米尔并不是一位高产的画家。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维米尔真迹只有 36 幅,可以说,他的每一幅作品都以一顶十,价值连城。 要知道,维米尔是一位非常神秘的画家,在世的时候并不算出名,却在死后被人们发现、欣赏、崇拜。他一生创作不多,没有留下任何手稿和素描,这让不少学者,包括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认为他是早期使用“暗箱”等光学仪器完成绘画作品的艺术家。 《音乐会》画中细节 纵观维米尔那些描绘了一个个精致生活场景的绘画作品,《音乐会》绝对算得上上等佳作:画面里有三个人物,泰然自若、各有分工,平静地叙述了一个优雅、和谐、温馨的荷兰家庭的日常。 在画面的左边,一个女主人似的人物佩戴着晶莹剔透的珍珠耳环,身着鹅黄色上衣,认真地弹奏着键琴,她沐浴在从窗子透 进来的自然光中,显得优雅而华贵。在她的身边,一位背对观众 而坐的男子腰悬佩剑,正在听她演奏,似乎是她的钢琴老师。 而在这位男子的右手边,还站着一位正在读信或歌唱的女子,她的穿着略为朴素,可能是一位家仆。只见她嘴巴微张,右手自然抬起,让看画的人都感受到了画面中的音符和律动。 《音乐会》画中细节 可以说,《音乐会》十分具有维米尔的个人标签意味,从室内环境的刻画到人物的神态把握,都细致入微。尤其是对室内环境的描绘,从黑白相间的地板到室内两幅大尺寸的挂画和钢琴上的装饰风景画,再到木桌上、地上散落的乐器,还有桌子上精心刻画的波斯风格毛毯,一切物件的安排和窗口光线的表达都让 观众感受到维米尔的艺术风格,尤其是那份精心布置的细腻与隽永。 令人遗憾的是,今天的我们已无法在博物馆里欣赏维米尔的这幅集大成之作了! 因为,这幅作品被盗了!至今下落不明! !!! 创建于 1903 年的伊莎贝拉·斯图尔特·加德纳博物馆(以下简称加德纳博物馆),它是所有波士顿市民心中的骄傲。我曾在几年前去过一次这个博物馆,她的美好与独特至今令我难忘。我有一篇游记,分享给需要深入阅读的朋友: 了不起的苏小姐:了不起的女性艺术力量 —— 富家小姐打造的全美最美私人博物馆:伊莎贝拉·加德纳和她的艺术收藏 这座私人博物馆跻身于热闹繁华的波士顿市区内,如一块镶有宝石的绿洲,耀眼而浪漫,在快速的都市生活里散发着历史和艺术的隽永光辉。 加德纳博物馆的美丽中庭 虽说这家博物馆的藏品质量和博物馆本身已经不容小觑,但真正让这家博物馆闻名世界的是一桩至今无解的历史悬案。 1990 年,这里发生了艺术史上规模最大的一起入室盗窃案件。1990 年 3 月 18 日,两名窃贼装扮成警察的样子,在凌晨时分进入博物馆,偷走了 13 件世界级艺术品,把总价值约为 5 亿 美元的藏品装车后,逃之夭夭。30 年过去了,美国联邦调查局依然没有得出有效的调查结果,无论是线上交易还是内部消息,都没有线索,这些艺术品至今依然下落不明!! Netflix 有一部关于这个盗窃案的纪录片,2021 年上映 关于这起至今还没破获的盗窃案,各种各样的传说和猜测都有,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两名盗贼一定是里应外合,有备而来。他们在进行偷盗的 81 分钟内路线明确清晰——率先进入最为珍贵的“荷兰画室”,盗走了一批价格极昂贵的作品。在这批失踪的艺术品中,最受人瞩目的是荷兰风情画家约翰内斯·维米尔的《音乐会》(The Concert,约 1664)。 在失窃的 13 幅作品中,维米尔的这一幅画被认为是最具价值的一件,估值超过 2 亿美元!更重要的是,这幅被盗的《音乐会》是镇馆之宝,是其收藏者,博物馆创始人——伊莎贝拉·加德纳女士购入的第一幅作品!这幅画对她个人和整座博物馆而言,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荷兰画室 这么多年来,维米尔的不少画作都有过遭窃后又失而复得的经历,但这幅被盗的《音乐会》至今仍然不知所踪。和《音乐会》一起被偷走的名画还有荷兰大画家伦勃朗的《加利利海上的风暴》(The Storm on the Sea of Galilee,1633)和《穿黑衣的女士和先生》(A Lady and Gentleman in Black,1633),以及一幅伦勃朗的小尺寸自画像。其他被盗的艺术藏品还有法国画家爱德华·马奈的《查克·托托尼》(Chez Tortoni, 约 1875)和包括《离开围场》(Leaving the Paddock,19 世纪)在内的 5 幅埃德加·德加创作的油画。另外,被盗的还有亚洲文物(一件中国青铜器和一件青铜尖顶饰)。 一直以来,“加德纳失窃案”都是历史上最为人所熟知、最叫人惋惜的一起大规模盗窃案。并且,这起损失巨大的偷盗案的全部作案过程居然都被监控录像拍下。区区两名盗贼,并没有厉害的身手和武器,只在警察制服的掩护下,就骗过了安保人员,不慌不忙地盗走了一批世界级藏品。