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福酱,护肤品做得好,蛋糕烤得好,话多。 阅读原文 一本正经地回答类似的问题多了,我这次来尝试换个逗比一点的风格。 比如说以前讲黑色素形成,我喜欢用这张图: 后来想想,谁闲着没事儿去背这张图啊。 于是借鉴了当年在流水线上拧螺丝的经验,抛出了这套理论。 黑素细胞呢,本质上其实是生产黑色素的流水线工厂。 工厂收到来自紫外线或是自由基的订单; 厂里的工人,酪氨酸酶或是 TRP-1 等生产黑色素的酶加班工作; 所有黑色素的原料都是酪氨酸; 生产出来产品黑色素以黑素小体的形式运输到皮肤表面; 随着销售,也就是皮肤角质细胞的自然代谢,黑色素随着角质细胞一起,离开皮肤走向世界。 所以流行的美白成分也就无外乎这几个套路: 减少订单,给工人放假 皮肤合成黑色素本身是一个缓解氧化压力的自保行为,没有了氧化压力,自然也就没有了生产额外黑色素的需求。 这类的活性成分有维 C,维 E,虾青素,白藜芦醇,艾地苯醌等等。 一些强力的生物还原剂甚至可以将已形成的黑色素变回浅色的物质,比如科颜氏的淡斑精华液。 偷换掉原料,让工人摸鱼 所有的黑色素,无论是真黑素还是褐黑素,最底层的基础原料都是酪氨酸,由酪氨酸经过多个过程的氧化和聚合而成。 拿些长得像酪氨酸的酚类物质冒充一下,消耗黑色素中酪氨酸的活性,去氧化替身分子,但又不会产生黑色素。 简而言之就是鼓励员工(酪氨酸酶,TRP-1 等)磨洋工,摸鱼。 这是酪氨酸本尊: 这些是冒充它的弟兄们: 常见的成分像熊果苷,二苯乙烯,苯乙基间苯二酚,其中最有名的是苯乙基间苯二酚,俗称 377,还有异丁酰氨基噻唑基间苯二酚,也就是拜尔斯道夫特有的 Thiamidol。 给卡车司机放假 黑色素生产出来以后,会组成黑色素小体,被黑素细胞转交给角质形成细胞,然后一层层往上转运直到皮肤表面。 这个环节的有效成分目前只有大神烟酰胺,这货的作用机理很独特,会影响黑素小体向角质层的转运,延缓它进入角质层显现出黑色。 比较常见含烟酰胺的产品有 OLAY 家的光感小白瓶和淡斑小白瓶。 加急消耗库存 用一些温和剥脱的有机酸类,加速角质细胞的代谢,让他们早日带着成品黑色素离开皮肤,爱去哪儿去哪儿。 我知道现在很多女生对美白有股执念,但美白最忌讳用力过猛,以前流行过一些跟极端的美白方式,就是“炸工厂”,直接把黑素细胞给灭了。 但是这么做的后果更可怕,会给皮肤留下永恒的白斑,比黑斑要棘手得多。 所以,美白也要点到为止,不要为了见效快去用些不安全的成分,比如氢醌,比如杜鹃醇。 2013 年发生的杜鹃醇白斑事件。 杜鹃醇( Rhododendrol)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美白活性成分,化学结构如下图,其美白机理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来达到美白淡斑的效果。 然而杜鹃醇的美白效果似乎在不同的个体上表现出相当大的区别,一部分消费者在颈部,手部和脸部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白斑,并且部分伴有炎症。多数出现该症状的消费者在停止使用相关产品后,症状便开始好转。 根据涉事的佳丽宝公司统计,截止至 2014 年中,一共收到一万五千多件投诉,佳丽宝因此对四千多名消费者做出了赔偿,并召回了 54 种含有杜鹃醇的产品。 当时杜鹃醇属于中国化妆品卫生许可所规定的新原料成分,该成分以及含有该成分的产品尚在申请阶段,所以含有杜鹃醇的产品并没有通过正规渠道进入中国,由于此次事件,杜鹃醇在中国市场作为化妆品新原料的行政申请也随之终止。 2013 年 7 月 4 日,佳丽宝总裁领衔谢罪 这次的白斑事件可谓是“美容变毁容”的典型案例。 后来被证明,杜鹃醇在以竞争机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时,产生的一阶和二阶副产物杜鹃醇醌和杜鹃醇 - 环邻苯二酚对黑素细胞具有细胞毒性,也就是炸了工厂。 美白,最终目的还是美。 所以,答应我,记得对自己说... 阅读原文