直到第二天早上 8 点,赶来的警察才把那两位被困在地下室的保安解救出来。 画被盗之后的荷兰画室 自 1990 年失窃之后,美国联邦调查局一直在侦破此案,但至今一无所获。博物馆也从未放弃找,并在官方网站上公开悬赏,希望能够得到内部消息。巨额赏金已从一百万美元增加到今天的一千万美元,可这批艺术品依旧下落不明。 今天,你如果来到加德纳博物馆那间着名的“荷兰画室”展厅,就会发现几个空荡荡的画框依然挂在墙上—似乎偷盗才刚刚发生。空着的画框底部还刻着艺术家的名字、作品的名称和记号,从画框内外的墙纸色差可以清晰看见历史的痕迹,它们正无声地表达出一种渴望物归原主的热切期盼。 墙壁上空着的画框 这些空着的画框还感染了一些当代艺术家。 法国艺术家苏菲·卡尔(Sophie Calle)曾在 1990 年初于波士顿当代艺术学院举办了自己的展览。在拜访波士顿期间,卡尔就很喜欢到加德纳博物馆看画,尤其喜爱维米尔的那一幅《音乐会》。她曾在画前仔细观看,对画中的世界和人物深深着迷。 (如果想进一步了解苏菲·卡尔的艺术创作,我也写过一个她的回答:) 令你印象深刻的行为艺术项目有哪些? 在 1990 年的盗窃案发生后,卡尔感到十分震惊,她想起了自己深爱的《音乐会》,于是决定创作一件作品,来记录这种令人惋惜的艺术损失。卡尔在 1990 年的秋天再次来到加德纳博物馆。她在失窃的画前伫立,看着空空的画框,陷入沈思。 “What Do You See ? The Concert. Vermeer.”, (detail) , 2013 在博物馆的支持下,卡尔分别对博物馆当时的策展人、警卫、管理员和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询问并记录他们关于这批失踪艺术品的私人记忆。通过这种方式,她绘制出一个不同于新闻报道的、充满个体记忆与丰富情感的历史事件。 “What Do You See ? The Concert. Vermeer.”, (detail) , 2013 通过不同事件亲历者的口述,对待同一幅作品的不同感受逐一浮出水面。这幅画作被盗走,也给一个个亲历者留下了具体而真实的生命回忆。这段口述记录里还饱含了遗憾、气愤、懊恼与失落等复杂的心理情绪,显示出一件具体的艺术作品对不同的人产生的不同影响和独立意义。 “What Do You See ? The Concert. Vermeer.”, (detail) , 2013 卡尔后来还让一些观众站在空荡荡的画框前拍照,并采访这些观众,让他们讲述自己面对这些空画框时产生的联想。一段被盗的艺术史,一批失踪的艺术品,一些被偷走的艺术记忆,依然可以引发一些永恒不变的观看关系,卡尔从自己的独特视角,讲述和阐释了这个由“加德纳失窃案”引起的艺术拥有和观看问题。而那些空着的画框似乎也具备了自己的全新意义,像一个警示符号,提醒来往的人们去留意艺术环境中的观看关系。 《走,到美术馆去!》苏也 着 伊莎贝拉·加德纳女士在 1903 年创立了这座独一无二的博物馆,分享了她毕生收藏的超过 7500 件艺术品。今天,我们来到这座博物馆内,可以欣赏到来自古罗马、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以及亚洲的珍贵艺术品,包括一批 19 世纪欧洲早期现代主义的绘画和雕塑。在伊莎贝拉的收藏名单里,你会发现米开朗琪罗、拉斐尔、波提切利、提香、伦勃朗、委拉斯开兹等一大批享誉世界的艺术大师。 如果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这座博物馆,藏品和收藏家的故事,也欢迎大家去看看我的新书《走,到美术馆去!》,这本书里面介绍了 14 座美国美术馆的故事,适合所有热爱艺术的朋友。 《走,到美术馆去!》苏也 着 加德纳博物馆是一个很独特的收藏,风格看上去更像是伊莎贝拉女士的私人收藏,而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博物馆。在室内光线的处理上,这里也比一般的公共美术馆显得更加昏暗,这种做法一方面保护了珍贵的藏品,另一方面为这份独特的参观体验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息。 从楼上的窗台俯瞰中庭 这座博物馆的每个展厅都有自己的主题,例如荷兰艺术、哥特式艺术和中国艺术。但是,伊莎贝拉也喜欢在不同媒介上将藏品混合展示,也不介意添加来自其他文化和时期的物品,只为增强房间的视觉乐趣。2013 年,加德纳博物馆被波士顿政府指定为波士顿的地标建筑。我相信,无论你在什么季节、何种天气来到伊莎贝拉女士的博物馆,她精心设计的庭院花园,以及展厅中打破常规的艺术品,都会因为你的到来而绽放瑰丽的色彩。 希望你们觉得有用。 欢迎从知乎转发链接去微博/微信。 但如果要转载去《知乎日报》以外的其他媒体平台,麻烦私信联系我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